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药炮制
【歌诀】药物炮制,方法各异,增效减毒,遵循不移。
【概说】中药炮制,是指依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需要,以及调配、制剂或药物自身性质特点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种专门的制药加工技术。简言之,炮制就是将原生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过程,是中药材在制剂前的各种必要加工处理的通称。古称炮炙,也称修事、修治和修制。由于“炮”和“炙”的原义是指用火烧烤、焚烧、烘烤,或在烈日下曝晒等简单的加工处理,不能概括中药材在制剂前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故今人改用“炮制”一词。
中药材大多是来源于原生植物、动物或矿物,需经过修制整理才能使用。原生中药材经炮制加工处理后,用于配方、制剂的药物形式被称为中药饮片。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有毒药、峻猛药的合理炮制,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目的】
1.增强药效 大多数炮制方法均可从不同角度提高药效成分的溶出率,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如切制能增加药材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使药效成分易于溶出等。许多中药经用某种特定的辅料炮制后,可增强药效,如蜜炙百部、紫菀,可增其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可增其温经活血作用;醋制延胡索、香附,可增其止痛作用;姜汁炙半夏、竹茹,可增其止呕作用;羊脂炙淫羊藿,可增其补肾壮阳作用等。有的中药经火煅或清炒后可增强其药力,如火煅白矾为枯矾,可增其燥湿、收敛作用;炒制槐花,能增其止血作用等。
2.消降药毒 即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如川乌、附子、草乌、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毒性较大,生品内服极易中毒,炮制后毒性降低;巴豆、千金子毒大峻泻,去油用霜,可减缓其毒性与泻下力;酒炙常山,可减缓其峻烈的催吐作用等。
3.改变性能 许多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如地黄生用凉血,而制成熟地黄则性转微温以补血见长;生姜煨熟,能减缓其发散之力,增强其温中之效;南星经牛胆汁制后,不但能使其药性由温变凉,而且还能增强其息风止痉作用;大黄本为沉降之性,酒制后既能使其上行而清上焦之热,又能增强其活血化瘀作用;何首乌生用润降通便,制熟后则失去润降作用而专补肝肾等。
4.便于贮藏 有些药物在贮藏前要进行干燥处理,降低其含水量,以免在贮存中因霉变、腐烂而变质。如植物类药材在贮藏前通常要干燥;桑螵蛸须蒸制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以便贮藏等。
5.保存效能 植物种子类药材要经过蒸、炒等加热处理,以终止种子发芽,保存药物的效能,如紫苏子、莱菔子等。一些含苷类成分较多的药材,其苷类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可能被药材自身所含的酶所分解,故需在贮藏前通过加热处理而破坏其酶,以保存其效能,如黄芩、苦杏仁等。
6.适宜调制 矿物、动物甲壳及某些种子类药材,需进行粉碎、切制等加工处理,以便处方调配或制剂,如自然铜、磁石、珍珠母、穿山甲等;许多植物类药材须经过加工切成段、丝、片、块等饮片,以便分剂调配。
7.净药准量 即纯净药材,以便准确称量。在采收、保存药材的过程中,常混有泥土、杂质,或保留有非药用部分,必须经过纯净处理,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保证药物的净度和剂量的准确。如根类药材应洗去泥沙,除去芦头(残茎);皮类药材应剥去粗皮(栓皮);枇杷叶要刷去毛;蝉蜕要去头足等。
8.矫味利服 动物类药材或其他有特殊臭味的药物,应采用漂洗、酒炙、醋炙、炒黄等处理,以矫味矫臭,利于服用,如海藻、肉苁蓉当漂去咸味腥味等。
【方法】
1.修制 主要有纯净、粉碎、切制等。
纯净:即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手段,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的炮制方法。如拣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粉碎:即采用捣、碾、镑、锉等手段粉碎药物,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的炮制方法。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琥珀、珍珠研粉,便于吞服;羚羊角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便于制剂和服用等。
切制:即采用切、铡的手段,把药物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方法。经如此炮制的药物,既便于进行其他炮制,又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还有助于药物成分的溶出。切制的规格很多,如天麻、槟榔宜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白芍、甘草宜切圆片,肉桂、厚朴宜切圆盘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2.水制 即采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炮制方法。其目的主要是清洁、软化药物、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
洗:是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清洗的炮制方法。
淋:是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前提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的炮制方法。
