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人要抬头挺胸
抬头做人
海山是一座大城市的十大杰出外来打工青年,很长一段时间,他沉浸在对未来的恐慌中,他失业了,因为老板一次毫无缘由的训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一气之下递了辞呈,炒了老板的鱿鱼,尽管老板事后向他道歉,请他收回辞呈,但是海山决心已下,他对这家公司失望了。
休息了一星期后,海山开始重新寻找工作,但他没料到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会那样难,整整两个月,他奔波在人才市场与招聘的公司之间,他想要的,别人不要他;别人要他,他觉得不如意。在投递简历与等待面试通知的反复中,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难道我不行了吗?
海山开始反思自己,可是反思的结果是他对自己越加不敢肯定,最后,他连投递简历的勇气都没有了,走在大街上,就好像他欠了人家钱似的,连头都不敢抬,灰溜溜地夹着尾巴做人。
有一天,他路过一家商场,他在商场的试衣镜里看到了自己,佝偻着身躯,低着头,脸上满是胡茬,头发一团乱,这还是那个为了维护尊严炒老板鱿鱼的我吗?海山问自己。他被自己的形象吓呆了,惶惶如丧家之犬,夺路而逃。
怎么办?我的人生从此穷途末路了吗?海山无法把握自己了,无可奈何之下,他进了心理诊所,他向心理医生倾倒了全部的苦水。心理医生静静地听他唠叨完,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纸上给海山写了四个字:抬头做人。
海山说,就是这四个字让他看清了自己,使他得以走出生命的低谷,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获得今天事业的良好开始。
是的,抬头做人,无论生活如何坎坷,人首先要有勇气面对。人生而不易,或起或落,或升或降,或荣或辱,都不是人预先而可料定的,在人生的阳光处,人自然可以意气风发,笑谈人生快事。而在人生的阴暗处,人更要坚定信念,抬头做人,执著而坚韧地面对并走过随时而至的人生沼泽。
人生几十年,在浩瀚的宇宙中无非沧海之一粟,而于生命本身,它却是一趟漫长的单向旅程,旅途中的风景美与不美,绝非外力所能完全左右的,只要你挺起胸膛,抬头做人,你的人生风景就一定是最美的。
抬起你高贵的头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
“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找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所在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款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待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经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做人要堂堂正正
金钱是与劳力自然结合而成的。换句话说,即是你必须尽忠职守,努力工作。千万不能以赚钱为出发点来从事任何工作。当你开始工作时,应该这样想:“假如完成这项产品,将会带给人们多大的快乐;还有这种产品会给多少个家庭带来方便,因此妇女们便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她们喜欢做的事。”
松下先生曾回忆道:
当初我工作时,根本没有想到要成为一个大资本家。我只是每天竭尽全力地工作,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从事这项工作,起初只是为了生计问题而已。那时我的家境贫穷,为了生计,非靠自己的脑力工作不可。可是,我的身体非常虚弱,无法胜任伙计的工作。即使靠着日薪也不够吃药的,因此,我便在家中从事工作,求得温饱。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希望,却是相当重要的决定。这即是我开始独立创业的第一个理由。当我自己经营事业时,才深刻地体会出童年时期当学徒所得到的一些教训,那就是“顾客至上”。换句话说,必须以诚待人,不赚取暴利,但也绝不做亏本的生意。
通过累积适当的利润,不断地扩大事业,最后发展成今日的松下电器公司。今天,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我已是成功的经营者,可是,当初我从来也没有想成为富翁,或是大事业家。
起初,我只想到要如何才能生存下去,亦即在如何才能糊口求温饱的先决条件之下同时从事工作。你必定也会认为一个身体如此虚弱的人,怎么可能心怀这种志向?开始做生意时,我只抱着不欠缺今天的衣食便感到非常感激,或是即使休息一两天,生活也不会陷入困境的念头。我只是踏出了非常平凡的第一步而已。
第二步即是非常平凡的诚实的步伐。假如你是一位靠薪资生活者,当你踏出了第一步,就必须尽忠职守,努力工作。当我一步步向前迈进,而在跨入第三、第四、第五步的同时,四周已经聚集了一小群人。下面便是我推展事业的方法。
为大众的将来着想是我的责任,我的事业便是为了这些人而创立的。我认为所谓事业,便是所有参与该项工作的共同产物。
为社会和国家着想,必须让员工过着更美好的生活,并且制造出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产品。
我所经营的事业非常微小,但却是公众的产物。就法律而言,它是我个人的企业,但是本质上却是属于社会大众的。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是个勤勉工作的商人,身负为社会和国家效力的使命感,孜孜不倦地经营事业,因此才能达成这种精神上的改变。
假若世上的必需品都能像海水一样的充沛,那么我们便不会过着贫苦的日子了。因此我的使命,便是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有价值的电气产品。虽然事实与理想有一段差距,可是,我会配合社学的要求,不断推出各种有益于社会的产品。
依循这种观点,使我得到了勇气与正义感,并且产生克尽职责的决心和希望。
因此,做人不能财迷心窍,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不要轻言不求人
