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走上邪道:赢得的只是锁链,却失去了全世界
互联网是个日新月异且变化莫测的行业,这既体现在它的技术更新上,同时也体现在围绕它而进行的一系列商业运作上。对于一些人来说,其中最让人沉迷的莫过于为自身带来的商业价值。本来,有多大能力吃多大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并在付出和辛劳过后享受成功的喜悦。然而,在现实中,偏偏有人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漠视既有的规则,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到越过规则的追逐金钱的过程中。
2014年5月20日,曾经如日中天的快播公司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了2.6亿元的罚款书,公司创始人王欣因触犯法律而判刑;2010年1月,被誉为身家过亿的80后CEO分贝网创始人郑立被判刑;2008年11月,被赞誉为“服装界戴尔”的PPG公司人去楼空,公司CEO李亮在人们的质疑声中销声匿迹,让投资人的大笔资金打了水漂……
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人都曾一度在互联网领域将自己的事业做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然而,就因为他们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贪欲,最终都打起了小算盘,走上了邪路。他们因此收获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他们赢得的只是锁链,却失去了整个世界。
1.盗版与色情,快播于疯狂中中枪
2014年4月22日,大批警察进入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内的快播公司,对该公司的部门员工进行询问和盘查。随即,深圳市公安局对外称,此次行动,针对的是快播公司涉嫌传播淫秽信息的调查。5月20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送达了对快播公司开出了2.6亿元罚款的告知书。随后,快播公司的官网关闭,打开时只有一张类似于告示的页面内容:“自2014年3月以来,快播已启动商业模式全面转型,从技术转型原创正版内容。我们愿意积极配合相关主管单位的行政处罚,主动进行整体业务的整改,最终推动快播业务的成功转型。”
对此,业外人士不禁要问,快播到底怎么了,居然会遭受如此天价的处罚?只有业内人士清楚,快播在业内可谓如雷贯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快播不仅拥有大批忠实的用户,还获得了大笔的融资并取得了惊人的利润。据有关方面统计,国内依靠快播做影视内容的网站多达万家,其中年收入超过千万元的网站就有10家。而一些利用快播传播色情内容的网站,吸金能力则更强,数量多到无法统计。换句话说,快播所走的是一条邪门歪道,它的原罪——涉黄和盗版被深挖出来。那是什么让快播走到这一步的呢?这还得从快播公司的CEO王欣说起。
王欣于1980年3月出生,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1999年年底,他来到深圳,成为深圳市龙脉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技术研发。2002年,王欣选择自主创业,成立了深圳市点石软件有限公司。该公司所做内容为音乐交换软件,有过短暂的辉煌,员工一度达到80余名。但因为市场等原因,于2005年倒闭。不过,在这期间,王欣与盛大网络公司创始人陈天桥结识。因而,在自己的公司倒闭当年,他就进入盛大公司,主导一款名为“盛大盒子”的产品项目研发。然而不久,该项目突然停止,他只得另谋出路。
2007年,王欣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受资金限制,他的公司设在深圳一个只有10平方米的民房内。不过,贫穷吓不倒“有志”人。在辛勤劳作下,王欣的研发成果很快面世。这是一款视频播放软件,被他命名为“快播”。业内懂技术的人员都知道,快播使用的是P2P技术。该技术是2000年3月由美国工程师Justin Frankel与Tom Pepper在互联网上发布。当时,因受经济泡沫的影响,P2P在国内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直到2005年才突然爆发。
P2P技术受到热捧的原因在于,通过该技术播放和下载视频,可以减少宽带占用。得益于P2P技术,王欣很快就开发出了服务器软件和网络播放器。没想到,该套系统一推出,很快就给快播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到2011年,快播播放器市场占有量高居国内市场第一;到2012年9月时,快播总安装量已超过3亿,而这一年中国网民的数量才5亿多。
