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年妇女强,则国强
以往,女人是一种喜欢追求“安全感”的物种,总是渴望从男人和身边朋友身上获取安全感。如今这届女性,尤以中年女性为甚,则是一种善于给他人制造安全感的物种,且一名女性创造出来的“安全指数”与年龄成正比。
这种安全指数是数据化的,是具有药用价值的,能治病。不仅能解决生理不适,还能去心病,给人以信赖甚至信念的力量。
前面提到过我的好朋友稀饭,她是一个如同哆啦A梦一般的存在。哆啦A梦的意义何在呢?即使在飞机上,她的包里也能掏出几乎所有你急需的东西,除了全套文具、各色针线、口罩、眼罩、胶带、耳塞、地图、零食、毯子、拖鞋、N次贴、计算器,还有各种各样的药……
稀饭的药包里粗略估计有十几种药,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跨国搬家。如果正巧我胃不舒服,她总能意外地救我一命。
其实,以往带孩子出行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周全的,大包小包,各种应急预案,退烧药、创可贴,能想到的都带上,总有一种“意外妄想”。而现在自己出门,却很马虎,两手空空,啥都不带。
稀饭已经给我们做了好榜样:我们已经过了“光顾着孩子”的年纪,从此以后,也要开始顾自己了,逐渐从小药罐子变成大药罐子,以后出门要带的东西和药品将越来越多。
仔细想想,我身边很多中年女性还真是这样的,已经养成了拯救世界的习惯,相当周全妥帖,比如包里总能随时拿出姨妈巾,解救身边小伙伴。
出门在外,和中年妇女为伍总是安全感更强一些的,因为她们经验足、心细、周全、踏实,她们的哆啦A梦口袋是世界级文化遗产,有时更是救命稻草。
更优质的中年妇女,不仅保持军需充足,技术能力也是一流的,随时随地能拉出来上前线。就比如前阵子到凯恩斯出差的几天,身边这位优秀的中年妇女小助理,完成了全套临时赋予的任务:能开右舵车,会付停车费,能买菜,能烹饪,能规划日程,能策划活动,懂摄影,会P图,善于穿搭指导,会挑口红色号……我认为,出门在外什么都可以不带,只要带一枚靠谱的中年妇女,一切都搞定了。
至于为什么年轻的就不行呢?事情是这样的,自从上次一个22岁的妹子吵着要给我化烟熏妆,并且给我配了松糕底的女仆鞋,遭到我反对之后,我被她认定为“古板落伍僵化”,我只能说,我离年轻有点远了。
中年妇女最好的伙伴,一定是中年妇女。
今年夏天,应昆士兰旅游局的邀请,我和几位自媒体博主一起到凯恩斯做一个短期访问。刚到凯恩斯的第一天,一个同行的95年的妹子找我求助:“小姐姐,我就带了一张银联卡,结果刷不了,取钱也取不出,现在身无分文,卡也不能用,你能不能借我点钱?”
第一,你出国这么多天居然只带一张银联卡;第二,你出国竟然不准备足够的现金……(我们中年妇女是没有这种勇气的!)
然而中年妇女天生有一种悲天悯人的特质,看到妹子这么惨,怕她饿死,我义无反顾答应了。然后妹子说:“小姐姐,你先刷信用卡帮我把两个GUCCI包包的钱付掉吧。”
小姐姐我目瞪口呆,小妹妹海外赊账买奢侈品的故事有点超乎我的想象力,远远大过了“借钱解决温饱”的满足感。
年轻人的行动能力是极强的,小妹妹快速找到了我这个“付款人”以及一个当地“免税品担保人”,我们两张卡一刷,小妹妹一分钱没掏就拎着两个包包走了。
大妹子,你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啊……
看着售货员大快朵颐地记着账,乐呵呵地完成了关门前的最后一笔业绩,我内心一万匹羊驼奔腾而过,很想对她说:“同志,怎么样,看到了吧,年轻女孩的购买力都是虚假的,我们中国的真实国力主要还体现在我们中年妇女身上,只要我们愿意,随手划个卡撸几个包包不在话下。”
问题是,我们并不随便撸。
据我所知,大多数中年妇女一般不大会没事花五位数的银子买两个豆腐块一样的小包。我们要买就买大的,毕竟里面要装得下药。
一场慷慨解囊的相助,我像个跨洋活雷锋一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和年轻人在一起,真的只能收获刺激和玄幻,收获不了安全感。
说到买包包这件事,又是我们中年妇女的一段佳话。包包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届中年女性对世界的态度,对物质的态度,是“越来越买得起”与“越来越不需要买”之间的辩证关系。
自从学习了“法国女人不背名牌包包”的教科书级气质培训之后,我现在凡是出国旅行,一律背个帆布袋子,越是看着像是去烧香,越是自我感觉良好。
每个女人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迷恋包包”的岁月,而大多数女人的这段岁月都集中在“买不起包包”的时间段。越是买不起,越是想要买。谁还没有几个透支了几个月工资买来的奢侈品?
