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郑卢医学与《易经》(一)
(一)《易经》有关知识
中国文化中最深渊、最神秘的莫过于《周易》和中医,两者都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为什么把《周易》和中医联系起来讲?就是因为它们的主导思想、核心思想都是“天人合一”观,所以前人都说医、易相通。通在哪里?从内容上说,相通于河图、洛书、八卦,相通于阴阳的对立统一,相通于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从起源上说,易和医都同时起源于人类的产生,人类产生就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天象地理等,人类一产生就有医,用石头来针砭。易和中医只是着眼点不同:易是观察自然界、人类、社会而概括出来的,而中医是观察人体,用现代的话就是生命运动,也叫做人体科学,而总结出来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治病、防病、延年益寿的方法。但是它们的思想都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易的总结为易学,成书为《易经》,现在流传下来是《周易》,医概括而成《内经》,因此我们今后要深入研究《内经》《伤寒论》,都要以研究《易经》为基础,因为《易经》集中研究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内经》是根据这些哲学思想而成书,也是最完善、最彻底地运用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因此两者相通,也有了“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的说法。
1.易学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
从古代至今,易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昌盛起了无比巨大的作用。比如现在复兴孔孟之道亦来之于易,社会科学来之于易,中医的《内经》与易同时产生,易对《内经》的哲学思想以及对中医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概括起来说,易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都是从易这里来的,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思想乃至于世界哲学都在易里面找得到,易的产生有五千年历史,世界文化、哲学也就是三千年的时间。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文化源头有三个,一个是中国文化圈,始于元气论、太极理论;二是欧洲文化圈,黑格尔、康德这些人的思想,核心是原子论;三是印度文化圈,讲梵,讲超脱,是从思想上来讲的。中国文化以易为核心的元气论,在世界上属于三个文化圈之一,所以不要轻视自己的文化,学什么文化都可以,但是不要忘本。
易学成为代表的是《周易》,我现在说的、研究的都指《周易》,发展到《周易》是有个过程的,在《周礼》中记载了古代之三易:“太卜之官掌三易之法,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这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不存在,只有《周易》流传下来。连山易又称为夏易,据说是中国的神农氏所作,神农就是我们现在都要祭祀的炎帝,炎帝号称连山氏,所以他作的易就称为连山易。连山易的特点是以艮卦为首,兼山艮;归藏易又叫商易,据传是黄帝尧舜时所作,归藏易首出坤卦,坤卦没有一根阳爻,是纯阴,表示静、柔顺之义,那时的人们思想柔顺,生活平静安详。又,坤卦(土地)滋生万物,亦藏万物,所以叫归藏易。连山和归藏这两种易都失传了,只有记载。
《周易》,据记载为周文王、周公和孔子三代人写成的,根据伏羲八卦和河图、洛书整理而成。商末文王被纣王禁于羑里时,一心研究伏羲八卦,也研究了连山易和归藏易,经过他的思考整理,从无穷的理中,特别从伏羲八卦中,整理出后天八卦,这也叫三易归一。所以,《周易》是经中国四个伟大的圣人而产生的,他们是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文王归纳了后天八卦,也推演了六十四卦,并写了《序卦》。周公写了爻辞。一千多年后,孔子写了十翼,十翼包括《象》上下、《彖》上下、《说卦》、《文言》、《序卦》、《系辞》上下、《杂卦》等共十种,是对易的阐述。所以,现在流传的《易经》包括了经和传两部分。
2.如何学易学,学什么内容