快播所采用的软件平台与内容相分离的模式,让快播从上线之日起就成为了一些公司的众矢之的——它带有明显的侵犯影视作品版权和为色情电影提供播放平台的嫌疑。以快播曾推出的一款名为“快播互动浏览”的软件为例,该软件包含“推推”和雷达两项功能。用户只要开启该软件,就能搜索到附近网友电脑中存储的视频资料,尤其是捕捉色情电影的能力特别强。
在当时的市面上,尽管也有一些公司开发的平台上出现过盗版的情形,但它们基本上都是拥有合法版权的视频,能够实现对内容的把关。但快播没有自己的内容把关程序,也无从做到识别自己播放的内容是否合法。这就是快播从诞生以来就相伴终身的“盗版”与“色情”两大原罪。
针对自身的这两个缺陷,王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技术狂人做出的产品多少带点‘草根原罪’,‘快播’也不例外。”他指出,任何企业在发展初期出于对生存的渴望,都会有一些过火之处。他将这一时期形容为“丛林阶段”,并说:“总要有人去做一些看上去不是很风光的事。”因而,他不但没有及时纠正自己产品存在的缺陷,反而任由自己在这条路上一意孤行。由此,众怒一时齐出。2013年11月13日,优酷、搜狐、腾讯、乐视等公司联合发起了“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合行动”,把反对的矛头直指“快播”,并提出了3亿元的赔偿。这项行动很快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定,指出快播盗版已成事实,在责令快播停止侵权行为的同时,开出了25万元的罚单。同时,在中央四部委联合发起的“剑网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快播公司被点名。
显然,在讲求实惠的人眼里,25万元罚单相对于上亿元的收益来说,简直不值一提,王欣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因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也许我一辈子都只会做产品经理,只要有技术创新我就会研究,好玩就行。”他始终坚持,技术是中立,快播播放器只是提供播放视频的技术,而不是内容本身。他反复对人说:“我们本就没黑过,何来洗白之说?”他还说:“用户打开涉黄网站也要用到浏览器,为什么没有人指责浏览器也涉黄?”
如果单纯从王欣的话来看,他说的确实有道理。王欣的产品是快播播放软件,而不是播放的内容。因为现实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生产者只要身份合法,行为合法,就无过错之说。就好比一个能够合法造枪的人,他只负责枪支的质量,至于人们用这枪是来狩猎还是用来杀人,就不是他的事了。然而,这只是常人的理解,实际上,快播所走之路,处处触碰法律的红线。这一点,王欣的心里其实非常清楚。
2012年,仿佛为了摆脱自身发展的“原罪”,王欣刻意推出了不良信息举报系统,做出封杀不良内容来源的样子。不过,事后来看,他的行为确实不过是做做样子。显然出于利益考虑,他根本不愿放弃P2P技术。直到2014年4月13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公告》,而该“公告”明确提出对网上淫秽色情信息进行全面清查,并对传播和制作淫秽色情内容的企业和人员进行严惩。在这种高压下,王欣才感受到了一些压力,于4月15日通过“快播”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为了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保护广大观影网民的切身利益,‘快播’特此举办有奖举报反馈活动!凡是将有关色情、暴力、反动、病毒等利用‘快播’名义运营的不良网站进行举报反馈并转发此帖的网友,均有机会获得快播VIP会员卡,无时间期限,全年均参与。”第二天,快播关闭了“推推”和“雷达”功能。
4月16日,快播官微上再发公告:“自2014年3月以来,‘快播’已启动商业模式全面转型,从技术转型原创正版内容。目前主要在做三方面的准备,第一是购买了影视类域名,第二是把云帆搜索和快播娱乐风向标中的涉盗版内容全部进行技术屏蔽,第三是未来一年投资不低于1亿元购买版权、不低于3000万元投入支持国内微剧创新。”在这一天,在快播发向用户的信中终于承认:“低俗内容和版权问题一直是我们背负的原罪。”
4月18日,王欣不再坚持己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定表示:“不管损失有多大,哪怕流量掉到0,我们也会坚定不移地转型。”
然而,此时的王欣不论是不是有坚定的悔改决心,一切都为时已晚。4月22日,深圳市公安局证实:“根据群众举报,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传播淫秽信息。”5月1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通报:“经调查证实,快播公司在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传播淫秽色情的行为,且情节严重。”5月17日,“快播”发表致歉声明:“对调查中发现的‘快播’播放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存在涉嫌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信息的行为深感惭愧。”