有许多朋友常引以自豪地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的。”他的话似乎带有一些“让人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的意思。但这句话挂在嘴边,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立身处世,虽然要自力更生,不要轻易靠人,但这个社会毕竟是集体的,有许多事情是独立难成的,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当你处于顺境的时候,你自然不会想到陷于困苦中的滋味,便轻易妄言自己不求人。殊不知,人生变幻莫测,又怎知前路没有重重阻碍呢?凡是自称为不愿求人的人,往往是交际场上的失败者。从心理方面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无论性格怎样,对给予别人一种小惠却是人人都乐意的。
当你对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求人。”即使你的话不是向他而发,但听的人却认定你的话是针对着他的。他会感觉你将他拒于千里之外,产生疏远感,甚至还会产生你是鄙视他的能力的感觉。
敏感的人会从“我不喜欢求人”这句话中读出它的言外之意“我也不喜欢别人求我”。因为一个以不求人为荣的人是一定会看不起向别人求取恩惠的人的。
交际学家甘顿教人“善意地向人求取一些小惠”,认为这是讨人好感的最高方法。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如果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一点恩惠,那么在心底会产生一种想法:我对别人有用,我可以造福于别人。这种想法会给一个人带来愉悦和幸福感。同时得到恩惠的一方也会因为感激而记着这个施惠者,尊重他。这就是为什么要善意地向人求取一些小惠的原因,它也是交际的一种方法。
人生一世谁敢担保永远不求人?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写过一篇《不求人》的文章,主张“自己尽力而为,不论成功失败,都心安理得”。
然而,现实生活有太多的无奈,使你不得不去求人。假如你是一位待业青年,希望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假如你是一个职员,希望能平步青云:假如你是采访记者,希望能紧握伟人的手;假如你有急用,希望能筹借到一笔款子……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希望便构成了生活。生活会迫使你不得不去求助于别人,而是否能得到别人的“搀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你有没有求人的技巧和策略。
有些人一提到求人就皱眉头,甚至羞于告人,他们对求人怀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一定是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其实不然。向别人求取帮助必须是以自尊、自重、自爱为前提的,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倚。
要想成功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诚恳礼貌。即常言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礼貌待人,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避开忌讳。每个人因个性和生活经历不同,对某些言辞和举动有所顾忌,因此千万不要去冒犯。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求人的技巧。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首先不妨对那个人的嗜好、性情、学识和经历等做一番侦察,然后从容前往,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交谈时,对于对方特别宠爱的或引以为荣的人,要表示好感,并予以极大的兴趣。求人的时候最好还是以物质形式作为媒介,可以送给对方自己特别喜爱或引以为荣的小礼物,以拉近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
有一个人,大学刚刚毕业,分配到工作单位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一点对不上号,他不想让自己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荒废掉,于是想求人事科长帮忙给调一下工作。
在他登门拜访之前,早就打通了几条暗线,了解到科长有一独生女儿,今天刚考入大学,读中文系。这个小伙子灵机一动,登门拜访那天拎了一大包书去。正好赶上科长的女儿在家,他也先不提相求之事,只是拿出一本又一本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与科长的女儿探讨起来,并鼓励她上了大学要好好读书,言语间流露出自己大学毕业后,学不为用,丢弃专业的苦恼。临走时他声明这些名著全当是送与她考取大学的奖品。真是不虚此行,讨得科长女儿满心欢喜。科长大概也认为不该埋没了他的才华,应该学以致用吧。不久,他果然调换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我们诚心诚意地有求于别人,但不是一定人家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当我们遭到拒绝时,不要过分追究原因。的确,被拒绝的心理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你求人不得时,也不要过分坚持。对方既已拒绝,必有原因,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要求,不但会使对方为难,而且也使自己陷入被动。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又何必在区区小事上计较个没完?被人拒绝后要做到豁达大度,不抱成见。
当你会意出对方拒绝的心理时,不妨自己把话打断,干脆表示没关系,反过来再安慰对方几句,请他不必介意。对方会感到过意不去,说不定以后会很主动地帮助你呢!