易学就是要根据刚才讲的“易简”的方法来学,就是用“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的方法学习。一方面我在这里讲,一方面你们自己去深入研究,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1)易的三个含义:不易、简易和变易,也是我们要学的三易思想。
①不易:即《易经》里讲的太极的本源———元气论,这是不易的道理,太极本源之道。太极是宇宙、天地、人身、事物等概括出来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叫不易。这个大家自己去领会。太极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太极的规律也就是万事万物的规律,这是个原则,是不易的。以后我们要专题用太极之理来讲元气论、医理学说。现在世界上有很多难题,到了科学的顶端解决不了,就要用易经太极来解释。太极还是很复杂的数术的组合,是不变的,永恒的。以后讲到气的学说,就要认真学,理解它。
理不变并不等于它的阐述、它的充实不变。
②简易:一部《周易》的书简易到什么程度?就用太极的变化概括完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很简易的。万物最后都归终到太极阴阳之理。在易传《系辞》里有一段话:“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我们就是从乾坤、阴阳来认识事物,而且很简易地认识到。卢老师教我们一句话“万法归宗”,我们讲了若干若干医学,最后都要归宗,归到哪里?归到易经、太极、阴阳上来,这就把医理很简单地说出来了,离开了太极的思想,离开了太极之道,离开了阴阳和确辨阴阳,医学就没有其他东西了。
③变易: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在瞬息变化,“坐地日行八万里”,就是虽静犹动的描述。此变化,即易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推演宇宙、天地、人无穷变化的道理,是生生不息之理。
不易与变易是相对统一的,归根到太极阴阳上,变易是绝对的,不易是相对的。不要把不易看死了。
(2)易的象、数、理,如三足鼎立,不可或缺。
象:图像,如河图、洛书、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等。
数:实体不仅有象,象中都有相应的数包括其中,其中科学都要以数来表达。
理:卦辞、爻辞,还有孔子作的《卦传》《卦序》《杂卦传》等。
(3)学易而知中医之理:易具医之理,医为易之用。易学的四个理论对中医的指导作用:①元气论(太极理论);②阴阳学说理论,一阴一阳之谓道,八卦、六十四卦的阴阳消长变化;③整体观思想和天人合一的思想;④五行学说,五行与河图、洛书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包括了天干地支等。
(4)八卦的推演:“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无极生太极,无极是混沌之气,什么都分不清楚,但是是有物的,有实在东西的,是在运动的,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产生太极。太极就有阴阳,是生两仪,阴往下行,阳往上行,阴阳不停地运动变化,太极是恒有的,所以这里说“易有太极”。
先清楚一个概念,爻。什么是爻?就是表示阴阳的符号,阳爻,阴爻。
这两个符号就表示太极阴阳的两个相,阴爻和阳爻的变化就是太极、八卦的演变。阴爻和阳爻又各有阴阳两相,即太阴、少阳、太阳、少阴四象,同样道理继而分有八卦,八卦间两两相重,化出八八六十四卦。
《内经》和《伤寒论》中都运用了四象的概念,以后中间加阳明和厥阴,就变成六经了。四象也是以符号表示,四象中又分阴分阳而有八卦,自然界的现象都可以归到八类之中。
(5)八卦图的产生和排列:八卦是由河图、洛书而演变成的。
先天八卦方位图(伏羲八卦):
先天八卦即伏羲八卦,它的方位特点是乾北坤南,坎西离东,表示一个方位,表示自然界的东西。它的次序从震开始到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其运动方向对应数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其次序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成。这个次序表达了:太极为本源、根基;两仪为阴阳,生四象、八卦,表示太极不断变化,八卦代表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天地乾坤,坎水离火,震雷巽风,兑泽艮山。
后天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
后天八卦亦即文王八卦,特点是坎北离南,震东兑西,表示入用之位,后天之学。用即使用,医学上就跟人的生命结合起来使用。八卦对应五行五脏。