到此,针对快播公司原罪的利剑终于出鞘,并取得了应有的成效。而王欣本人,也为此付出了应有的代价。8月7日,他逃入境外准备入境某国时,被该国有关部门截获遣返。
快播的被查和王欣的被抓,清楚地向人们表明,随着法制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加强,在互联网领域也无侥幸逃脱的可能,任何人都必须遵从现有的规则才有可能获得生存。
2.徇私舞弊,PPG死于人祸
PPG,是“批批吉服装网络直销公司”的英文缩写,从其中文名字上就可看出,这是一家从事服装直销的公司。PPG成立于2005年10月,其核心产品为男式系列服装。在成立后不到2年的时间内,PPG通过狂轰乱炸的电视和户外广告,在国内市场取得了空前的扩展,先后赢得了TDF、JAFCO ASIA和KPCB国际性风险投资公司的大量注资。
PPG问世后,其“轻公司”的模式让业界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它的服装直销模式在当时国内当属首创。具体来说就是,自己不生产服装,而是由OEM代工,销售依靠呼叫中心来实现。PPG的呼叫中心实质上就是电话营销中心,只是与别人不同,它的呼叫中心将客服、销售、技术和物流整合到一起,并与信息网络中心连通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电子商务系统。
在促销手段上,PPG采取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形式多样的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也铺天盖地地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些广告所定位的人群是白领阶层,通过精准的定位与投入,不久就在白领圈子内形成穿PPG衬衫的风气与潮流。由此,一个品牌就树立了起来,并形成了巨大的效应。
最让人稀奇的是,PPG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门店,只有市场部、设计部、呼叫中心及仓库。这就是“轻公司”模式。它能让企业从繁重累赘的制造事务中抽身,从而将精力投放在品牌建设和业务销售上。为此,PPG于2007年,获得了“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奖”,而且有人直接赞誉其为“服装界的戴尔”。
PPG的产品以国外经典的服装风格为参考,适时摄取国际流行元素并结合国内实情,制作出最贴合中国人体型的成衣尺寸。其成衣款式主要有正装、短袖、休闲、修身衬衣等,面料主要采用牛津纺和全棉。比如PPG的经典正装衬衣,为使衣服有如丝般光滑的感受,采用了直径0.1毫米的顶级80支双股面纱,另外还额外附送3套独特设计的领插片,以保证衬衣领口经常保持挺括。在美观、舒适度方面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PPG在保养方面还充分为消费者作了考虑。比如说免烫皇家牛津纺米兰格YES PPG修身板衬衣,采用的就是免烫技术。该衬衣洗涤后不用经过脱水就能直接晾干,晾干后也不需要熨烫就能直接穿。PPG非常在意消费者的体验,它的管理层认为:“一个不满意的消费者可能只是PPG消费者的万分之一,但不满意的消费体验对于这个消费者来说,却是100%的!”为此,它的管理层把“穿得更好,花得更少”作为PPG的使命。
然而,有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家以用户、质量为中心且拥有极佳经营模式的公司,到2008年时,竟然会出现严重的经营危机。当时,一位知情人士称PPG欠了广告商、物流方以及服饰代工厂不少钱,还钱能力微乎其微。“什么都没剩下,说是PPG的员工把公司仅剩下的一点衣服都运出去拿到网上卖了。”到该年11月时,PPG的总部和成品仓库都是人去楼空,当地法院的上门查封正式宣告了PPG的倒闭。
对于PPG的倒下,有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过分重视广告,给财政危机埋下伏笔;过分轻视产品链,为供应管理所困。”“PPG率先罕见地把传统行业消费连接上了互联网,正像是‘服装界中的戴尔’。”风投项目经理人梁谚如此认为,“但PPG的运作的确有瑕疵,所以会犯错误。现在看来,市场后来者将会在PPG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但是,有更多知情人在分析PPG倒下的原因时,直接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PPG的创始人李亮,即指出PPG之死,其实是死于人祸。
