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苦欲宜恶谱
肝
苦急,太躁则催。以甘缓之。熟地、天麻皆缓解也。劲急甚。山栀味苦,清其气。左金丸。
欲散,条达升发。以辛散之。川芎、丹皮苦辛,顺性即为补。过散当制,以酸收之。白芍平其性即泻,胆草涩,亦酸类。
虚则脏性自见,思酸,以酸补之。山萸体润甘酸,入肝养血,地黄丸用之是。
恶风,以类相伤。辛平散之。柴胡等疏表邪。风伤阳甚筋热,拘挛。凉之。黄芩等清内热。
喜畅,不畅则郁。辛香散之。香附等开解,越鞠丸是。
本温,虚则凉。甘温温之。熟地、天麻、当归、川芎、柏仁、枣仁。
肝蓄相火,常宜清之。郁则疏之,虚则补之。胆亦多火,常宜清之。惊则平之,虚则温之。
其腑胆属风。风和则清凉,狂则气冷,故曰胆本凉,虚则寒。胆怯虚烦不寐。甘温养之。枣仁、天麻等。血少,必胃和畅,谷气升,胆之精气始发。
心火脏
苦散,散乱、气消、失血等。以酸收之。五味、芍药(3)等收其涣散。
欲软,不软则躁急,由火炽甚,如病狂等症。以咸软之。芒硝、玄粉等降火,软其坚劲,即为补。
恶热,阳亢则害,以类相伤。以苦补之。香薷、竹叶、石斛微苦清益,黄连、石莲,大苦平性。
喜静,不静则心役,血不足以养神。甘凉补之。丹参、生地、麦冬等补血。
本热,虚则寒。如火灭则冷,心虚怯弱。香甘温补之。茯神、枣仁、辰砂、肉桂。
多窍,血少生痰,碍窍中,多梦魔惊跳。辛温开之。远志、菖蒲去客痰。
心火脏,散则不制,常宜敛之。热则清之,虚则暖之。小肠阳火,常宜清之。热则导之,虚则温之。
其腑小肠火胜,心热不受邪,移热于腑,便赤。苦寒清之。导赤散,是清火。
职主传水,失职则小肠水入大肠。甘淡渗之。五苓散是导水。
外主小便。其腑属火,本热,若热甚,小便涩痛等。甘凉苦补之。紫菀、牛膝、枸杞、生地濡润通利。
本热,虚则冷。少气虚寒,小便短数,老年乳母,犯此即病。甘温补之。人参、白术、茯苓、炙草、陈皮、白芍、牛膝连进。
脾土
苦湿,土湿泥泞。又苦燥。土燥顽槁。苦辛补之。白术燥之,佐以当归润之,补中益气兼用之者是。
欲缓,运动太速则脾劳。以甘缓之,人参、黄芪、甘草、茯苓。苦散,泻类。以酸收之。白芍。
恶湿,以类相伤,有外湿内湿皆伤脾。辛温燥之。苍术、白术。
本湿,虚则燥。寒而燥者,秋冬则土干,物不生。温热补之。轻用肉果、故纸补火生土,重用炮附。热而燥者,火熯则土干,物皆枯。苦寒润之。轻用石膏,重用黄连。
其腑胃禀母火。本温,主消谷。虚则热。饮食所致,郁热嗳酸昏睡。苦补之。重者黄连、山栀,轻者石膏、干葛,兼神曲、山楂醒脾,补其脏。属土,制膀胱水。若饮后脐胀即小便,是胃气不输,膀胱失约。甘温补胃,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补中益气。苦坚膀胱。炒黄柏。
属阳明,多气血。气以凉行,血以温行。胃虚生热,气血滞为痈毒。辛苦清之散之。清胃散佐,散血行气。
伏火热于内。喜食肌肉削,是火积,清火除积。嘈杂呕水,是热积,清热除积。