人生在世,既有风雨也有晴天,所以谁都需要别人的“搀扶”,不过,我们求人千万不要跪着,而要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倚,这才是圆满无憾的人生!
低姿态生活,高境界做人
古语中有“鼹鼠饮河,仅止满腹”之说,俗语中有“日有三餐,夜有一眠”之论。这些都说明了一个十分浅显的人生道理:人的一生物质上并不需要太多。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但是懂了这个道理,并不等于能以此来指导人生,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常看到的是,许多人永远不能满足,什么便宜都想占,好事自己没有沾上,便觉得逆情悖理。所以,我们常看到一些人为了获取物质上的享受,不惜工本,费尽心机,最终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也是湛江海关许多领导干部和走私者为了获取利益沆瀣一气,最终丢掉小命的原因之所在。当然,谁都愿意日子过得舒坦些,但有人把它和追逐物质利益等同起来,不知道人之所需实际并不多,或者虽然知道,但不能遏止自己膨胀的欲望。他们为了追逐生活的高水平,把自己的人格境界降到正常水平线以下。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格境界如何,是判断一个人如何的重要标准。一个人在物质方面追求太多,追求享受超出了自己所需,必然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境界;而有较高人格境界的人,一般不会对物质生活过分讲究。虽然并不是说有较高人生境界,一定都要在物质匮乏的现实中度日,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到超然物外,却能看出一个人的人格境界如何。
也许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的物质生活怎样,与他的人格境界关系不大,至少可以说没有必然联系,人格境界也绝不决定于物质生活是否豪奢,我们看到的却是:在物质上追求太多的人,往往会迷失自我,由于降低了自己的人格,貌似聪明,实际上十分愚蠢。
如果想使自己有较高的人格境界,首先要从对物质生活上的“低姿态”处理做起。
物质生活的低姿态,是建立在自律、自重上的。
自律,要求人要自我约束。自律一旦放松,就会一篙不撑退千寻。许多人对物质过度的追求,都是因对自己放任而产生的。而人之常情是:放任容易自律难。我曾经见过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后来他的人生比较顺利,待手中有了些权力,他却很迅速地改变了初衷,生活上要求多了,自律少了,人也便有几分堕落了。
自重,是对人格的自我呵护。汉代的杨震,当有人给他送来重金且以无人知相告时,他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鲁国国相公仪休嗜鱼,有人送鱼给他,他坚决不收。有人不解地问他:“你既然爱吃鱼,为什么不收送上门来的鱼呢?”公仪休笑着说:“我就是为了长久地有鱼吃,所以才不收别人送的鱼。”这话很值得人们玩味。他不因为自己的喜好,降低做人的境界。这样的人,他们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会有所不为,即使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他们也不会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而忘记对人格境界的追求。
也许可以这样说:要高境界做人,必须低姿态生活。
活出新境界
人生有两条需要遵守的基本法则。首先,就是必须按照自然的法则去生活。自然的法则,即一般所说的存在于天和地之间的法则。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法则。比方说,人的大脑、血液、四股及五脏六腑等等,这些虽然都是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作为自己本人来讲,是不可能去进行自我选择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而这一事实,可以说是无论任何理由也推翻不了的。
假如背离了自然的法则,其结果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毫无疑问,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身体生出种种病症;生活上发生贫困;事业不顺;精神烦恼及苦闷;这样,自己最后必然会终日在痛苦中挣扎。这可以说是自然的法则对违背者的惩罚。因此,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必然属于自己本人。纵然你的欲望特强,整天拼命地去捞钱,有了钱之后,就去购买高级轿车、高级住宅及奢侈豪华的室内陈设品,等等。但是,所有这些,当死神降临的时候,还必须原原本本地留下来,连一件小小的东西也都无法带走。
原因何在呢?就是由于所有这些全都是身外之物。不管你拥有多少这样的物品,你如若不是充分有效地使用,那么,这些物品对你来说,始终只是装饰,并无多少价值。总之,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件物品是真正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和自己的意志没有任何关系,人生不论是开始还是终结,都不能取决于自己的意志。