李亮,1974年出生,上海人,从高中阶段起就开始在美国留学、生活,高中毕业后进入纽约大学。纽约大学是全美最大的私立大学之一,该校本科生学费加生活费每年达到45000美元。这个数字,折射出李亮的家庭经济实力不菲。从纽约大学毕业后,李亮进入了一家名为Lands'End(蓝衫公司)的邮购和网络直销服务公司(该公司2002年被美国百货业巨头西尔斯以19亿美元的高价并购)。从1995年起,该公司就开始尝试网络销售,期间做出的一项创新是推出了网上导购员,让导购员来帮助顾客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李亮在Lands'End的职位是首席采购代表,后来成为亚太地区采购部副总裁。他拥有一支独立的采购团队,“负责管理和检验采购进程,同时对多个国家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管理和质量监控。”当时,Lands'End在中国以低廉的价格进行规模化采购,然后再贴息销售。应该说,这一做法是李亮后来创办PPG指导思想的基础。
1999年,李亮选择了自主创业,并获得了投资。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在网络股破灭之前,他及时转让了自己的公司,“然后我就在洛杉矶‘退休’了,顺便去读了MBA”。
2004年,李亮回到国内,开始调研国内零售业市场,并同一些厂商建立起联系。这期间,他一共考察了全国20多个城市的市场。2005年,他结合自己调研的结果,开始尝试用电话和网站的形式直销男式衬衣。10月,他正式创办PPG公司。但是,随着PPG的运营,一些熟知李亮的人就发现,他尽管很聪明、很勤奋,也很有能力,但创办PPG的动机不纯,涉嫌洗钱。首先来看看他的融资情况:
李亮创办PPG,一共有过三轮融资。第一轮融资在2006年第三季度,投资方分别为TDF和集富亚洲,PPG共获得联合投资600万美元。第二轮融资在2007年4月,投资方除了TDF和集富亚洲的追加投资外,还有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凯鹏华盈,PPG共获得联合投资1000万美元。第三轮融资在2007年年底。这次融资,投资人之间竟然出现了竞争的局面。最终三山投资公司击退其他对手,向PPG注资超过3000万美元。
2008年,PPG所创办的商业模式在国内不断被人复制,出现了凡客诚品、优衫网和CARRIS等几十家模仿者。随即PPG就丢掉了行业老大的地位,进而牵扯上官司和员工离散的情况,最终致使公司倒闭。
表面上来看,PPG的倒闭败于竞争对手。其实不然,创始人李亮看起来是在做电子商务,但配套的物流和仓储都是他自己的公司。自融资以后,他就不停地向这些公司打钱。而联想到他1999年在美国转手公司一事,有些人就认为,他从创办PPG开始,就在有预谋、有准备地圈钱。三轮融资得来的4600多万美元,除了日常开销和广告方面的投入,大部分都变相进入了他的腰包,而事实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PPG倒闭后,李亮便飞往美国一去不复返。众多曾经想跟着李亮大赚一笔的投资人最后全都自认吃亏,任由投资打了水漂。此后,PPG的官网仍然存在,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只要调整策略,PPG完全有可能东山再起。不过,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李亮选择了沉默和隐退,其深度超出了业界的想象。
“我根本就不认为我们有竞争对手,他们是在吹牛,唯一的目的就是吹大了融钱。坦白讲,我们现在没有对手,未来也没有,未来能够打败PPG的就是PPG。”这是李亮当年说的两句话,回头再咀嚼一下,倒觉得这句话中的“他们”就是他本人。
3.左手进右手出的把戏,引发亚洲互动传媒的退市
2004年7月,一家自称是“中国提供跨媒体平台电视节目指南解决方案的领导者”的传媒公司在英属百慕大群岛设立,它就是亚洲互动传媒有限公司。2005年10月,该公司获得美国基金巨头红杉资本的投资,随后,就开始了扩张之路,先后吸纳了包括新加坡野村证券公司、美林日本证券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NTT移动通讯公司、日本最大的卫星通信公司JSAT、伊藤忠商事ITOCHU等在内的著名金融和广告公司加盟。2007年4月,该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在东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中国第一股”。然而,仅过了一年多时间,也就是2008年9月20日,该公司竟然从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哑然退市。
亚洲互动传媒在东京证交所退市的导火索,是该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拒绝出具2007年年报审计意见,其关键点在于该公司CEO崔建平挪用了公司资产,“擅自将其全资子公司北京宽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银行的1.069亿元人民币定期存款,为第三方企业北京海豚科技发展公司的债务做担保”。这时,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崔建平的个人品性,因为他一手摧毁了很多人的发财美梦,连因亚洲互动传媒退市而引咎辞职的CFO张仪昭都表示不理解。随后,红杉资本、电通等11家投资人不得不退出该公司平台。