润:又称闷。是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与使用的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浸润、晾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辅料润透药材,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的炮制方法。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漂:是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除去药物的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炮制方法。如将昆布、海藻、盐附子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常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物的制粉,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飞滑石等。
3.火制 主要有炒、炙、煅、煨、烘焙等。
炒: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置加热容器内,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具体又有不加辅料与加辅料之别。
不加辅料炒,又称清炒,具体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炒黄能增强疗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如炒牛蒡子能缓和其寒滑之性,并易于煎出其有效成分;炒薏苡仁能增强其健脾止泻作用等。炒焦能增强疗效和缓和某些药物的性能,如栀子炒焦,能缓和其苦寒之性;槟榔炒焦,能使其药性缓和等。炒炭能增强药物的收敛止血作用,如栀子炒炭存性,能增强其凉血止血作用;乌梅炒炭,能增强其收敛止血作用等。
加辅料炒,是指将某种辅料放入锅内加热至规定程度,投入药物共同拌炒的炮制方法。所用固体辅料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能使药物质变酥脆,易于药物成分的煎出,并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常用的有土炒、麸炒、米炒、砂炒(烫)、蛤粉炒(烫)、滑石粉炒(烫)等,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砂炒穿山甲、蛤粉或滑石粉炒阿胶等。
炙:是指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如蜜炙黄芪、甘草可增其补中益气作用,蜜炙款冬花可增其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断可增其通血脉作用,酒炙牛膝可增其补肾强腰膝作用,醋炙青皮可增其疏肝止痛作用,盐炙杜仲、巴戟天可增其补肾作用等。
煅:是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炮制方法。具体有明煅和闷煅之别。其中:
明煅,又名直接煅。是将药物直接放于炉火上或装入适当的容器内,进行煅烧的方法。本法一则能使被煅药物质地松脆或失去水分,易于粉碎及煎煮,多用于坚硬的矿物药或贝壳类药,如煅白矾、煅代赭石、煅紫石英、煅海蛤壳等。二则能增强被煅药物的收敛作用,如煅龙骨、煅牡蛎、煅赤石脂等。
闷煅,又名扣锅煅、间接煅、密闭煅。是将药物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煅烧成炭(全部炭化)的炮制方法。本法能改变药物的性能,产生新的功效,增强止血作用,或降低毒性,如血余炭、陈棕炭、灯心草炭、干漆炭等。
煨: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直接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层层隔纸加热的炮制方法。在古代,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埋于热火灰中,加热至面或纸焦黑、药物至熟为度,又称炮法。本法可降低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改变其性能,如煨诃子、煨肉豆蔻等。
烘焙:是将药材用文火间接或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炮制方法,以便粉碎、贮存或降低毒性。如焙虻虫、焙蜈蚣、焙壁钱幕(蟢子窝)。
4.水火共制 主要有煮、蒸、淬、等。
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炮制方法。本法能降低药物的毒烈之性,如醋煮芫花,水煮川乌、草乌,可减低其毒性;或增强药物的某一功效,如酒煮黄芩可增强其清肺热的功效;或清洁药物,如以豆腐与珍珠同煮,能令其洁净。
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炮制方法。本法能减缓药物的猛烈之性,如酒蒸大黄可缓和其泻下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能,如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不再有泻下力而能补肝肾、益精血等;或便于保存药效,或利于贮存,或便于切片,如清蒸黄芩、酒蒸黄芩、蒸桑螵蛸等。
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炮制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而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代赭石,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
:又称水烫。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炮制方法。本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加工处理。如杏仁、桃仁,以便去皮;马齿苋、天冬,以便晒干等。
5.其他制法 常用的有制霜、发酵、发芽、复制法等。
制霜:是将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类药材重结晶的炮制方法。如巴豆、千金子去油制霜、芒硝制成西瓜霜等。
发酵:是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使其发泡、“生衣”的炮制方法。本法可改变原药的性能,生产出新药,如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等。
发芽:又称糵法。是将成熟果实及种子,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其萌发幼芽,并由此而具有新的功效,如谷芽、麦芽、大豆黄卷等。
复制法:是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程序反复加工的炮制方法。本法能增强疗效、改变药性、降低或消除毒烈之性。如以鲜姜、白矾制半夏,以鲜姜、白矾、牛(或猪)胆汁制天南星等。
此外,还有干馏法,如竹沥、蛋黄油、黑豆馏油等均为用此法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