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绀珠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校注说明

《心印绀珠经》,明·李汤卿撰。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依次为原道统、推运气、明形气、评脉法、察病机、理伤寒、演治法、辨药性、十八剂等9篇。

作者李汤卿的生卒年代和生平事迹无可考,据朱的序文,李汤卿曾与其祖父同时就学于东平王太医门下,而王太医是刘完素再传弟子刘吉甫的门人。由此可知,李汤卿乃河间学派的传人。其生活时代约在元明之际。朱序文中称,其父“既袭祖术,又受业于李君汤卿之门,而得传心之书九篇”,所述“传心之书”即是本书。

《心印绀珠经》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当涂邢址刻本,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赵瀛刻本,明崇祯六年(1633年)闵齐伋刻本,1980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嘉靖二十六年赵瀛刻本的影印本,198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赵瀛刻本的影印本,以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心印绀珠经》的邢址刻本影印本等。

明嘉靖二十一年邢址刻本,是该书现存最早的版本。嘉靖二十年,邢址入闽邵武时,因风气蕴毒而病疸,检阅此书中方剂服用,不久痊愈,故而于次年,即嘉靖二十一年,命医生李荣督工翻刻本书。该版本错误少,校刻精当。明嘉靖二十六年赵瀛刻本,系赵瀛据陈守义藏本校订刊刻,校刻时间较早,内容完整。故本次整理以明嘉靖二十一年邢址刻本影印本为底本,以明嘉靖二十六年赵瀛刻本影印本(简称赵瀛刻本)为主校本,以明崇祯六年闵齐伋刻本(简称闵齐伋刻本)为参校本,以书中所引《内经》《素问玄机原病式》《儒门事亲》等的通行版本为他校本。

具体校注原则如下:

1.将原书竖排格式改为横排,繁体字统一改为简化字,并加标点。凡底本中表示文字位置的“右”,一律径改为“上”,不出校记。

2.底本引录文献有删节或缩写,但不失原意者,不出校记;有损文义者,出校记注明。

3.凡底本与校本互异,底本无误,校本有误者,一律不出校记;若显系底本误脱衍倒者,予以勘正,出校记说明;校本异文有参考价值的,出校记说明。凡底本中因刻写致误的明显错别字,如“己”、“已”、“巳”不分,一律径改,不出校记。

4.凡底本中的异体字、古字、俗写字,一律径改为简化字,如“胷”改作“胸”,“藏府”改作“脏腑”等,不出校记。

5.底本中出现的中药名、方剂名一律径改为规范用字,如“荜拨”改作“荜茇”,“三花神祐丸”改作“三花神佑丸”,不出校记。

6.对文中的疑难字、冷僻字、异读字,酌情加以注音、注释。文中的通假字,于首见处出注,并征引书证。

7.对文中较长的段落适当进行了分段。

8.原文“评脉法第四”篇“七表属阳”和“八里属阴”中的脉象插图,系扫描底本原图,随文插入编排。其他圆形的插图,因个别图形文字不清,加之有误刻的错字,为了阅读方便,保持全书体例一致,均依据底本和校本摹绘复制。原文中的非圆形的插图,依其内容,均重新横向编排。

9.底本无目录,在正文前罗列有九个篇章的篇名,兹删去篇名,并据正文内容重新编排目录。

10.底本卷首、卷尾分别记有“心印绀珠经”、“心印绀珠经上卷终”、“心印绀珠经卷下”、“心印绀珠经终”,兹一并删去,于每卷卷首处补“卷上”、“卷下”,不出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