2007年4月底,亚洲互动传媒在东京宣告上市时,受到了日本投资者超乎想象的热情追捧。6个交易日内,发行价640日元(约10元人民币)就翻番为1280日元。当时,在日本的一些华侨甚至不惜动用退休金来购买其股票——这其中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们的一片爱国之心。不到3个月,其股价就飙升到2055日元的高点。这时,一个有违常识的事情是:崔建平此时拥有公司37%的股份,身价已高达28亿元人民币。那么,他为什么会舍弃28亿而挪用1.069亿呢?这根本不符合人们的行事逻辑。对此,一些专业人士围绕着崔建平挪用公司资产一事做出了各种分析。
一位海外基金人士认为:“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匪夷所思的。”在他看来,像亚洲传媒这样的公司,“不要说挪用上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即使是要在银行开设账户,都需要拿到董事会的决议才可以。”也有人认为,当时的一些主要基金投资人与亚洲互动传媒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没有规定上述要求。不过,中伦金通律师事务所赖继红认为,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海外尤其是美国的基金,在投资的法律框架上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早在2001年,红杉基金就在所投资公司的章程中规定“禁止对外担保”“海外投资大笔资金到账要有投资方人士参与”等事项。更何况,除了红杉之外,还有10位战略投资人进入。这也就表明,就合作协议上来说,不存在明显的漏洞。
那么,是不是在红杉投资时,亚洲互动传媒具有了一定的议价能力?有人对此给予了否定。因为崔建平的新一轮创业是在2002年4月,他设立了北京宽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而亚洲互动传媒成立于2004年7月,通过红杉融资是在2005年10月。那个时候,企业都把投资人奉为上帝,对他们的要求可谓言听计从,因此也就不可能存在投资人给融资方一定的议价能力的情况。另外,在红杉资本进入后,亚洲互动传媒又先后吸纳了新加坡野村证券公司(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38.89%)和美林日本证券公司(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11.88%)等日本著名的金融、广告公司。日本企业一向以严谨著称,它们与亚洲互动传媒进行合作,不可能不设立法律合同的制约。
那么,还有一种极大的可能就是,尽管投资人与中方企业经营者之间签定了各种有制约作用的合作协议,但中方经营者选择了另一种途径。对此,一位风险投资人指出,“中国的现状就是人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契约精神,同时违法成本又很低。”西方有这样的一种规定:企业高管要使用企业名下的大笔资金,必须要求“出具董事会决议”。而在中国,并无此项规定,这就为企业高管个人动用大笔资金带来了便利。从东交所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来讲,像亚洲互动传媒这样的公司,如果要在银行开设账户,“都需要拿到董事会的决议才可以”。崔建平的行为,按正常程序,必须通过公司的董事会决议,至少要经过CFO的同意才行。
那么,作为CEO的崔建平是怎样指使CFO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呢?因为一般情况下,投资人都会委派CFO进行资金动用方面的审计和管理,“在面临数额巨大的款项时,投资人都会要求在公司法人的印章前有CFO的私人印章。”而在亚洲互动传媒的投资中,所有投资人都没有委派CFO,这明显是投资人的一大失误。直到崔建平挪用资金一事爆发前的2008年5月,一直在美国上市企业做财务的张仪昭才被委派到亚洲互动传媒上任。
张仪昭仓促就任,本来的任务是在6月30日交出亚洲互动传媒公司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然而,到任一周后,他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账务审计方面。因为他发现公司财务存在极大漏洞。随即,张仪昭立即将问题上报董事会。随后,有关CEO崔建平挪用资金一事浮出水面,世界对此一片哗然。
据6月3日亚洲互动传媒日文网站上发布的消息可知,崔建平未征得公司董事会同意,私自将全资子公司北京宽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1.069亿元给北京海豚科技发展公司做债务担保(海豚科技随后从银行获得1.03亿元贷款)。其中有1800万元被海豚科技用来偿还部分贷款,剩下的担保资金存在无法收回的危险。随后的6月下旬,东京证券交易所将亚洲互动传媒列入“监理”名单,直到7月31日,亚洲互动传媒才交出2007年度财务报告。该报告称,由于崔建平挪用定期存款等原因,公司在2007年度亏损共计2930.3万美元。8月19日,日本东京交易所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在8月20日~9月19日期间,亚洲互动传媒降入“整理版”交易。但由于在这期间,亚洲互动传媒仍未达到上市公司的财务要求,东交所做出让其摘牌,并于9月20日退市的决定。