其次序根据乾为父,坤为母,而生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为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爻为2,阳爻为1,卦之三爻代表的数字相加得单数为男、为阳,双数为女、为阴。
(6)六十四卦的推演:天圆图:宫位(内卦)按照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顺序(即先天八卦次序)排列,然后在相应的宫位上(外卦),亦以如上顺序排列,即排列成六十四卦方位。其方位乾南坤北,与伏羲八卦一致。
地方图:自下而上,宫位(内卦)按照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顺序,外卦按此顺序自右而左重之即得六十四卦顺序。
(7)爻的意义:一卦六爻,下为内卦,上为外卦;阳以九表示,阴以六表示;爻的名称,以爻位所在命名,从下往上,第一爻为初爻,继之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上爻为上爻。在具体的卦中,爻有阴阳,比如:既济卦,从下至上依次为:初九、二六、三九、四六、五九、上六。
爻的含义有二:一个是位,位置,但是阳爻在阳位,就叫得位,否则不得位;乾卦的二、四、上爻就是不得位,得位吉,不得位不吉;二五爻为中位,叫得中。二是势,形势,趋势。初爻为始,二爻渐盛,三爻旺盛,四爻更盛,五爻始衰,上爻衰落,复生,阴尽阳生,阳尽阴生。
医学中最常用的卦,即第六十三卦坎离既济,为什么医学讲究坎离既济?就是因为既济卦每爻都得位,全部六十四卦只有既济卦全部是得位的。中医讲心肾相交就是讲的坎离既济,这就是《易经》在医学中最彻底的运用。反之,未济卦,各爻全都不得位,坎离不相交,这样人就生病了,甚至于死亡。
3.郑钦安医学中的易学思想
学习易的目的就是对学医有个指导思想。《易经》在医学思想中有专著文章,郑钦安《医理真传》中就有八篇文章:《乾坤大旨》《坎卦诗》《坎卦解》《离卦诗》《离卦解》《气血二字作一卦解》《君相二火解》《真龙约言》。
(1)《乾坤大旨》:这篇文章根据《易经》的《说卦传》和《系辞》而来,“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坤大旨》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惟中男、中女独得乾坤性情之正。人秉天地正气而生,此坎离所以为人生立命之根也。”这里要注意两个正字,这个正代表天地之正气,天地的正气才生人,其他的万物是邪气所生。因此,坎离为人身立命之根,因为坎离得了乾坤的中爻,实际上是得了天地的正气,为人身立命之根。把这两句话掌握了,就掌握了《乾坤大旨》的根本了。
(2)《坎卦诗》《坎卦解》的要点有三:
①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这把《易经》和人的生理、生理中的肾结合在一起谈。天一就是真阳,天一在二阴之中,即阴阳结合之后就是立命之根。有些人只把立命之根理解为真阳,而忽略了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这就片面了。乾坤结合,才是人立命之根,才是真种子。郑钦安的序中有一段话,“余沉潜于斯二十余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这就是阴阳合一之道。有些人强调阳,就把阴阳合一之道丢了。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市面上的医生讲坎,坎就是水,但是忽略了坎中之真阳及真阳居于二阴之中,既然是水,所以就滋阴,滋阴的理论就是认为坎是水。就是因为把真阳丢掉了。郑钦安的理论基点,就是真阳以及真阳居于二阴之间,连贯这两点才是用姜桂附扶阳的依据。这是很重要的,把这两种医学的界限划清楚了。
②水龙关系:坎中一阳,就是乾卦的一阳,称之为龙,坎卦称为水,坎水和龙的关系:“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所以,坎虽然称为水,但阳和水是不可分离的。人病了,如果阳浮于上,水也涨起来了。郑钦安在阳虚门的文章上,透彻地谈了这个问题,一般医生就用滋阴药,而我们就用四逆汤、回阳饮。郑钦安的四逆汤就论的这个坎水和坎中一阳的关系问题。
后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历代注家俱未将‘一阳潜于水中’底蕴搜出,以致后学懵然无据,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这段话就揭示了坎中一阳的真正意义,滋阴降火是中国历史上上千年的误区,认为肾就是水,只能滋阴,用地黄,只有郑钦安才明确提出:滋阴降火杀人无算,乃千古流弊,医门大憾。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结论,应该说是个里程碑,是郑钦安用姜桂附的里程碑,这是深刻认识坎中一阳及真阳居于二阴中得来的!