气弱火上行,神短,火燎面。苦辛。酒制芩连、白芍、川芎、干葛、荆芥、薄荷、甘草。
肺金
苦逆,主气呼吸,变则气逆。以苦泄之。陈皮、枳壳、地骨、桑白。
恶寒,感风寒,伤皮毛。受生冷,伤本脏。辛热发之。麻黄、金沸、紫苏、葛根、桂枝之类。
畏热,火克金。虚烦不睡,躁热。苦寒清之。山栀、黄芩等。火甚金枯久咳。苦甘补之。天冬、麦冬、紫菀等。
体空主鸣,郁结声嘶,壅闭声哑。苦香通之润之。冬花、兜铃等。
喜清敛,若邪嗽久,热甚叶张。以酸收之,白芍。以酸敛之。五味。
本清,虚则温。虚不能制木,木生火来侮。甘苦清之。沙参、石斛、甘菊轻清诸品,合茯苓、山药、百合、扁豆。虚补母。
娇怯,依肾为宫。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气夜卧归藏肾水中,是谓母藏子宫,子隐母胎。畏热,肾中有火,金畏火刑,不敢归。畏寒,肾无火,寒,水冷金寒,不得归。喘胀咳哕,气从脐下逆奔而上,此肾虚不能纳气归元。肾热则壮水之主,肾寒则益火之源。故肺金生于肾水中。
华盖覆四脏,总会一身荣卫阴阳,手足曲折运动皆资。热则叶焦,发为痿躄。苦以坚肾,苦辛补肺。
其腑大肠本燥,虚则寒。湿泻久冷气虚。甘平补之。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苡仁、扁豆。
燥甚则热。便闭生火。有实热,治以咸寒,芒硝为君。佐以苦辛。大黄等为佐,凉膈散。脏亦受伤。有虚热,苦以润之。沙参、天冬、麦冬、杏仁、紫菀为君,麻黄、秦艽为佐。
气反,病在上,大肠久闭,则上不纳,胀满呕吐,嘈杂酸嗳,久致膈噎。下取之。用上法。肠鸣。老年、病后、产后得者,血虚不能统气,大补,鸣自已。
肾水
恶燥,有寒凝水干,如冬冰则水涸。辛以润之。炮附等。有火热成燥,火熬则水干。辛以凉之。丹皮等。
欲坚。肾藏五脏之精,热则精泄不充满,是不坚。以苦坚之。黄柏等从其性。
一阴制群阳,肾水实则火不敢起,若水衰则火炎。甘温补之。壮火之主以制阳光,六味丸是。
本寒,水体原寒。虚则热。水涸则寒失,阴虚发热咳嗽。沉甘寒补之。天冬、麦冬、生地、熟地、龟板、枸杞,重腻濡润之剂,润滋则热自止。
其经络行腰腿,虚则多寒。腰腿痠软。以温暖之。故纸、肉苁蓉、锁阳、巴戟等。
其门户司二便,虚则多寒。大便久泻泄痢。以温暖之。肉果、故纸、菟丝等。小便癃遗,以温暖之。金匮丸。
其腑膀胱,属寒水。本寒,虚则燥。小便不利,口不渴,是在下焦血分,专责膀胱。以苦利之。知母、黄柏,少佐肉桂,利水下窍。
以肺为上源,肺虚气逆而不下,则小便涩,口渴,是在上焦气分,责在肺。以淡渗之。茯苓、泽泻、车前理水上源。痰壅肺。亦致小便不利,但治痰。
与肾表里。纵欲精伤,思色火降,多致癃涩白浊。补肾不补膀胱。天冬、麦冬、生地、熟地、枸杞、牛膝,滋肾阴,便自利。
与大肠盈虚。大肠燥结,则小便气闭不通。以苦下之。大便动而小便自行。
论曰:凡人脏病少,腑病多,脏病缓,腑病急。凡诸痛皆属腑,故曰脏病由腑病,腑通脏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