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的智慧哲学(套装共5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最佳”与“完美”的哲学思考——不要“更好”只要“最好”的经营策略

最佳与完美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表现出的结果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究竟有哪些不同呢?在稻盛和夫看来,最佳更偏重于“更好”,而完美才是“最好”。

到底要追求“更好”还是“最好”呢?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发展中必须要学会追求完美,因为追求完美是完成出色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同时追求完美还可以使人生发展得更加持久。

从稻盛和夫对企业的经营中就可以看出,他对产品的要求是绝对完美,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完美主义,通过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不仅在工作上收获了优质的产品,事业上也同样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他收获了一些足以改变个人和企业发展命运的经营哲学,在这些经营哲学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人沿着稻盛和夫人生发展的轨迹加入到追求“完美主义”中去。

1 出色的工作才能产生“完美主义”

在稻盛和夫看来,出色的工作大多产生于对完美主义的追求,只有做到完美,才能获得成功。这也是他经营哲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很多时候,人们在从事某一件工作时会这样说:“我已经做得很好了,肯定能获得成功。”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吗?其实不然,那些没有把工作做到真正完美的人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工作做到完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人们在内心树立追求完美的坚定信念,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直至完美。

现实中有很多工作都要求做到完美。比如高空跳伞运动员在跳伞前都会对伞具进行认真的检查,包括伞具能否正常打开、紧急救生伞的好坏等,当这些都检查完毕后,跳伞领队还会对他们的伞具再进行检查,这样是为了确保跳伞运动员的伞具在起跳前万无一失。因为他们也明白,起跳前对伞具必须做到完美检查,坚决避免任何小失误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生命的安全。

日本东京的一家跳伞俱乐部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这家俱乐部以专业著称,吸引着全世界跳伞爱好者加入。该俱乐部的一名有五年跳伞经验的教练在教授学员时,总是为他们灌输完美的理念,他认为,跳伞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跳伞前必须要对自身的伞具仔细检查,务必做到万无一失,绝不能出现一点点的遗漏,这样才是成功跳伞的关键。

在同期参加训练的学员中,有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年轻学员,这名学员做事马虎,并且高傲自大。一天,在教练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一处600米高的平台上准备练习跳伞,起跳前教练先让每名学员认真检查好自己的伞具,随后问道:“你们认真检查过伞具了吗?”

“已经检查过了,伞具正常。”学员们齐声答道。

“你们真的做到万无一失了吗?”还没等教练说完,这名新加坡的学员便大声说道:“教练,我早就做好跳伞的准备了,请您让我先跳吧。”

就这样,这名学员从容地跳了下去。可在半空中却出现了惊险的一幕:该学员的主伞没有打开,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情急之下他打开了紧急备用伞才得以着陆。事后,该名学员心有余悸地说道:“都是由于我的大意,没有认真检查主伞的状态,在起跳的时候才发现它被金属环别住,无奈只能使用紧急备用伞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可以看出,跳伞必须做到绝对的完美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与跳伞的成功。

只有工作中力求完美,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稻盛和夫无论是对自身的要求还是对企业的经营,都会坚定不移地追求完美主义。他的好朋友这样评价他:“稻盛君追求完美的精神无人可比,当他确定好所追求的目标后,会将完美主义坚持到底。”的确,如朋友对他的评价一样,稻盛和夫一旦确立好工作目标后,便会投入到工作中。在他创办京瓷公司期间,需要开拓市场,在完美主义精神的指引下,他白天会跑到松下、索尼、日立等日本大型公司推销公司生产的绝缘陶瓷产品,到了晚上他还会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中。在他看来,京瓷公司要想尽快成长起来并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必须勤奋工作,并把工作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会在市场上走得更远。

在接到松下、索尼公司的订单后,稻盛和夫从产品质量入手,对其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测试,因为他深知,赢得大公司的订单非常不易,如果公司生产的产品出现瑕疵而被大公司退回来的话,以后不仅失去了与大公司的合作机会,还将使京瓷公司陷入被动的状态中。于是京瓷公司每接到一笔订单,无论在产品研发还是生产过程中,稻盛和夫都会亲自参与。在这种对产品追求完美的要求下,京瓷公司生产出的产品不仅满足了松下和索尼公司对产品的要求,还给京瓷公司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些都要归根于稻盛和夫一直所追求的完美主义。