到了某个年纪,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了,买包包的热情也就降低了。
如果一个中年妇女依然和年轻时一样在追求包包,那只有两种可能:(1)这么多年来她没有产生新的追求;(2)钱太多了没其他东西可买。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年妇女,出门在外都入乡随俗了。比如我吧,虽然腰缠万贯,财务自由,温饱没问题,但也和身边众多不再追求那些物质层面的女性朋友一样,已经达到了更高精神追求的境界水准,远远脱离物质炫耀,不再是一身价格昂贵、效果却很cheap的行头。然而我们却可能会在大都会博物馆花三百多刀买一个全牛皮无logo大黑包,装得下奶粉尿片止痛药,真正做到了“低调的奢华”,至少每次有人问起来,都可以暗自窃喜地给他讲述在纽约买包包前后的一连串故事。
这是中年妇女的智慧。
我发现,如今中国的中年妇女有一大特点,就是看得透。就凭这一点,走到国际上都能走路带风。
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老母心灵鸡汤喝得多+各种婚姻指南看得多+在带孩子的路上经历的沟沟坎坎比其他国家老母都多。
她们尤其善于用哲学思辨的方式点拨年轻人,动不动出来一套处世理论,时不时地出口成章。如果来个以“婚姻家庭与育儿”为主题的世界巡回演讲,我想绝大多数中年妇女都会张口就来,毫无压力。
中年妇女对社会起到的作用,主要还是哲学方面的。
前些天和几个年轻姑娘聊天,她们说到和自己的男朋友相处的困惑,大家都说“不敢早早结婚”,理由是“想要独立的生活”。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很有共鸣,自我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中年妇女我实在听不下去了,拍案而起:“你们啊,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我不是故意抬杠,只是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婚姻和独立并不矛盾啊!”
妹子带着一副果敢而无畏的神情,在习以为常的包揽众人赞美认同的眼光里,突然吃了钉子,竟无语凝噎。
为了证明我自己,我特意补充了一句:“我已经结婚十年了,儿子都上小学了。”
妹子们的眼神仿佛在说:“你不用带儿子烧饭做家务陪作业的吗,怎么跑出来玩了,这和剧本不大一样啊……”
“我也有很多的家务事,要逼迫自己照顾好孩子,也要处理很多恼人的关系,这是婚姻的必然,但我还是独立的。我还是保证自己拥有喜欢做的事,不屈于生活放弃爱好,还是努力做到每年一到两次抛夫弃子来一次远途旅行。当然,平时也尽量多地制造互不伤害的活动和约会,是作为一个女人参加,而不是作为一个妻子和妈妈。”
妹子们此刻可能被震碎了,你知道,很多年轻姑娘,本身就涉世未深,开化较晚,对这套哲学体系了解不多。
“独立是精神上的,不管你结不结婚,独立的人永远是独立的,只不过结婚会改变你展现独立性的方式,但不会改变你独立的本质。如果你说因为结了婚就不再独立了,那你本身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啊。”
妹子说她记下来了,要发到网上去。可惜她没有问我名字,如果问了,我会说:“请叫我中国优质中年妇女!”
想象一下,网上“90后”妹子的“关于婚姻与独立”的帖子获得了当日最多赞,而这是来自一个最平凡普通不过的中年老母的随口日常小金句。我们这届中年妇女,还有什么事没看透?不存在的。
我们几乎都是哲学家,都是生活的智人(当然,是直立行走,体毛退化的),已经达到了兴邦强国的高度。
她们不光能在电脑键盘和锅碗瓢盆之间切换自如,还能同时驾驭PPT与扳手螺丝刀,不仅限于包揽家庭教师、心理辅导员、哲学家、两性专家和老中医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不仅窝里玩得转,也能出去撑门面,走出国门之后还能继续花式炫技,为国争光。
她们对自己的国际地位是高标准严要求的,是不甘任由只剩半个脑袋发量的中年男代表亚洲的,更不甘让出没于免税店的血拼一族为自己代言,中国的中年妇女们需要自成一派,技压群雄。
要达到的效果是:表面风平浪静,不动声色;仔细一琢磨:哇,高端,中国妇女有水平,还加了些细节在里面……
正所谓:妇女强,则国强。
︱十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