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识病名,提纲挈领
临床上诊断疑惑的“疑”病(证),治疗上难以取效的“难”病(证),不胜枚举。欲取得可靠疗效,厘清病名的定义,做出正确诊断是重要前提,诊断不清是何病,治疗也就无从着手。喻嘉言所强调的“先议病,后议药”,其重要性就在于此。
病名的定义高度概括了该病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等。明确病名的定义,对辨治该病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内伤杂病的命名原则主要是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命名,涉及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主症、体征等方面。病名的定义非常严格,只有明确定义的科学内涵,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如“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局部的一类病证。秦汉以前无“痰”字,“痰”通“淡”“澹”。《说文解字》曰:“澹,水摇也。”用以说明水液动荡之貌。诚如程门雪《金匮篇解》所说:“《金匮》虽以痰、饮并称,而篇中所论,每每偏重于饮……饮者水也,故其论饮也,不离乎水,曰‘水走肠间’,曰‘水流四肢’,曰‘水流胁下’,曰‘水在心’‘水在肺’‘水在肝’‘水在脾’‘水在肾’,无一不从水言,是饮病皆由于水。”“痰饮”与“痰证”,虽然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在辨证、治疗等方面确有原则区别,而当前临床上存在“痰饮”与“痰证”不分的现象,常常将“温化痰饮”误治为“燥湿化痰”,这就是不明病名定义之故。“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尤以粪便稀溏为重要特征。若便次虽增,而粪质成形正常者,则不属泄泻之范畴。尤需指出,在临床上或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将“泄泻”与西医学的“腹泻”混同现象,要知西医学的“腹泻”包括脓血便,而中医学将脓血便归属于痢疾的范畴。“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是本病的重要特征。“积聚”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其“结块”为诊断本病的着眼点。因“积”为有形,固定不移;“聚”为无形,聚散无常。“积”与“聚”合称时,只能是“结块”,而不是“痞块”“积块”。 至于“或胀或痛”表述,亦至为精当,两个“或”字非选择连词,而是无指代词,即“有的(指聚)胀,有的(指积)痛”。“鼓胀”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除腹大胀满这一基本特征外,其肤色只能是“苍黄”,而不能是萎黄或苍白,因苍主肝气盛,黄为脾土衰,本病系肝脾为患,故令苍黄。显然,“皮色苍黄”对本病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对“虚劳”各证型之“虚”,常常难以和散见于其他病中的“虚证”相鉴别,这也是不明定义之故。虚劳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其中“久虚不复,由虚成劳”系诊断本病的关键,多见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的严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