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脾胃肝胆系疾病
1.慢性胃炎
方一
【组成】海螵蛸500g,浙贝母150g,煅白矾600g,延胡索60g,三七120g,威灵仙180g,徐长卿80g,白屈菜60g,蒲公英300g,黄芪400g。
【制法】以上共为末,装入胶囊服用。
【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反酸、胃气上逆等,以痛为主症者。
【用法】每日3次,每次4~5粒。
方二
【组成】党参2g,丹参2g,川楝子2g,黄芪1.5g,红花1.5g,川芎1.5g,没药1.5g,延胡索1.5g,乌药1.5g,砂仁1.5g,吴茱萸1g,黄连1g。
【制法】按上述比例研末,制成丸剂,每丸重10g。
【主治】益气化瘀。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黏膜上有灰白或黄色脓样分泌物并有局限性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
【用法】每日2次,每次1丸。
【治验】使用本方后,胃镜观察有明显改善。
方三
【组成】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蒲公英30g,陈皮6g,五灵脂10g,延胡索20g,白芍30g,甘草15g,黄连10g,细辛10g,赤芍15g,乌药10g,百合2g。
【主治】健脾止痛。主治慢性胃炎胃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服用。
方四
【组成】浙贝母、延胡索、三七各等份。
【制法】以上三味研细末。
【主治】止痛生肌。主治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痛。
【用法】每日3次,每次6g,饭前服用。
方五
【组成】白术10g,砂仁6g,赤芍10g,白芍15g,鸡内金10g,枳壳10g,乌梅20g,延胡索10g,炙甘草6g。
【主治】健脾理气养胃,活血通络。主治慢性胃炎。
【加减】脾虚甚者,加党参、云茯苓;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石斛;中焦积热者,加黄连、金银花;痰湿中阻者,加陈皮、法半夏;气虚甚者,加黄芪;胃黏膜活检有肠上皮化生者,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治验】本方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明显。
方六(三元海贝散)
【组成】三七、浙贝母、海螵蛸、醋制延胡索各等份。
【制法】共研细末,面糊为丸。
【主治】收敛止血止痛。主治胃炎、胃下垂、胃溃疡,症见胃痛、反酸、有烧灼感者。
【加减】溃疡面大者,加白及、黑木耳;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当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食少者,可加谷芽、麦芽、神曲;肝郁者,加柴胡、青皮、香附。
【用法】每日2次,每次6g,饭后服。
【注意】忌烟限酒。少食油腻、辛辣之物,勿暴饮暴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按语】此方为古之乌贝散(海螵蛸、浙贝母)加味而成。三七可消肿止痛,有化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的特点,为伤科要药,被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延胡索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催眠、安定作用,治疗各种痛证时均可配伍使用。四药组合,制酸止痛之效更佳。
方七
【组成】苍术40g,厚朴、陈皮、枳实、木香、槟榔、藿香、焦山楂、鸡内金、白芍、肉桂、延胡索、炒莱菔子、神曲、红参、赭石、香附各30g,酒炒川大黄、柴胡、砂仁、甘草各20g。
【制法】上药经炮制后共研细末,放入瓷瓶内封存备用。
【主治】行气化湿,理脾和胃。主治慢性胃炎。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用温开水冲服,每次10g。10天为1疗程。
【治验】治疗57例,临床治愈(服3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半年内未复发)47例,显效(服药3~5个疗程临床症状基本缓解)5例,无效5例。
【按语】此方由香砂平胃散、木香槟榔丸、小承气汤、四逆散、保和丸诸方加减而成,为献方人数十年临床实践中反复探索拟定。本方药味虽多而性甚平和,功用以行气化湿、理脾和胃为主,兼顾温、清、升、降、消、补等多方面,还有调节肠胃运动、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方八
【组成】党参240g,黄芪160g,鸡内金120g,丹参、甘草、白术各100g,茯苓80g,黄连60g,麝香2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主治】补脾益气,活血通络,消积止痛。主治萎缩性胃炎。
【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6g,温开水送服。2个月为1疗程。
【治验】治疗32例,1疗程后,胃镜和病理活检复查24例转为浅表性胃炎,8例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75%。