崔建平挪用公司资金一事,一时让人把“一把手”的自律问题提到了人性的极高层面。香港崇德基金陈敏的见解颇有见地,他说:“人是会变的,遭遇商业利益的诱惑时,有的时候,有的人就会难以自持。”的确,世上最难把握的就是人心。面对各种诱惑,如何才能让人坚守住做人的底线,从而让商业合作朝着良性状态发展呢?这个问题,对于广大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个必须要面对并深思的问题。
4.互联网电视的邪路逼着生态圈重新改造
2013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电视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观众的视觉和感官生活体验。所谓“互联网电视”,指的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与电视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体。它既具有传统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表现特点,又具有人们上网时可随时按要求获取内容的方便快捷的特征。可以说,互联网电视是综合了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的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媒形式。它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通过计算机或智能移动设备来观看电视节目;另一种就是在普通电视机上添加网络机顶盒,与互联网系统连接上,这样既能收看电视节目,又能把电视荧屏当作显示器,用来联网操作。
2012年5月2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在北京举行“CIBN互联网电视商用暨联合发布仪式”,一些国内重点网络电视(视频网站)企业参与了这次发布活动。由此,传统的电视与互联网技术整合到了一起,中国互联网电视开始引领未来家庭娱乐方式的变革。相比传统电视来说,互联网电视的优势十分明显。比如说,通过互联网电视,用户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电影、电视剧和娱乐综艺节目等,再也不用被动等候或观看电视节目。自己错过的节目,通过搜索就能轻松找到。总之,相比传统电视来说,互联网电视带给人的是方便、快捷和轻松拥有的享受。
进入2013年后,小米、优酷、阿里巴巴和PPTV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准传统的电视领域,将互联网+的思维注入其中,并在短期内就取得了疯狂式的增长。然而,就在它们“肆意疯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这些互联网企业只知道概念炒作,而轻产品、轻渠道、轻服务,让产业间的竞争脱离了正轨。由此,有业内人士不得不站出来指出,中国的互联网电视已经迈上了邪路,整个生态圈都遭到了破坏,到了不得不进行重新改造的时候。这些负面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重视产品本身宣传
各厂商只顾自身利益,在竞争过程中过分注重美化自己,宣传时竭尽所能地介绍产品本身。比如宣扬本公司不惜重金聘请国外资深设计师设计产品,处理器如何高性能,拥有怎样的核心,内置资源怎样丰厚,产品寿命如何长等。这类重点介绍产品的资源、硬件配置和价格的内容一时可谓铺天盖地。
这类的宣传本身倒也无可厚非。只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种宣传并不是从用户的感受和满足用户的需要出发,而是在刻意美化自己。对用户来说,他们的这种做法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竞争脱离正常轨道
这个问题的出现缘于厂商重低价的策略。为了各自的利益,互联网电视厂商们除了自夸外,并没有拿出更好的取悦用户的方式,最终只能回归老路,大打价格牌,让用户们明显感受到,在这个领域,没有低价,只有更低价。厂商竞相压价的结果是,每个厂商都透支严重,而用户反而认为仍有降价的空间。由此,厂商既没讨得用户的好口碑,也没为自身发展获得经济支撑,最终结局只能是一败俱败。
(3)过于重视概念炒作
一些厂商为了提升自己,拼命编织出各种数据,甚至于编织出一些所谓的现实故事来吸引用户。尽管他们编织出的数字具有高度的魅惑力,编织出的故事也能让人产生共鸣,但由于他们所惠及的对象是他们自己而不是用户,也就让这些做法最终沦为自欺之举。就好比一只外表五彩斑斓的肥皂泡一样,轻轻一吹就破,最终都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回馈。
(4)普遍漠视售后服务
