第一节 肝脏基础知识
一、肝脏的解剖结构
要想有效地预防脂肪肝,想知道患了脂肪肝如何治疗与调养,就要对肝脏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
◎ 肝脏的形态
我国成年人肝脏的重量,男性为1154~1446.7克,女性为1028.93~1378.85克,约占体重的1/40~1/50。胎儿和新生儿时期,肝脏的体积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肝脏的长径、宽径、厚径分别约为25.8厘米、15.2厘米、5.8厘米。
肝脏呈棕红色,质软而脆。肝右端圆钝厚重,左端窄薄呈楔形,有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肝的上面隆凸,被肝镰状韧带分为较大的肝右叶和较小的肝左叶。肝下面有左右两条纵沟,中间有一条横沟,三条沟形成“H”形,是肝下面肝分叶的标志。横沟内有肝动脉、门静脉、肝管、淋巴管和神经通过。
正常肝脏的形态
◎ 肝脏的位置
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大部分在季肋区,充满腹腔圆顶的全部空间,小部分超越前正中线而达左季肋区的左上腹部。肝脏的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交于第五肋间,下界除在剑突下方的部分突出肋弓之下中,靠腹前壁之外,右下界与右肋弓一致。故在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肋缘下一般不能触及。由于肝借韧带连于膈,故当呼吸时,肝可随膈肌的运动而上下移动。肝脏的位置也会因体位改变和个人体型不同而略有差异。儿童肝脏位置略低于成年人,正常儿童肝脏可低于肋弓下缘1~2厘米,少年期后在肋下就不易触及肝脏了。
肝脏在腹腔器官的位置关系
◎ 肝脏的邻里关系
肝的邻近脏器为左叶上面膈邻近心包和心脏,右叶上面膈邻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因此,肝右叶脓肿有时侵蚀膈面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右叶后缘内侧邻近食道,左叶下面接触胃前壁,左叶下接触幽门,右叶下前边接触结肠右曲,中部接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后边接触肾和肾上腺。
肝以肝内血管和肝内裂隙为基础,可分为五叶、六段,即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尾叶;左外叶又分为左外叶上、左段间裂、下段,右后叶又分为右后叶上、右段间裂、下段。肝脏被许多条韧带固定于腹腔内,表面被灰白色的肝包膜包裹着。
◎ 肝脏的血液供应
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肝脏的血管包括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入肝血管即血液流入肝脏的血管,包括肝动脉和门静脉;出肝血管即血液流出肝脏的血管,叫肝静脉。流入肝脏的血液25%来自肝动脉,75%来自门静脉。
肝动脉由腹腔内的腹主动脉发出,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是肝脏的营养血管,主要供给氧气。而门静脉是由起源于腹腔脏器的一些静脉血管汇合而成,终支在肝内扩大为静脉窦,它是肝脏的功能性血管,收纳胃肠道、胰腺及脾脏的静脉血,富含来自胃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供给肝脏营养物质。
肝静脉起源于肝小叶,逐渐汇合成较大的分支,最后汇合成肝静脉。血液从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通过下腔静脉流向心脏。
二、西医对肝脏功能的认识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非常复杂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都要进入肝,肝几乎参与了人体所有物质的代谢,如蛋白质、糖类、脂质、胆红素、胆汁酸、维生素、激素,同时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凝血、解毒及免疫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被比作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简而言之,肝脏的功能受损,人的健康就会受损,所以爱护我们的肝脏,是预防脂肪肝的关键。
◎ 代谢功能
人们每日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肝脏对这些经过胃肠道初步消化吸收的物质进行代谢,并将其变成人体的一部分。可想而知,如果肝脏“罢工”,人体的营养来源就会中断,生命也将会受到威胁。
(1)糖代谢 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部分在肝内转变成糖原。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成人肝内约含有100克糖原。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而释放入血供机体利用。其分解与合成保持平衡。储藏和释放糖分的过程就像储水池一样,肝脏随时吸收糖分,用时释放,以维持血液中的浓度。肝功能受损时,血糖经常会发生变化,人就会感到乏力、疲倦、出冷汗、心慌、气促等不适。
(2)蛋白质代谢 肝内蛋白质的代谢极为活跃,肝蛋白质每10日就要更新一次。它摄取经过消化吸收及体内分解代谢产生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还可将非氨基酸物质转化成蛋白质,对维持机体蛋白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除γ球蛋白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参与。肝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成年人肝每日约合成12克白蛋白,占肝合成蛋白质总量的1/4。肝功能障碍时可引起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及蛋白成分比例变化等情况。肝除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外,还合成多种分泌蛋白质。肝在血浆蛋白质分解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肝中有关氨基酸分解代谢的酶含量丰富,体内大部分氨基酸主要由肝分解。
(3)脂肪代谢 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4)维生素代谢 许多维生素(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可储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储存在肝内,肝脏是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储存和代谢的场所。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所以,患肝病时应补充多种大量维生素。
(5)激素代谢 激素的灭活主要在肝中进行。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如氢化可的松)、雌激素、雄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均在肝内灭活。当肝发生疾病时,对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而使某些激素在体内堆积,引起物质代谢紊乱。如体内雌激素过多时,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男性可见乳房发育、睾丸萎缩。肝病患者常见“肝掌”和“蜘蛛痣”,是因为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而在体内蓄积,使小动脉扩张而引起的。
◎ 胆汁的生成和排泄功能