工作中追求完美主义就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更大的决心,倘若没有这种精神,那么是不会追求到真正的完美的,取得的成功也会经不起时间的打磨和考验。

对此,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人们可以看到,人生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设置好人生目标和规划,重要的是对这些目标和规划是否做到完美。只有那些为了理想追求完美主义精神的人,才会收获实实在在的成功。

2 橡皮绝对擦不掉已经发生的失误

从那些成功者的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大多都是完美主义最坚定的执行者。在他们的世界中,不希望更不容忍出现一丝失误,只有做到完美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稻盛和夫就是这样的人。

稻盛和夫起初对财务并不是很了解,经常向财务负责人请教问题。他所请教的问题在财务负责人看来过于小儿科,大多是“什么是财务报表?”“如何计算出公司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对企业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一些初级问题。这位财务负责人显然对他的这些提问感到头疼,但在稻盛和夫的苦苦追问下,他还是做出了解答。

有一次,该财务负责人将一份月底财务报销清单给稻盛和夫过目,在查看过程中,稻盛和夫对一组数据的计算产生了疑问,便问道:“这个项目的费用是1000日元还是10000日元?”随即便把清单递给了财务负责人。经过他认真仔细核对后,他用橡皮擦去一个“0”,并轻声说了句:“对不起,是我搞错了,已经将它改过来了。”对于财务人员这样的失误,稻盛和夫忍不住内心的怒火说道:“你工作的失误导致多写了一个‘0’,从财务上来看,只不过多出9000日元,但你可曾想过,对于大笔资金来说,多写或少写一个‘0’意味着什么吗?这极有可能给客户或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财务负责人连忙致歉,并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失误。稻盛和夫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如果每个人都出现这样的工作失误,那么公司发展也将会走到尽头。

其实很多财务人员,在计算公司财务时为了便于对财务数据修改,往往先用铅笔计算,如果计算错误就会用橡皮把错误涂掉而重新书写,在他们看来,擦写数据最自然不过,也没有引起他们对工作的足够重视,正是有了这种对工作的麻痹大意,才会出现工作的失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用橡皮把错误擦掉重新改写,他们以为这样就能够改正错误。其实不然,当错误发生后,并不是简单地用橡皮就可以擦掉的。尤其是在工作中,当一个人总是抱有“出现错误重新擦写,再改改就没事”这种想法去工作的话,就会不停地出现小错误,当这些小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酿成无法改正的大错误。

稻盛和夫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不要抱有“出现错误重新擦写,再改改就没事”这种想法,如果当它成为一种习惯后,本来可以改正的小错误也将会成为不可挽回的失误。这就需要人们要有完美主义的意识,这样才能避免擦写错误,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也将提升自身的素质。

在京瓷公司的发展中经常能听到“橡皮绝对擦不掉已经发生的失误”这句话,因为稻盛和夫已经将它看成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是激励员工前进的一种方式。

3 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一定能成功

事业的成功不仅需要一股不怕苦的干劲,还需要人们在头脑中时刻想象着成功的状态,并对实现成功的过程反复思考,直到在自己头脑中对成功形成清晰的脉络。这一点对人生成长及获取成功非常重要。

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中时时刻刻憧憬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比如,对企业未来的规模、人员分配、产品发展的方向等都做出了清晰的描绘。他认为,在头脑中对企业发展有了总体清晰的概念后,企业发展也会顺畅得多。这一点从他创办KDDI公司就可以看出。

当手机通信还没有如今这样发达时,稻盛和夫就曾经预言,手机时代一定会很快来临。在当时来说,很多人对手机根本没有概念,甚至连见都没见过,他们认为稻盛和夫只是痴人说梦而已。但稻盛和夫并没有改变自己的预言,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手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他看来,虽然手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事物,但它却是个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产品。手机将以何种价格、何种形状、何种功能在市场流通并被人们所熟悉和应用,如此多的问题,却都已经在稻盛和夫的头脑中形成概念。