也许有人会说,生不能凭自己的意志,但是死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意志来实现,即可以进行自杀。这话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实际上那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当然,如果自己有自杀的勇气,决心为了别人的欢乐而甘愿舍弃自己的人生,那是值得赞赏的。除此之外,任何自杀行为,上天是绝对不会容许的。因为这种行为本身既不合乎伦理,也完全违背道德,可以说是人类最严重的背叛行为。
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虽然说不是凭自己本人的意志,但也绝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已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种客观现实。这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条应当遵守的法则。
人生几十年,多则百年,这漫长的人生历程应该如何度过呢?周恩来有句话说得好,他说:“要活到老,学到老。”人生的历程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当然,所谓的学习,除了青年时代的学业外,主要是对如何做人的学习,亦即对如何为他人而生存的学习。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因此,作为人本身来讲,从一开始就是各种杂念的生成体。如果要完全排除各种杂念,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或者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还是要正视现实,接受杂念,才能使自己生活得真实。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受杂念的摆布和左右。
诚然,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小部分坏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承认,他们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坏。真正从心眼里就坏的人恐怕也是极少数。即使是坏人,他们以前也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拼命努力过。然而,由于他们不懂真正做人的道理,他们流汗、流血,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全都是为了他们自己,最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肯定不会受大众的称道,反而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和人们的唾弃。
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一切都不应该只为自己,而应该完全都是为他人,一辈子不做坏事。这话说起来比较容易,但要真正付诸实践,那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这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按照自然的法则行事,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种完全顺乎自然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达到最高生活境界,从而产生出无穷的生命力。
人生有开始,亦有终结。而在某种意义上讲,关键是在生死之间。因为这是我们惟一自由自在的时间,如何使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对自我的考验。
如果这段人生是为了他人而生活,就无需什么远虑,也不会有什么近忧;反之,如果单纯是为了自己而生存,生活的路子就会越来越狭窄,最终走上孤独和悲惨之路,永远和欢乐无缘。
因此,我们提倡为他人而生活,我们需要发自内心深处的欢乐。能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就能使自己的人生璀璨夺目,永远辉煌。
保存自己的特色
抬起头来做人,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做人的过程中要适当地保存自己的特色。
台北曾经上演过的一部电影《樱花恋》,里面的女主角是位日本姑娘,她去动手术把单眼皮做成双眼皮讨好自己的男朋友,男友却因为她的“双眼皮”而跟她分手。
日本姑娘想做双眼皮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变得像美国人一样,她以为那样“会使丈夫觉得她更可爱”。但事实上那位美国丈夫所爱的却正是她原来的东方面貌;换句话说,她丈夫就因为她长了单眼皮、矮身材、直头发才爱她。