传统的电视机生产厂商都有严格的“三包标准”,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团队,在产品安装和维修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经验和素质。而互联网电视涉及到售后服务方面,往往都会有意无意地轻描淡写。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客观上的原因。比如说互联网电视出现的时间较晚,售后服务方面的经验相对来说还存在欠缺,以致有些厂商将售后服务转给了外包等。但不管怎么说,没有好的售后服务,就没有好的产品未来。对于互联网电视的厂商来说,必须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有些厂商还存在卖弄噱头、期货营销的破坏产业市场秩序等行为。互联网电视领域新的商业模式还未成型,以致整个产业都深陷价格大战之中。一些电视厂商热衷于概念、思维、模式等理论炒作,而对产业质量、售后服务之类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出了忽略和沉默。从互联网电视本身来说,它涉及到内容、用户体验、渠道和服务等多个环节,如果仅仅倚重于宣传包装,对用户来说并没什么价值。因而,尽管互联网电视厂商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引起了用户相当程度的关注,但对于产业来说,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造成了业内失衡的局面,让产业本身处于负重状态。
就如同人生病了就需要进行医治一样,互联网电视产业也需要进行医治,让新的商业思维来规范运作,抵制疯狂炒作,构建健康的生态圈。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更新思维方式,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媒体的管理和运营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电视媒体仅把互联网当作一项新的传输渠道和媒体整合的一部分,从而忙于借助互联网推出自己的产品。这种思维方式必须改变,不过,凡事万变不离其宗,任何商品都必须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前提,本着从用户中来,再到用户中去的原则,厂家才能取得用户的信任。只有这样,丁家才能实现商业盈利,获得发展。
(2)将为用户着想落到实处,让用户参与体验
产品的质量归根到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用户说好的产品才是合格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质量好坏的判定权最终在用户。一味地闭门造车,生产出来的产品与用户的需求严重脱节,拿到市场上来吆喝,用户自然不买账。可是,有人看不到这一点,依旧将闭门造车用到产品的营销上,以为凭借夸夸其谈的广告和取悦用户的低价就能打动用户。殊不知,这样做只能起到扰乱市场的作用,于企业毫无益处。
(3)在技术水平上下功夫
是金子总会发光,尽管互联网领域呈现给人的都是“闪电”般的感受,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技术更新。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那些站在行业前头的企业,都是手握新技术的引领者;而那些落后甚至被淘汰的企业,都是缘于自身技术的落后。对于互联网电视来说,同样如此。谁拥有了领先的技术、打动用户的体验,谁就能够成为行业翘楚,成为用户的拥趸者。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互联网电视目前之所以走上竞争的邪路,在于产品技术上的同质化。没有谁具有明显的过人之处,也就只能在技术外乱说一气。
(4)做好各个阶段的服务工作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互联网电视兴起的过程中,恰恰有人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好的服务,到手的生意也会溜走,道理不言自明。
所幸的是,目前互联网电视领域已经有人站了出来,于反省的同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比如说TCL爱奇艺于2014年发布了《2014智能电视八大行动》,推出了免费生态圈行动,将互联网电视与内容、功能、体验、销售、渠道和服务等多个层面捆绑起来,试图以此来杜绝行业内的各种不良风气,重塑行业秩序,引领整个产业朝着拼质量和服务的良性竞争方向发展。这种做法在业内有很大的反响。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互联网电视将回归正路,在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内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