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脉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程云:太阳经之见证,莫确于头痛恶寒,故首揭之[8]。
柯云:仲景作论大法,六经各立病机一条,提揭一经纲领,必择直当[9]之脉证而表章之。六经虽各有表证,惟太阳主表,故表证表脉独太阳得其全[10]。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此是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此是伤寒。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病温[11]。
此是温病,而非中风伤寒也。
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此是风温,亦非中风伤寒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此是湿痹,亦非中风伤寒也。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14]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设脉不浮则烦,又为入里之候矣。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但阳脉微者,阴必盛,阴盛当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阳必盛,阳盛当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稍和胃阴可也。
太阳病,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此表里俱虚,自当以升补为主。其人因致冒,冒蒙[15]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16],然后复下之。
细味两 “和”字,汗下有许多酌量处。不然,岂有既汗下后表里俱虚,而再用攻发之理乎?得里未和,不过是申明太阳之治法耳,不是必有之症也。
此条以表里俱虚为主,盖前之下、汗必因误而致虚致冒,邪究未去也。曰汗出自愈,总是逐邪,然此际甚难下手,观两 “和”字,正是和其表里。原无大攻大发之理,曰汗出表和,表邪去矣。症变百出,安知里邪不犹有未尽也?曰然后下之。何等慎重!可知此 “下”字与汗出表和“汗”字总是申明两和字也。和表不出小柴胡,和里不出大柴胡,然全不出方,已可见矣。得里未和句,正宜细审,不得谓申明太阳之治法,不是必有之症。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必按之芤不芤,而虚实之真假毕实[17]。
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经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复用 “此”字须着眼,妄治之后,内无津液,阴阳岂能自和?必当调其阴阳,不然,脉微则为亡阳,将转成阴症矣。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答曰[18]: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濈然[19]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不[20]汗出也。
脉浮濈然汗出,是邪还于表也;脉数然能食,是胃气回也;脉微不汗出,是正弱邪衰也。
上论太阳脉证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