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衰
方一
【组成】黄芪45g,太子参30g,桂枝12g,细辛(后下)5g,制附子(先煎)10~30g(用量依心衰轻重而定),川芎15g,水红花子12g,红花10g,鹿角胶(烊化)15g,炒酸枣仁30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
【主治】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治疗心之阳气虚损,瘀血阻络之慢性心衰。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水煎450mL,每次150mL。1个月为1疗程,视病情可服2~3个疗程。
【按】无任何毒副作用,病人用药依从性较好。
方二(补心冲剂)
【组成】炙黄芪45g,党参30g,桂枝15g,炮附子30g,鹿角霜30g,龙眼肉30g,炒酸枣仁30g,五味子10g,龙齿30g,丹参30g,红花10g,土鳖虫6g,炙甘草10g。
【制法】制成冲剂,每袋10g。
【主治】益气温和,养心通脉。治疗心衰。
【用法】每日3次,每次服1袋。2个月为1疗程,视病情可长期服用。
方三
【组成】葶苈子5~10g,党参15~30g,麦冬12g,五味子10g,茯苓15~30g,猪苓10g,泽泻30g,白术12g,车前子30g。
【主治】益气强心,利水消肿。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
【加减】气虚自汗者,加黄芪30g;阴虚,加附子10g,桂枝10g;水肿较重者,加郁李仁30g;大腹肿胀者,加石菖蒲15~30g;阴虚水肿者,原方去白术,加女贞子15~30g,白茅根30g,西瓜皮30g;下焦湿热者,加苦参12g;血瘀者,加丹参15~3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血虚者,加当归15g,熟地黄15g,阿胶10g;合并一般感染者,加金银花30g,连翘15g,板蓝根30g,半枝莲30g,黄芩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治验】服用本药3~7天见效,2~3周痊愈。
方四
【组成】附子15g,干姜9g,桂枝9g,葶苈子15g,茯苓30g,防己30g,白芍15g,丹参30g,煅龙骨30g,黄芪15g,党参15g,瓜蒌15g。
【主治】温阳利水,活血祛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急性加重期。
【加减】气阴不足者,加麦冬、五味子;脉结代者,加炙甘草、大枣、生姜、阿胶、生地黄、火麻仁、麦冬、白酒;胸闷憋气者,加枳实、薤白、白酒;血瘀者,重用丹参,加赤芍、鸡血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治验】3~5剂可奏效,8~15剂完全缓解。
方五
【组成】黄芪10~15g,党参10g,益母草10~12g,泽兰10g,制附子6~10g,制半夏10g,北刺五加4~10g。
【主治】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治疗心衰。
【加减】吐甚,加竹茹、生姜;咳嗽喘息不得卧,加紫苏子、白果、炙麻黄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泡沫痰,加白术、茯苓、车前子、紫苏子、白芥子等;阳虚明显,加菟丝子、补骨脂;阴虚明显,去附子,加麦冬、五味子。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治验】服用本方3~5剂后,症状基本缓解。
方六
【组成】炙黄芪15~30g,制附子12g,丹参15g,桂枝6~9g,麦冬12g,茯苓12g,白术12g,葶苈子(包)30g,五味子4.5g,益母草30g,生晒参(另煎)3g。
【主治】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治疗心衰危重期(应用强心剂、利尿剂无效时)。
【加减】小便不利,加滋肾通关散(分吞)12g或大黄粉(分吞)3~4.5g;胸闷痛,加旋覆花12g,降香3g;心悸不寐,加紫石英(先煎)30g,琥珀粉(吞)1.5g;便溏纳呆,加怀山药12g;多汗,加龙骨、牡蛎(均先煎)各30g。惊悸多梦、耳鸣、眩晕,加磁朱丸(包煎、先煎)12g,女贞子12g;易汗出、寐不熟,加五味子、淮小麦、穞豆衣;便秘,改枣仁为柏子仁(打)再加蜂蜜适量,分次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后心悸、气短消失。
方七
【组成】赤芍15g,川芎15g,丹参15g,鸡血藤15g,党参25g,益母草25g,麦冬25g,附子10~15g,刺五加10~15g,泽兰15g。
【主治】温阳益气,活血强心。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衰。
【加减】气阴两虚者,重用党参、麦冬或沙参;脾气虚者,加白术;肾阳虚者,重用附子或肉桂。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八
【组成】制附子15g,炙黄芪30g,党参30g,丹参30g,泽泻20g,茯苓12g,白术10g,麦冬10g,五味子10g,淫羊藿10g,炙甘草10g。
【主治】温补脾肾,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充血性心肌病诱发的心衰。
【加减】腹胀,加山楂、橘皮;夜寐欠安,加炒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服1周,再按原方去丹参,服用3周。连服4周后,交替服用归脾丸、金匮肾气丸3个月,以巩固疗效。
方九
【组成】熟地黄24g,山药24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山茱萸15g,人参6g(或党参12g),麦冬10g,五味子10g,黄芪15g。
【主治】益肾补元,益气生脉。治疗肺源性心脏病。
【加减】气虚明显者,黄芪增用至20~30g;气阴两虚,舌红少苔者,人参用至20g;血虚者,加当归;头晕甚者,重用菊花,酌加桑叶;阴虚火旺者,加黄柏、知母;夹湿邪者,重用茯苓;腰膝酸痛、畏寒肢冷者,加附子、肉桂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
【组成】黄芪80g,甘草30g,淫羊藿60g,水蛭、大黄、葶苈子各50g。
【制法】各药炮制后研末混匀备用。
【主治】益气补肾,化瘀涤痰,泻肺平喘。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加减】发作期,以三虎汤(全蝎6g,僵蚕、地龙各15g)送服,每日3次。
【用法】每日2~3次,每次5g,白开水或汤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