说到胆汁,人们往往以为是由胆囊产生,但实际上产生胆汁的却是肝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浓缩10倍后储存于胆囊中,当脂肪类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囊便根据需要适量排出胆汁以帮助消化吸收。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可促进脂肪消化、吸收,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经胆囊浓缩后排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肝功能不好时,胆汁生成排泄出现障碍,食物中的脂肪消化不良,常引起腹泻和消瘦。如果由于胆管结石和胆管癌等疾病引起胆管阻塞使胆汁无法进入肠道,淤积的胆汁便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急剧增加,而造成眼结膜及皮肤黄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黄疸的出现常常预示发生了急性、慢性肝病或胆管阻塞。
◎ 解毒功能
解毒功能和代谢功能一样,是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变为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然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人体内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氨,食物中所含蛋白质进入肠道被分解时可产生氨等有害物质,以及组织蛋白质分解时产生的氨,这些都是分解产生的废物,如不加以解毒,一旦通过血液大量进入脑部,就会引起神志不清等意识障碍。肝硬化后期所常见的肝性脑病就是由此而引起的。而肝脏通过一系列化学处理,将这类有害于人体的氨转化为尿素等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对人体加以保护。另外,外来有毒物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乙醇(酒精),饮酒时摄入体内的乙醇经过氧化反应转为乙醛,而乙醛就是引起酒后不适、头痛、呕吐的根本原因。乙醛经乙醛脱氢酶的化学作用,分解为醋酸,这样摄入体内的乙醇最终以醋酸形式进入了血液,或进一步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经过一系列的肝脏解毒反应,尽量将乙醇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肝脏除了对氨、乙醇等物质进行解毒外,还对食物添加剂和药物进行解毒。此外,肝脏中的星形细胞还能对血液中的毒素、色素、肿瘤细胞以及坏死的红细胞等进行“吞噬作用”,也就是消化与解毒作用。这是肝脏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
当发生严重肝病时,如晚期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肝脏解毒功能会大大减退,体内有毒物质会蓄积。这样不仅会损害其他器官,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病变。
◎ 免疫功能
肝脏是最大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 凝血功能
肝脏制造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能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患者出现严重肝病时,肝脏产生的凝血因子减少,因此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
◎ 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
在胚胎第8~12周时,肝脏是主要造血器官。新生儿的肝脏仍然有造血功能,成年后肝脏才不再造血,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脏可以恢复造血功能。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肝脏的血容量也很大,这是因为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静脉)流出肝脏。肝脏就像一个“血液储备室”,在其他器官需要时可以供出一部分血液。比如一个人发生了消化道大出血,血液容量急剧下降,心、脑、肾经受不住缺血,肝脏就恢复了造血功能。
三、中医对肝脏功能的认识
中医认为,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中属木,主动,主升。其功能为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华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人体各脏腑功能、经络、气血运行都与肝密切相关。尤其是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更是受着肝气的调节。
◎ 主疏泄 所谓疏泄,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升发。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津液运行,促进脾胃运化等的一个重要环节。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调达气血 肝主疏泄,可调达气血,能保证各个脏腑活动正常进行。若肝气郁抑、气机不畅,则气滞血瘀。
(2)舒畅情志 如肝气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和平,肝脏功能协调,五志安和,就能保持正常的情志;如肝气亢奋,则可见失眠多梦、头痛头胀、头晕目眩等;如有外界的精神刺激(特别是郁怒),常可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出现肝气瘀结、气机不调等病变,古人日“暴怒伤肝”,“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即为此意。
(3)健运脾胃、促进消化 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消化,除出现胸胁胀痛、急躁易怒等肝气抑郁症状外,还可出现消化功能不良的病变,如嗳气n区恶、腹胀腹泻等症状,即“肝胃不和…‘肝脾不和”。
(4)通利三焦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还有通利三焦、疏通水道之功效。如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经脉不利,以致血液不行,导致水肿、腹水等症状。
◎ 主藏血睡眠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的血液便贮存于肝;当人活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脏就将贮藏的血液排出,以供机体的需要。如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就会出现易倦乏力、不耐劳累、双目干涩、视物昏花,以及呕血、便血、鼻出血等症状。
◎ 主筋华爪
筋,是指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主筋,是指筋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影响到筋、爪。如肝血足,则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运动正常;若肝血不足,则血不养筋,筋弱无力,爪甲软而薄,枯而色灰。
◎ 开窍于目
肝开窍于目是指肝脏的精气通于目窍,视力的强弱和肝是有直接关系的。如肝血不足,则有视物模糊、夜盲等,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 与胆相表里
肝与胆相表里是指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肝的疏泄功能可直接影响胆汁的分泌、排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循常道而行;反之,则可造成上逆或外溢,形成病变,如出现口苦、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