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其他
1.面瘫
方一
【组成】白附子10g,僵蚕10g,全蝎10g,蝉蜕10g,防风10g,白芷10g,川芎10g,当归12g。
【主治】散风,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主治面瘫,以口眼歪斜、眼涩流泪为主要表现者。
【加减】语言不利,加郁金、石菖蒲;高血压,加天麻、钩藤;痰多,加半夏;气虚,加黄芪、熟地黄。
【用法】水煎2次。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治验】5天渐轻,10天痊愈。
方二
【组成】白附子30g,僵蚕30g,钩藤30g,蝉蜕30g,海风藤30g,防风30g,川芎27g,制马钱子9g。
【制法】共磨为细末,炼成蜜丸,每丸重6g。
【主治】散风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主治面瘫,以口眼歪斜、眼涩流泪为主要表现者。
【加减】语言不利,加郁金、石菖蒲;高血压,加天麻、钩藤;痰多,加半夏;气虚,加黄芪、熟地黄。
【用法】每日3次,每次1~2丸,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方三
【组成】蜈蚣18条,朱砂9g。
【制法】共研细末,分18包。
【主治】疏风通络。主治周围性面瘫,症见迎风流泪、面肌抽搐、面颊两边大小不一致、肌肉萎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等。
【加减】气血不足,加黄芪30~60g;瘀血停积,加当归、红花、川芎各5~6g;肌肉萎缩,加黄芪60g以上。
【用法】口服,以防风15g,煎好送服。每日3次,每次1包。
方四
【组成】雄黄、荆芥、防风、川乌、麻黄、桂枝、藳本、白芷、紫苏叶、细辛、当归、甘草各15g。
【制法】上药除雄黄外,用文火烘炒至焦黄色,凉后与雄黄共研细末,过筛备用。
【主治】祛风散寒,解毒发表。主治面瘫。
【用法】口服,温水送下,服药后饮黄酒适量。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9g。
方五
【组成】羌活4.5g,防风4.5g,白附子4.5g,茯神或黄松节3g,半夏4.5g,甘草3g,胆南星3g,木瓜3g,秦艽6g,僵蚕9g,黄酒(分兑)30g。
【主治】辛散风寒,温通筋络,化痰和血。主治面瘫。
【用法】上药加水400mL,煮沸10分钟后去渣,兑入黄酒服用。
方六
【组成】番木鳖500g。
【制法】加水3600mL,煮沸20分钟,趁热刮去树皮,取净仁切片后,置瓦上文火烘酥,研末并过筛为细粉,然后用白蜜调成稀糊状,文火煎熬1分钟,以备用。
【主治】通络止痛。主治面瘫。
【用法】用时将药膏涂患侧面部(向左边斜,涂右边;向右边斜,涂左边),厚约0.2cm(口眼部不涂),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
【注意】用药后在搽药处3~5日发生奇痒,6~8日出现疹子,9~14日疼痛剧烈,则为向愈之兆,即可停药。用药时患者慎勿受风感寒;取下药膏2日后再净面,黑垢处每日擦鲜人乳3次,3~7日后肤色复原。
方七
【组成】僵蚕、天麻各60g,蝉蜕80g,全蝎、制南星各40g,朱砂20g,珍珠母100g。
【制法】上药共为末。
【主治】镇心平肝,化痰息风。主治面瘫。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0g,早晚用温开水送服。
【按语】本方以祛风解毒化痰为主,故唯用于风寒袭络之面瘫。病因病机为:患者素有肝阳上亢倾向,后又外感风寒,风中经络,夹痰夹火,上扰头面,导致面肌抽搐。由僵蚕、天麻、蝉蜕、全蝎、制南星“五虎”组成的五虎追风散(《晋南史全恩家传方》),有祛风痰、止抽搐之功;本方在此基础上,更加镇心平肝之朱砂、珍珠母,则其解痉止搐之效更佳。
方八
【组成】全蝎7g,蜈蚣7g,荆芥10g,防风10g,天麻7g,麻黄7g,附子6g,高良姜3g,老鹳草10g,羌活3g,葛根6g,薄荷10g,甘草6g。
【主治】面瘫。
【用法】水煎,黄酒40g为引服之。
方九
【组成】僵蚕10g,全蝎10g,白附子15g,白花蛇舌草15g。
【主治】面瘫。
【用法】共研细末,分为9包。每日3次,每次1包,黄酒送服。
方十
【组成】生南星20g。
【主治】面瘫。
【用法】将生南星研为细末,用鲜姜汁调成糊状,贴患侧,每日1次。
方十一
【组成】生南星1个,白及7g,大生草乌1个,僵蚕7条,全蝎7个。
【主治】口眼歪斜。
【用法】共研细末,用鲜鳝鱼血将药调成糊状,贴患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