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医学辑要》四卷,清代医籍,流传不广。
一、作者与著作
《医学辑要》作者吴燡,字小珊,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代不详,史志未载。吴氏博涉经史,旁通医学,虑泛滥者罔知取材,简陋者囿于肤受,尝采集融会张石顽、沈云将、程国彭等诸家之说,编成《医学辑要》四卷。吴氏外孙陈照评曰:“精采名论,加以折衷……约而明,简而该也。”是书现存清刻本及抄本,收藏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十余家单位。近代浙江绍兴医家裘庆元(吉生)辑《三三医书》中收入该书。
二、底本与校本
《医学辑要》现存刻本有二:一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一是清同治七年(1868)山阴陈氏刻本。经对比,除序、跋外,二者内容相同,相互异文甚少,存在个别异体字、俗体字差异。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为底本,以清同治七年(1868)山阴陈氏刻本(简称“同治本”)为校本,并参裘庆元(吉生)《三三医书》(简称“裘氏本”)与其他相关古籍进行校勘整。
三、校注原则与方法
在整理研究中,尽力保持原书面貌,以对校为主,辅以本校、他校,慎用理校,通过对比分析、考证推理,对全书进行校勘,并对该书中出现的冷僻费解或有特定含义的字词、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
1.原书为繁体竖排刻本,整理后改为简体横排。自然段落的划分,原则上依底本不改,但个别风格不一致者酌情调整,不出校记说明。
2.原书正文中卷次之前均有书名,整理后将卷次前书名删除,不出校记说明。
3.原书注文为双行小字,整理后统一改为单行,用小号字表示,不出校记说明。
4.原书中异体字、古体字、俗写字,原则上依国家颁布的有关规范标准律齐。如“欬”“脈”“衇”“臥”“甛”等,径改为相应的规范化简体字,不出校记。
5.底本中使用的通假字原则上不改,于首见处出校记说明。
涉及医药名称者,则依现今通行用法酌情处理,或改为本字,如:“舌胎”改为“舌苔”(胎:通“苔”),“谷牙”改为“谷芽”(牙:通“芽”)等;或不改,如:“黄瘅”不改为“黄疸”(瘅:通“疸”)等。
6.原书中音近形似(如“日”“曰”不分)及偏旁误用(如“篇帙”误作“萹帙”)文字,或明显的笔画差错残缺等,则径改不出校记。若更改前后文义两可或疑惑者,则出校记说明。
7.原书中缺笔避讳字,如“弦”“痃”“眩”等均少末笔“丶”,一律径改,不出校记。8.原书中个别文字某义项,现今多由他字取代,依现今通行用法径改,不出校记。如“沈”的沉没义及其引申义现在都作“沉”,“脉沈”则改为“脉沉”等。
9.原书存在部分音义相近文字混用现象,依据文义酌情处理,不出校记。如:黏与粘,形容词用“黏”,动词用“粘”;痠与酸,表示味道或气味用“酸”,表示肢体感觉用“痠”。
10.原书中同义而前后用字不一者(含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原则上按今通行用法予以律齐。
11.因版式变更,原书中表示文字位置的方位词“右”统一改为“上”,不出校注。
12.对原书中出现的难读、异读字词予以注音,在校记中采用汉语拼音加直音的方法,加括号书于被注音字词后。
13.原书无标点,采用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等有关规定予以标点。
14.原书中的间隔符“○”一律删除。
15.方药单独成段时,药物之间用空格不加标点,药后剂量、炮制等文字用另体小字置于药名后。
16.底本与校本文字互异,如确系底本有误,则据校本改正,并出校记说明,如“胆腋”,据校本改为“胆液”;若难以判定正误或两者文义皆通,则保留底本文字不改,出校记存异,或酌情表示倾向性意见。若异文属一般性词语而无损文义者,或底本不误而显系校本讹误者,则保留底本文字不改,不出校记。若疑底本与校本皆误者,则保留底本文字不改,并出校记说明。
17.底本与校本文字虽同,若有疑误者,原则上保留原有文字不改,出校记存疑。但确为原书有误者,则改正,并出校记说明依据。
18.原书采辑他书内容,文字多有省减,不失原义者,则保留不改。如有损原义者,则出校记说明。
19.字词术语注解,仅限文中含义,不作其他义项诠释和医理发挥。
20.同一医家名称,原书中存在或用名或用字号等现象,一律依底本原样不改,以存原貌,必要时出校注说明。
21.药物名称,本着改错存异的原则进行处理。同物而前后名称不同属异名者,则保留底本药名原样不改,如“黄柏”与“黄檗”,必要时出校注说明现今常用名称。
陈序
医一病救一人,而医医者之病可以救千万人,功德曷有量焉。夫岐黄家,宇内宜不乏精通之技,而卒鲜者,盖以聪明才智之士,毕志于学问事功,无暇及此。即间有及此者,或则师心自用 [2] ,不遵古法,抑或博涉群说,靡所折衷,下此则愈有不忍言者矣。夫病者不能不求医,而医至则愈促其命,仁人监此,岂不痛欤。余从汇枝分转斋中见吴小珊先生《医学辑要》一书,文不满数万,而论病论方论脉,各分其类,采集名论,简括精详。若使人人家藏一书,人人可晓岐黄之术,不致以性命操于庸医之手,真济世慈航 [5] 也。抑闻小珊先生,于医书无所不购且读,亦以见仁人君子之用心矣。因是书之梓行,为赘数语以附其末云
道光五年岁在乙酉中秋月教弟江右 [7] 陈伯适棫亭氏拜撰并书
[2]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宋代陆九渊《与张辅之书》:“学者大病,在于师心自用。”师心,以己心为师,即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5]慈航: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故名。《六因条辨·序》:“且方书汗牛充栋,言之当,固济世之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