这段剧情当然不仅是戏剧中的夸大渲染,因为在事实上,我们差不多每人都有过这种感想:往往美国朋友在台湾所挑选的中国太太,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认为漂亮的。相反的,他们挑的却正是我们认为不漂亮的。他们常常喜欢找一些身材特别娇小玲珑,头发完全是中国原始的样式,没有花花卷卷,鼻子不高,单眼皮,而举动也保有中国固有的文静的小姐。因此,常有人觉得美国人的眼光奇怪。
其实,他们的眼光是正常的。他们如果爱那种西洋化了的东方人,那就干脆去娶一个他们本国的小姐,不是更标准吗?他们爱东方人,就是因为东方小姐们是东方小姐,具有一切东方小姐的特色和东方的美点。而我们中国人却正和他们持有相反的观点。我们有时欣赏西方人的风仪,对自己本来的面貌反而觉得平庸无奇,所以,急希望把自己弄得西洋化一点。
当然,按一般“美”的标准来说,最好的是西方人具有东方的美点,或东方人具有西方的美点。所以有许多欧亚混血的孩子,都是很漂亮的。
可是爱情却不一定是如此,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爱情,往往不是爱对方够上什么标准,而只是爱上他的特色。否则大家都向着少数的几个标准美人进攻,其他那些不够“标准”的,岂不找不到对象了吗?
既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合乎“美”的世界标准,那么与其勉为其难地用不自然的方法改造自己,就不如好好地保存自己的特色。
一个人生来的特点可能就是她的美点,我们不必希望自己像某一个有名的美人,而是应该希望自己只最像自己。
谈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色,就不免想到那些电影明星。有一阵子,我们在报纸杂志上,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李丽华,又有一阵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张仲文。这些人不懂得发挥自己的特色,而只知“东施效颦”,就难怪他们只能做默默无闻的三四流角色了。
以前有位美国太太,在上海某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拿回来一看,照相师把她下颏上的一块凹下去的印子给修掉了。也许因为这位太太是学艺术的,当时她很不高兴,问照相师为什么给她修掉。照相师当然解释说因为这样比较好看,她说:“不管好看不好看,那是我脸上有的东西,你就不该把它修掉。”
当然学艺术的人不免有点怪癖,不过,这也说明了,艺术上所说的“真”,究竟是美的条件之一。如果把自己弄得不像自己,失去了应有的真,那就无从谈到“美”了。
假如你爱你自己,希望抬起头来活的是真正的自己,那么,你就不必去模仿别人,而要发挥你的本色,使它显出光彩来。
怎样克服谈话中的卑怯心理
抬头做人,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心理上克服自卑,在别人伶俐的口舌、独到的见解、逼人的语势面前,就更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克服在言谈上出现的自卑心理,以下是几种说话卑怯现象及克服方法:
一、说话卑怯现象三种
1.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的卑怯现象
对每一谈话者的发言,我们感到都是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甚至有振聋发聩之效。整个谈话场面此类发言层出不穷,我们置身其中,不觉心有所动:别人的水平那么高,见解那么独到、深刻、精辟,我是无法比及的。我要保持沉默,不要说出来闹了笑话,倒了别人的胃口,淡了场面的品位。结果越想越别扭,错过了许多说话的机会,把自己弄成了多余的角色。
其实谈话有若干人组成,每个人都会围绕话题认真思考,发表一孔之见。这是他认识最深刻,最急于发表出来,感觉上最应与别人交流的东西,自有其精辟、深刻之处,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我们只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作积极思考,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发表出来也会对他人产生启迪作用。如果仰面看人,自惭形秽,小觑自己,怎能不出现卑怯现象呢?某校文学社经常组织文学沙龙活动,别看这些青年学生稚气未脱的样子,但谈起文学话题,个个高谈阔论,不乏精彩之论。某女生自入社以来很想与同学们交流,可每次活动她都在别人的高见面前丧失信心,有些意见到了嘴边又犯起嘀咕,打了退堂鼓。其实这个女生在文学上还是有见解的,创作上也有所收获。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她是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产生错觉,出现卑怯心理。如果她能意识到这些,同样会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2.在别人说话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人有千姿百态,其说话也各具特色,它的方式、角度、特点都不尽相同,说话形式的差异表现为说话时的争奇斗艳,这就形成一个人的说话优势。