有人甚至嘲笑稻盛和夫说的都是些空穴来风的虚话,根本不值得理会。但稻盛和夫并没有计较他们的闲言碎语。因为从当时京瓷公司生产的半导体零部件以及国际上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来看,他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未来发展中电子元器件会用在手机中的趋势,所以他有理由坚持自己的观点。

起初的电话由于体积大、外形笨重等特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肩扛电话机”。后来,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电子元器件无论从体积还是重量来说都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肩扛电话机”的体积和重量也出现了历史性的改变。因此,稻盛和夫判定“肩扛电话机”会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下去,最终发展成为今天体积小、功能多的手机。

稻盛和夫不仅预测到会迎来手机时代,他还对手机使用资费、手机价格等进行了预测,他认为,手机价格和资费会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资费低廉的手机。从目前手机发展的情况来看,这些预测一一被他言中,而这也为日后KDDI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可见,时刻描绘着未来的发展,并提升为强烈的愿望,让未来发展成功的形象浮现在眼前,这些对于实现梦想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当这些印象在潜意识里形成强大的愿望时,就会把这些成功印象作为前进的方向,从而赢得成功。

“看见完成时的状态”首先需要一个人确立好未来发展的目标,当有了目标以后,通过不停地思考,在头脑中形成目标达成以后的状态,这样成功会越来越近。假如,人们缺少对成功的渴望,就不会去思考成功的状态,更看不到成功的方向,这样一来,还谈何实现梦想?人生和事业也会由于缺少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而得不到发展。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也许缺少的就是对成功的憧憬。他们大多缺少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与憧憬,总是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根本很少考虑未来打算从事何种工作、向什么样的人生发展,因此,他们没有取得成功;而那些心中有梦想和目标的人,会不断思考人生发展的方向,并思考取得成功所需的条件和时机,逐渐地,对成功的渴望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最终实现了理想。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会为成功而付出努力,但是成功还是没能如约来到他们身边,对此他们不知所措,有些人甚至悲观泄气。而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也许是稻盛和夫带给他们的启发。

4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稻盛和夫从自身的人生观出发总结出这样一个人生发展的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个方程式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诞生的呢?其实从稻盛和夫的人生发展轨迹来看,从升学考试的失利、报考志愿的落空,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失落,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也促使稻盛和夫内心中不断地思考,自身各方面素质并不优秀,想要实现人生理想,需要怎样的努力呢?

通过观察他发现,那些自身能力或综合素质强于他的人,并没有预想中的成功。此时他内心不禁疑惑:“能力强于我的人为何没有取得成功?”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不断在工作中认真观察、磨炼自己,最终在成功创立京瓷公司之时,他找到了答案。于是这样的人生发展方程式诞生了。稻盛和夫在此后的人生发展和企业经营中一直按照这个方程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还将这个方程式的概念以及使用价值不断地向身边的朋友和员工解释,让他们也尽快理解其中所蕴藏的人生发展哲学。那么这个“方程式”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可以看出,“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是构建这个方程式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在稻盛和夫看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分值越高,三个要素相乘的结果也越高,同时实现完美的概率也会越大。

作为人生发展中人们最为看重的“能力”来说,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心智以及个人素质的表现。能力有时具有遗传的特性,但在漫长的人生发展道路上它同样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说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可以说,能力是一个人重要的财富之一。

然而,不同成长环境与不同人生经历的人所表现出的能力有所差别。也就是说,能力有高低之分,如果用分值来表示能力的话,可以用“高分”、“低分”或者“10分”、“0分”这样的方式表达。

“热情”是一个人对工作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在实际工作中,“热情”也同样会有不同的表现:一种人对工作的热情非常高,实际工作中总是以百分百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他们看来,工作是一种乐趣,更是实现人生理想必须要认真完成的事情,他们的“热情”用分值表示的话可以打满分或是“10分”;而同样有人对工作表现得没有热情,在工作中缺少干劲,甚至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这样的人是很难做好工作的,因此他们工作“热情”的分值非常低,甚至为“0分”。