案例:王某,男,46岁。1985年经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予上方连服2个月,症状消失,胃镜和病理活检复查已转为浅表性胃炎。
【按语】萎缩性胃炎普遍存在中气虚弱的表现,故应“补”;欲使萎缩病变逆转,必使气通血活,故应“通”。方用四君、黄芪之补,又有麝香、丹参之通,通补结合,系治萎缩性胃炎之良法。
方九(胃炎散)
【组成】陈皮、紫苏梗、炙甘草各6g,制香附、丹参、徐长卿、麦冬、白芍各10g。
【制法】上药烘脆后,研末和匀。
【主治】疏肝理气,健胃畅中,活血止痛。主治浅表性胃炎。
【加减】虚寒,加干姜、砂仁、炒白术;气滞明显,加木香、郁金、玫瑰花;热盛,加黄连;血瘀,加赤芍、红花;痛甚,加延胡索。
【用法】口服。每日10~12g,沸水冲饮。2个月为1疗程。
【按语】方中紫苏梗、香附、陈皮疏肝理气,丹参活血,麦冬养胃滋阴,徐长卿通络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和中、活血止痛之效。
方十
【组成】厚朴8g,陈皮10g,苍术10g,甘草5g,半夏10g,茯苓12g,柴胡12g,延胡索6g。
【主治】肝胃不和之慢性胃炎,症见胃痛,牵掣两胁肋和背痛不适,时嗳气泛酸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一
【组成】延胡索、五灵脂、草豆蔻、没药各等份。
【主治】共为细末。
【主治】胃痛。
【用法】每日3次,每服6~9g,热酒送下。
方十二
【组成】海螵蛸250g,浙贝母90g,大黄30g。
【制法】共为细末。
【主治】胃痛。
【用法】每日3次,每服1.5~3g,白开水送下。
方十三
【组成】丹参30g,砂仁3g,檀香3g,红花9g,当归15g,生白芍15g,金银花15g,续断3g。
【主治】胃痛。
【用法】黄酒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四
【组成】丹参30g,砂仁6g,檀香6g。
【主治】胃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五
【组成】人参3g,远志9g,白术6g,茯苓9g,莲子心9g,白芍9g,石菖蒲9g,高良姜9g,杏仁9g,半夏6g,制附子6g,白芥子9g,山药15g。
【主治】胃寒胃痛,伴见食欲不振、下利清谷、身冷、脉迟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六
【组成】半夏12g,川楝子9g,延胡索6g,橘红6g,黄连3g,白芥子(炒)6g。
【主治】胃痛,症见气逆填胸、咽堵干呕、饮食不进者。
【用法】水煎服。煎后去渣,兑姜汁5滴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七
【组成】香附13g,川楝子13g,海螵蛸13g,瓦楞子10g,广木香10g,红豆蔻6g,高良姜6g,公丁香10g。
【主治】胃痛,症见喜暖喜按、呕吐清水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八
【组成】山药30g,枸杞子30g,黄芪9g,天冬6g,天花粉9g,桂枝3g,麦芽9g,鸡内金6g,生姜3片,大枣3枚。
【主治】慢性胃炎胃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九(养胃止痛汤)
【组成】救必应15g,当归、白芍各12g,太子参、石斛、玄参、玉竹、青皮、姜黄、紫苏梗、郁金、威灵仙各10g,蒲公英15g,香附10g。
【主治】滋养胃阴,缓急止痛。主治慢性胃病,病久舌红无苔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治验】一般服用5~10剂后,症状明显缓解。
方二十
【组成】赭石30g,旋覆花12g,北沙参6g,白芍9g,茯苓9g,清半夏6g,陈皮6g。
【主治】胃痛,症见呕吐较剧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二十一
【组成】党参5g,黄连4g,清半夏6g,枳实10g,厚朴花7g,干姜7g,黄芩6g,麦芽10g,山药9g,炙甘草6g,生姜3片。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不思饮食、心烦时吐、反酸、上腹胀满、饿时有痛感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二十二
【组成】党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2g,炙甘草6g,姜厚朴8g,木香10g,砂仁6g,延胡索10g,法半夏10g。
【主治】脾虚气滞之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纳少泛恶、嗳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二十三
【组成】柴胡12g,枳壳8g,白芍10g,香附10g,青皮10g,黄芩10g,栀子8g,佛手10g,木香8g,炙甘草6g。
【主治】肝胃不和之慢性胃炎。症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二十四
【组成】厚朴8g,陈皮10g,苍术10g,甘草5g,半夏10g,茯苓12g,柴胡12g,延胡索6g。
【主治】肝胃不和之慢性胃炎,症见胃痛,牵掣两胁背痛不适,时嗳气、泛酸。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