比如有的口齿伶俐,有的严谨清晰,有的音色悦耳抑扬顿挫。在别人这些优势面前,有人可能会想:我能有这样的说话能力吗?我如何比攀得上他呀!如果听听我的发言,岂不大煞风景,让人难堪。还是不说为好,免得丢人现眼。其实这是心理上对别人说话优势放大所致,是被对方镇住了,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说话劣势与对方的优势进行参照。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坚持自我,认真说话,同样会赢得别人的良好反应。有一个年轻人说话一板一眼,虽语速缓慢,却很清晰,富有节奏感,还是很能打动人的,我对此很欣赏。可他在我面前总是说话不多,那卑怯的样子让我大惑不解。后来我才知道,他十分仰慕我说话的幽默俏皮、轻松灵巧,感到自己相形见绌。他只看到了别人说话的优势,却忽视了自己的优势,由此产生卑怯心理,实在大可不必。
3.在别人心理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说话表面看是一种嘴皮子功夫,实际上与人的思维状况和心理面貌密切相关。而说话能力、思维状况是稳定因素,心理面貌则是变化因素。因此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常常是一个人说话水平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和说话关系,说话心理常会出现微妙变化。地位、身份、关系是影响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领导,他在部属面前谈话就具有心理优势,说起话来,思路大开,气畅语酣,妙语连珠,能充分发挥,通常能超过平常水平。此时我们会感佩不已,觉得对方的说话水平就是高人一筹。自己未等开口,早已先泄了气,应有的水平也削了一半,只好怯怯懦懦洗耳恭听,勉强说几句也气弱语虚,缺少底气。
二、说话卑怯现象的克服
1.从生理的角度进行心理调节
生理与心理是互动互制的。心理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的相应变化;同理,生理的调节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当说话产生怯懦现象时往往不由自主,难以控制,通过生理上的一些调节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过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动、洗涮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紧张的心理消除、缓解。有个青年在公众场合说话出现卑怯心理时,采用漱口、扭拧皮肤等独特方式缓解和转移自己的卑怯情绪,效果也很显著。一次面对几位专家,他开口发言时口舌哆嗦,他喝了几口水,狠扭了自己几下,顿时卑怯心理没了踪影。
2.以心理暗示进行心理放松
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矫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现象是心理夸张性感受所致,必须让心理感受重新归位。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对方做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准确、公正的评估,这样就能保持清醒,树立信心。如当别人说话显示出我们所无法达到的优势时,我们可做这样的暗示:这是他的优势所在,我同样也有优势,一样是他比不上的。一个女孩对一个善搭腔会交友的青年羡慕不已,但她暗示自己:我会分析善演说,他比得上我吗?结果在这个青年面前不再有卑怯心理,守住了方寸。
3.加强对对方的认识,提高自信心
说话的卑怯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对对方评估过高引发的。过高地评价了对方,悲观地评价了双方的关系,从而看轻了自己,产生距离意识和崇拜意念,此时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我们要加强对对方的认识,切勿对对方过高认定,更不要神化,要还其本来面目,把他看作一个平常人。同时谈话者都是平等关系,发言时也以讲民主为宗旨,不要人为把双方关系拉开。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位置,提高自信心,这样还谈得上卑怯心理吗?有个青年教师生性懦弱,在领导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面前常有卑怯现象。如果他能把对方看成平等的交往对象,视作自己的同事,卑怯现象当会彻底消除。
4.克服表现欲望,注重表达效果
有时我们说话产生卑怯现象,并不是小觑自己的缘故,而是极强的表现欲望造成的。说话之初一心想着一鸣惊人,压倒他人:当发现别人口才卓绝、见解精到时,心理上产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绪受到冲击而一落千丈。对此,要培养朴实、自然的说话风格,把自己的意思圆满地表达出来就行了,不要期望值太高。这样心态平稳,卑怯意识也无从谈起。有个教师参加省里的一个教研会,发言时挥洒自如,从容自若。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人何以如此练达?