当把“能力”和“热情”两个要素相乘,会得出这样的结果:

假如某个员工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分值可以打到完美的10分,可是在工作过程中他的表现高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融进团队中,此时他的工作热情最多只能打到5分,将这名员工10分的工作能力与5分的工作热情相乘,计算出的结果是50分。而另外一个员工虽然工作能力不是太突出,分值打到6分,但是他对工作的热情非常高,每天都会为自身制定在工作中所要达成的目标,能够耐心地向同事请教和学习,始终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么这个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打到完美的10分,把他工作能力的6分与工作热情的10分做乘法运算,得出的结果为60分。

从他们最终计算出的分值来看,两人相差的分数为10分,这也说明,工作能力不出色没有关系,用工作热情来弥补工作能力的不足也可以达成自己的理想。

也许有人认为热情和能力相乘的结果就可以体现出人生的发展是否成功,但在稻盛和夫看来,这个结果还不全面,必须再与“思维方式”相乘才更有说服力。

思维方式的分值与能力和热情的分值不同。那些在工作中用积极心态克服困难、愿意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人就是正值,也可以是完美的10分;那些在工作中牢骚满腹、不愿为企业的发展付出努力的人,他们思维方式的分数就会很低,甚至为负值。

当把这三个要素的分值进行乘法计算时,假如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分值是完美的10分,分别和此前6分的能力,10分的热情以及10分的能力,5分的热情相乘,计算结果分别为600分和500分。显然,从三要素分值相乘的结果来看,分数越高,成功的概率也会越大。

其实从稻盛和夫总结出的方程式中可以看出,三个要素的分值都达到10分,得到的计算结果分值越高,同时也是最完美的状态;如果其中一个要素的分值非常低,要取得总体的高分,就必须做到其他两个要素的分值要高,这样才能弥补总体分值的缺失。

同样,在现实发展过程中,有些人各项的分值都非常高,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者;而一些人虽然有着突出的工作能力,但是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思维方式却存在问题,当三个要素进行乘法运算时,总分值非常低,因此最终他们没有获得成功。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要想实实在在地取得成功,就要追求完美,也就是把方程式中的“能力”、“思维方式”、“热情”的分值做到最大值,这样最终也会赢得美好的未来。

从稻盛和夫经营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一直用“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方程式经营着自己的企业和人生,同时也成为指引人们前行的路标,并引导越来越多渴望成功的人走向美好的明天。

5 从细节入手磨炼“敏锐度”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的人往往能多得到一些回报,那些善于从细节入手磨炼其敏锐度的人往往都是追求完美的人,稻盛和夫就是这样的人。

他每当走进生产车间时,会不动声色地来到仪器设备前,认真听设备运行时的声音。有一次,他来到生产绝缘陶瓷片的设备前,对身边的维修技师说道:“这个设备运行的声音有些异常吧,你没听到机体内部齿轮的摩擦声吗?”在维修技师仔细检查后发现,设备果然出现了故障。

当听到设备机体里面出现了异常声音时,稻盛和夫立即判断这个设备可能存在故障。对于这个细节也许很多人都会忽视,因为从设备运行来看,它似乎没有什么异常,而如果忽视了声音这个细节,就不会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最后可能导致给工厂带来严重损失,带来安全隐患。对此,稻盛和夫语重心长地告诉这个维修技师,很多时候从细节中才能发现问题,他还告诉维修技师磨炼发现问题的“敏锐度”是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因素。

“敏锐度”对于很多要求精细的工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敏锐度”低、反应迟钝的人,即使问题和故障摆在眼前,也会由于他们的疏忽与大意而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日本企业有一套非常严格的“5S”管理制度,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其中就规定在生产现场,必须要做到地面卫生的干净、生产线工具摆放的整洁、员工保持自身良好的卫生等。