我们要特别去领会:一阳潜于水中,是真阳,真种子,是立命之根。不然就是懵然无据,以致阴阳不辨,这是现实。唐步祺批了说“言语过激”,那是错的,他根本没有领会,不懂得郑钦安医学的真谛!他的处方仍然是附片加熟地,我们绝不能这样用,这是郑钦安坚决反对的。
那么怎样来辨别阴阳呢?郑钦安画龙点睛的一句话“病人多喜热饮,冷物全不受者”,凡是这样的滋阴降火就不行,这就是“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的才有这个现象,这是非常要害的一句话,如果辨不清阴阳,牢牢记住这句话。在我们的《弟子守则》里,讲到哪些地方不能用姜桂附,剩下的就都能用姜桂附。强调一定要正确辨别阴虚阳虚,阳虚就大胆用姜桂附,阴虚的绝对不能用。
③揭示了坎中一阳的真谛在于纠偏,纠正千古的流弊。我们一定要从千古流弊中走出来,否则,就白学郑卢医学了。我们学郑卢医学,就要真正懂得郑钦安、卢铸之的核心思想,确辨阴阳,阳虚一定大胆用姜桂附,绝不能用生地熟地。我们要自身不遗憾,以致医学界不遗憾,这是非常艰巨的工程,我不断带徒弟,就希望更多的人从千古流弊中走出来,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
(3)《离卦诗》《离卦解》:重点是“坎中真阳,肇于乾元,一也;离中真阴,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为其根,有夫妇之义。”一指的阳,二指的阴,由阴而阳,由阳而阴,坎离二卦的变化就是互为其根,至于夫妇之义就是阴阳之义,以夫妇喻更易理解。子时,起真水发动上交于心,就是我们反复不断地叫病人守子时的原因;午时,一阴初生,降心火下交于肾,这就是我们说的坎离既济。一升一降,往来不穷,性命于是乎立。今后医学实践的理论就是这个,实践中使心肾相交,一升一降,使坎离既济,就是用药之道。之前讲过,只有既济卦才完全得位,完全不得位就是未济卦。这是与治病最紧密结合的卦,这就是治疗之道,也是养生之道。坎离既济不仅治病,也是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重要道理。这就是郑卢医学的精髓。对此,卢铸之专门有论述的文章,以后会学到。
《坎卦诗》《坎卦解》和《离卦诗》《离卦解》,这是郑太老师整个扶阳思想的核心论述。
下面从气血和君相二火来解释坎离两卦的关系和它的重要性。
(4)《气血二字作一卦解》:重点“余恒曰: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极也。”又曰:“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亦可作一卦解之。”用坎卦解之就是抓住根本了,我们的血肉之躯都是阴,靠正气、太和之气运行,才有生命。坎卦的一阳居于二阴之间,就是真气运行于阴中间,才有生命。坎卦就是无形之气寓于血之中,离卦就是血有形而藏于气之内,这就是气和血的关系,人体先天后天的关系。
(5)《君相二火解》:这篇文章很重要,它可以指导我们医学实践时认清上中下三阳。
君火,凡火也;相火,真火也。凡火即心,真火即肾中之阳。重点是“凡火居上,以统乎阳,阳重而阴轻,故居上为用;真火居下,以统乎阴,阴重而阳轻也,故居下为体。”凡阴邪,从肾治,从阳治。一个(凡火)统上,一个(真火)统下。凡火结合真火,为中气;二气,指心气,即凡火,肾气,即真火。它们的关系是:火生土,凡火生土,生胃气,胃靠心火之热来腐化食物;真火生脾土,命门真火,火生土。此二火生为真气。三气:指心气、肾气和中气。所以,我们对胃病,是从肾、从心、从心肾相交来治。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把坎离和气血相联系,和人的阴阳变化、上脱下脱联系来讨论这个问题。
至于各种症状,阳浮,下脱,自己好好去看文章。所谓下脱,无非是君火趋下;上脱,是阴气和真火上腾。这些病怎么治法,不要等造成脱证才治,要及早回阳。郑钦安的几篇文章专门谈了,认真参看其阳虚门第六、七、十二问,和阴虚门二十九问和第十一问,其中就谈了独参汤的含义。也提到了回阳饮,就是四逆汤。
(6)《真龙约言》:以乾卦为中心来总结的,所谓真龙,乾坤结合之后,受为坎离二卦,龙阳即在其中。重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此阴阳升降之要,万古不易之至理也。”
其他的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