关键是他心态平稳、正常,没有过高的期望。
5.增强责任感,消除退却情绪
在别人出色的表现面前,一旦产生了卑怯现象怎么办?打退堂鼓草草收场,难免尴尬,给以后说话也带来恶性循环。此时要增强说话的责任感,以力陈己见为职责,坚持下去决不退却,怯懦心理反会得到克服。人往往就是一口气,顶了下去,口舌也随之麻利起来,卑怯现象会自动消失。某一文学征文评比,一同学名落孙山,在那些严肃的评委面前,一种卑怯感主宰着他,但他觉得自己应该力陈己见,帮助评委科学评判,起初说话哆嗦,一旦挺了下来,话也顺畅起来,自己的意思也准确地表现出来。
打工也要昂首挺胸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属于“打工族”,往往打工族在自己的老板面前畏畏缩缩,长期以往,就更加抬不起头来了。
初中毕业的阿林到广州东莞打工,很快在一家皮鞋公司找到了工作,他干的是缝纫工,在公司里缝纫工的工作环境最差,工资最低,他们一干就是十二个小时,而且也没有加班工资。
人在异乡的阿林敢怒而不敢言,两年之后,他成为熟练工人了。但新来的车间主任比原先一任更厉害,除了经常加班加点外,还常常扣发员工的工资。阿林有一次感冒发烧请了一天假,结果被主任扣发200元。第二天下午,阿林因为体温未退,体力上有些支持不住,他关了机器,坐在地上打了一个瞌睡。主任看到后走过来就是一脚,同乡们纷纷赶过来替阿林求情,说他有病,才打了一个瞌睡。
主任说:“不管什么原因,工作的时候打瞌睡一律解雇。”
阿林听罢,就豁出去了。他义正辞严地说:“作为打工者,我违反劳动纪律认罚,但是作为车间主任,你的管理方法不仅不会给公司带来效益,反而会带来矛盾。”
阿林一口气说完这些话,转身就走。第二天副总经理找到他说:“阿林,你这个人我观察很久了,有性格,技术也不错,而且人际关系相处得很好。公司决定,任命你为缝纫班班长。”原来阿林和车间主任争论时副总经理刚好经过,他十分赏识阿林的直率和一语中的。
一年后,阿林成为车间主任,也是公司中层干部中惟一的外地人。
所以,打工也要昂首挺胸,不能让你认为是“阿扁”,那么这辈子也就很难再抬起头来。
做人要有铮铮铁骨
智利作家尼高美德斯·古斯曼说过:“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只有这样,保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赢得尊敬。”
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也常自觉不自觉地丧失了自尊。比如现在有一个常见现象,就是人们在称呼副职官员时,很“习惯”地就把“副”字去了,某副县长变成了某县长,某副局长变成了某局长,据说这样称呼,对方会“很舒服”——当然,在正、副职同在的场合,还是要谨慎地加以区别的。这里透出来的,不就是如同小公务员一样的卑贱心理吗?