对此,有些员工会抱怨道:“如此的细节太过烦琐,还是不要的好。”但稻盛和夫一直向员工强调重视细节的重要性。他认为,即使再小的细节也要引起重视,因为细节在很多时候能决定成败。就拿桌面上摆放物品来说,如果桌面上物品摆放凌乱,会影响到使用效率;桌面物品摆放整齐,不仅使用方便,还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一个人如果习惯于整洁的桌面,当看到凌乱不堪的物品摆放在桌面上时,很快便会感觉不舒服,这正是“敏锐度”起到的作用。

其实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管理者,都需要具备从细节入手磨炼“敏锐度”的精神,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才可以更多地实现梦想。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自身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能否被企业管理者看到或自身被重用才是员工最关心的。有的员工可能通过渊博的知识在企业中取得一定的地位;有些人可能会通过精湛的技术实现自身的理想。这些因素虽然都是员工在公司中实现梦想的方式,但在稻盛和夫看来,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从细节入手磨炼“敏锐度”。比如,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员工要提高自身的“敏锐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待改进的问题,并能够为公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当公司管理层看到员工具有如此高的“敏锐度”时,会重用该名员工,此时员工在公司中一直渴望追求的地位也得以实现。

而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作为企业管理者而言,企业生存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如果他们的“敏锐度”不够高的话,对企业的发展将十分不利。比如,企业管理者没有成本控制意识,在纸张使用这样的细节方面没有足够高的“敏锐度”,认为它不值几个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纸张的使用上肯定会缺少约束,这样,企业每年在纸张方面的投入就会增加,久而久之,纸张的浪费问题也许会成为令这个企业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再比如,员工在工作中抱怨工资福利低、工作辛苦等情况,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到他们的抱怨,总抱有“干不了别干”的想法,对员工的言行举止缺少“敏锐度”,甚至视而不见,那么当员工心中的积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甚至这颗“积怨的炸弹”也会使企业“遍体鳞伤”。

为此,员工和企业管理者把磨炼“敏锐度”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去做,才能在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好。这就是稻盛和夫带给人们的经营哲学,相信会有更多渴望“走好路”的人们加入到磨炼“敏锐度”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来。

6 从“力求最佳”到“追求完美”

“生产商品的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失误,追求完美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京瓷的员工对稻盛和夫的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的确如稻盛和夫说的那样,无论是起初的京瓷公司还是KDDI公司,都能反映出这一点,这足以说明稻盛和夫经营企业追求的是完美。

也许有人会问:“力求最佳和追求完美有什么区别吗?”在稻盛和夫看来,力求最佳只能说明比以前有所进步,而追求完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善。在京瓷公司步入世界500强企业时,有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了稻盛和夫,向他问道:“稻盛先生,您是如何将企业带入世界500强的?”

“追求完美。”稻盛和夫一字一句地说道。

“据我所知,那些追求最佳的企业同样也很优秀,这和追求完美有什么区别吗?”记者发问道。

“当然有区别了,追求最佳指的是好于其他,而追求完美就需要尽善尽美了。”稻盛和夫见记者还有些疑问,便给他讲了一件发生在京瓷公司的案例。

京瓷公司早期的发展也和那些优秀的企业一样“力求最佳”,总是认为生产出的产品比其他厂家好就不愁没订单,这种想法一直持续了一年多,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稻盛和夫此前“力求最佳”的想法。京瓷公司受日本一家电子企业的委托生产电子元器件,员工们像往常一样加班加点地生产着产品,公司所有人都认为该产品肯定会得到电子企业的认可,因为这样的产品与同类企业生产的产品比起来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谓是最佳产品。当电子企业接收到京瓷公司按期生产的电子元器件进行组装测试时,一个坏消息从电子企业传来——电子元器件在进行加电测试时一个电容出现了爆炸,所幸的是没有出现员工受伤的情况。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样砸在京瓷身上,紧接着,京瓷公司对此展开了分析与调查,经过一周时间的调查,终于找出了电容爆炸的原因,一名焊接员工拿错了电容。事后,京瓷对此事进行了深刻反省,也就是在此时把“力求最佳”改成“追求完美”。通过这样的改变,京瓷公司严格按照完美主义去发展企业,最终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工作失误。

有些企业在实际发展中认为,产品质量只要比以前有所提高便可以放心地经营下去。殊不知,这种错误想法如果传递给员工,员工不会认真把好产品质量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生产出的产品也可能隐藏着未知的质量问题。如此一来,当其他企业购买这些隐藏未知质量问题的产品出现了问题时,生产产品的企业在他们心目中也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从稻盛和夫的经营来看,他严格要求员工生产最完美的产品。他认为,生产完美的产品不仅令客户感到满意,还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长久地发展下去。从以下这个事件中就可以看出这点。

稻盛和夫在员工眼中是个温和的人,他不会轻易批评某个员工。但是在京瓷公司早期的发展中,稻盛和夫非常生气地训斥了一名技术工人。原因很简单,这名技术工人没有生产出完美的产品。这一天,稻盛和夫来到生产车间查看生产计划,他来到一名负责测试绝缘陶瓷产品性能的技术人员面前问道:“你在测试中有没有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情况?”

“稻盛先生,在测试工作中并没有出现质量问题,请您放心。”

“你确信没查出有质量的产品?”

见稻盛和夫如此执着地追问,这位技术人员结结巴巴地答道:“也许……也许……真的没问题。”随即稻盛和夫拿起一块测试完的产品对其进行了检测,检测的结果令他感到愤怒,因为检测结果虽总体来说处于正常状态,但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被测试的产品在加电时总会出现几次闪断,当闪断过后该产品才会处于正常状态中。

稻盛和夫意识到这个产品设计得并不完美,他对这名技术人员大喊道:“你是如何设计该产品的?需要重新加电几次才能正常工作?”

“虽然出现了这些问题,可是该产品的性能已经优于其他公司所生产的了。”技术人员辩解道。

“必须要做到完美!”稻盛和夫怒喊道。

过了一会,稻盛和夫也意识到自己的语气有些重,便语重心长地对这名技术人员说道:“要知道,京瓷公司发展到如此的规模非常不容易,对产品追求完美是公司继续发展下去必须要坚持的,因为市场上的竞争公司非常多,如果没有把产品做到完美,那么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挤垮,到时公司还谈何发展。”这名技术人员惭愧地低下了头,同时也表示,在今后的检测中一定紧紧抓住产品质量不放,做到真正的完美。

可以看出,那些“力求最佳”并不是真正的完美,它会给企业发展传递错误的导向,而“追求完美”才是成功企业必备的素质之一,所以,企业要改变思维,把“追求完美”作为经营企业的推动力,这样,企业的发展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企业从“力求最佳”到“追求完美”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考验着企业的决心。可以肯定的是,执行转变的企业的发展速度,要远远比那些安于现状、没有改革意识的企业快。这也是稻盛和夫带给人们的经营智慧。

7 制造赏心悦目、完美无缺的产品

人们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他们购买到一件赏心悦目的产品时,总是不忍破坏。比如,雕刻有精美图案的生日蛋糕,他们会不忍心去切蛋糕,在他们看来,如果精美的图案被水果刀切成大大小小的几份后便失去了整体的美感,因为蛋糕的图案太完美了。

其实有这种感受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忍心破坏掉完美无缺的产品。而在稻盛和夫“完美主义”经营方式的带动下,为了给人们多生产一些从质量到外形都近乎完美的产品,京瓷公司特意投入了一个研发小组来负责不受外界影响的产品封装技术项目的研发。

想实现这种技术需要精湛的技术和严格的操作工序,这些对于创业初期的京瓷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研发小组的技术人员还是在紧张的研发中做出了样品。

当样品送到稻盛和夫面前时,他默默地看着该样品没有说一句话,其实他也知道研发小组的技术人员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才实现了这个技术,其中包含了他们刻苦钻研的结果。

看了一会,稻盛和夫摇了摇头,显然该产品并不是他心目中完美无缺的产品。因为在他看来,该产品虽然研发出来了,但是外形的颜色却不是赏心悦目的。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时,他们显得非常无奈,并反驳道:“稻盛先生,我们花费时间苦心研究出的封装技术,您从外形颜色就否认了它,对此我们难以接受,再者,外形颜色是否赏心悦目对产品性能来说根本没有影响。”

“这些产品虽然在性能使用方面能满足相关的需求,但它并不是赏心悦目的产品,同样也不能称为完美无缺的产品。”说完稻盛和夫把产品退还给了技术人员。

在稻盛和夫看来,完美无缺的产品首先要具备赏心悦目的特性,因为当客户看到赏心悦目的产品以后一定也会感觉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甚至会产生不忍心去破坏的喜爱之心。试想当产品做到如此完美的境界时,还愁没有销路吗?