对权势者的曲意逢迎,扩大到了对他们的子女、亲属的阿谀巴结。而一些骗子就利用这一点,成功地骗过了许多人。
《北京青年报》曾登过一篇署名“赵主任科员”的读者写的文章《机关病之面面观》。这赵读者也属“小公务员”,但他没有契诃夫笔下的那位那么窝囊。他直抒胸意,谈了机关里的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其中一个是“见面称处长”——凡来机关办事的人,一进办公室,不管你是不是处长,先给你安一个官衔。知道你姓的,叫你“赵处长”,不知道你姓的,干脆就叫你“处长”。这让“赵主任科员”十分难堪。
他把这种现象比作“流感”。的确,这种自丧尊严的流行病,现在真有“愈演愈烈之势”。
明人吕坤说:我们既然做了人在世间,就要刚强有骨气。如果像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像风中的花草、雨中的柳絮,一辈子仰人鼻息,靠人作骨,那就如同世上多余了这个人。
古往今来,有许多自尊自强的人。“廉者不食嗟来之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面粉……他们都是吕坤称誉的“劲爽爽、立铮铮”的人。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在维也纳时,曾受到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倾慕和照顾,他感激公爵,但并不因此出卖尊严。一次,公爵要求贝多芬到他家为一批占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的军官演奏。贝多芬看不起公爵这种阿谀逢迎的态度,断然拒绝了。公爵凭他的地位和布施者的身份,一定要贝多芬演奏。公爵的傲慢冒犯了贝多芬的自尊,他冒着倾盆大雨冲出公爵的庄园,一回到家中,就将案头上公爵的半身塑像猛掷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并给公爵写了一封信。他写道:“公爵,你之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我,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还有一次,贝多芬与大诗人歌德在一起散步,途中与一群德意志、奥地利的权贵相遇。歌德对权贵肃然起敬,这使贝多芬十分恼火,他极力劝歌德不必卑躬屈膝,但歌德还是抽出被贝多芬挽住的手臂,恭敬地站在身旁,向皇族们一一行礼。只见贝多芬昂然背着手走过去,这些皇族们首先向贝多芬打招呼,脱帽致意。贝多芬的自尊,为他赢得了别人的尊敬。
中国有句俗话:男儿膝下有黄金。我们没必要看到别人有地位、有金钱就不自觉地软了自己的膝盖。缺乏自尊的人是可悲的。你会因此而扭曲自己的性格,改变自己的真正看法,作出违心之举。在权势者面前,你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给自己添了多少苦恼?你自卑自贱的举动,换来的只能是让人瞧不起!
《中外书摘》曾登过一位叫王伯庆的美国华人写的文章,作者说,来美国的一些亚洲新贵们,很快就发现他们身边少了一份熟悉的羡慕,多了一份失落。他们随时分发印有董事长头衔的名片,可并不管用。他们一掷千金,买下华屋名车,可气的是,竟然连那些居斗室、开破车的美国佬也“我自岿然不动”,不肯景仰擦身而过的奔驰老总。当然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袖口或领口的名牌商标。
作者说,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活得自信自尊,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服务的服务生表现得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一个访美的亚洲官员讲,他在国内时,别人见他就点头哈腰,可是在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
作者讲了一个故事,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女记者辛迪·亚当,约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在曼哈顿俱乐部接受采访。辛迪先到,在大厅里等候。到了时间希拉里还没出来,辛迪拿出手机想打电话问问。这时守门的老头过来了:“夫人,你在干什么?”辛迪说:“我跟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老头说:“这个俱乐部里禁止使用手机,请你出去的打电话。”说完老头走了,辛迪收起了手机。
一会儿老头儿又来了,见面这女人还没走,还与克林顿夫人在大厅里高谈阔论,在场的有总统府的高级助理。老头不乐意了,说:“这是不能容许的行为,你们必须离开。”克林顿夫人说:“咱们走。”乖巧地拉上辛迪就出去了。
这个老头虽然只是个看门的人,但他有一份令权贵们在他面前不敢猖狂的凛然。这是一种很可贵的精神,就是:我虽然只是个普通的人,但我与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我尽我的职守,就和总统尽你的职守一样。
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年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这话说得很对。自尊是一种对平等的要求。如果狂妄自大,那就是对别人的不平等,让我们保持自尊,也尊重别人,无论你是大学教授还是捡破烂的,无论你是有钱人还是穷光蛋,无论你是小公务员还是大官,我们既不自傲,也不需要自卑。列宁曾在进入克里姆林宫时,遇到卫兵的拦阻,要他出示证件。旁边的人说:“咳!这是列宁同志。”卫兵说:“任何人必须出示证件。”列宁说:“他是对的,我忘了出示证件,对不起。”列宁和卫兵都表现出了可贵的品格:不因对方的身份而屈从或轻视对方。卫兵和列宁,都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