制造完美无缺的、赏心悦目的产品一直是稻盛和夫企业经营中追求的目标。他时刻告诉自己“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外形都要做到好得不能再好”,为了能把产品真正做到完美,他不断解决难题,并尝试着挑战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

其实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追求的都是赏心悦目、完美无缺的产品。当一个人去购买产品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产品的外形,那些赏心悦目的产品也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被产品吸引过去以后,内心自然地就会对产品的质量表示肯定,虽然他们还没有真正使用产品。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那些赏心悦目的产品的质量大多也极佳。因此,他们才会做出购买产品的行动。

而一个企业想订购某种产品时也会留意产品的外在形状及颜色,那些具有赏心悦目特征的产品也会在第一时间内映入他们的眼帘,当他们第一眼对产品产生良好印象时,他们往往就会认为该产品是他们心中完美的产品,同样也会做出订购行动。

可见,产品是否具有赏心悦目的特征是衡量该产品属不属于完美产品的一个因素。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关键,那些有发展眼光的企业会从客户的喜好出发,不断地制造出符合他们审美观的产品,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因此,企业生存的关键就是要不停地生产出具有赏心悦目的完美产品,当这些产品符合客户心目中对完美无缺产品的定义后,企业也将迎来强劲的发展动力与时机。

8 完美的产品取决于追求完美的心态

产品生产得是否完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追求完美的心态。这是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中摸索出的经营哲学,也就是在这种经营哲学的影响下,才铸就了他所经营的企业取得如此的成绩。

年轻时候的稻盛和夫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又是个不求完美的人。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心态。

他在松风工业负责研发新型陶瓷时,由于新型陶瓷的粉末需要通过一种陶瓷器皿才能完成,而在研磨粉末的过程中要在陶瓷器皿中放入一个球形状的石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石块的滚动而将原材料碾成细粉。这一天,稻盛和夫看到一名工人正在默默地擦洗着陶瓷器,认真地清理着石块上残留的细碎粉末。不仅如此,这名工人还用干净的布把石块擦了个遍。此时稻盛和夫内心开始嘲笑这名员工,他心想:“堂堂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也要干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真是浪费。”

在此后的一次实验过程中,稻盛和夫遇到了困惑,新型陶瓷里面总是沾有杂质,他苦苦思考着这些杂质来自何处。突然间,他的头脑中闪过了那名工人擦洗石块的画面,于是他也尝试着擦洗石块,实验最终的结果表明,新型陶瓷出现杂质的原因就是由于没有认真清洗掉残留在石块上的细粉。此时的稻盛和夫感到非常惭愧,他明白了看似普通的一个小动作,却对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产品是否够完美取决于是否有追求完美的心态,当有了这种心态以后,任何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此后的人生发展中,稻盛和夫牢记此前得到的宝贵经验,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不断拼搏努力,力求生产出完美无缺的产品。

对此,人们应当看到,有或没有对完美追求的精神,事关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更从侧面反映出成功是否会持续下去。

9 工作无小事,完美主义才能防微杜渐

在稻盛和夫看来,在工作中,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员工都不能对工作掉以轻心,如果疏忽了某一点那么就可能给工作带来影响,甚至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很多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问题都非常在意,因为这是他们发展的“生命线”,对此他们也都会在财务方面追求完美,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但人们从新闻报道或网络媒体中还是能听到一些企业因为财务问题出现生存危机,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陷入到尴尬处境中的呢?

“没有真正做到追求完美”——这是稻盛和夫对此得出的结论。的确如稻盛和夫总结的那样,这样的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其财务方面的管理,对财务收支统计得不够完美,甚至出现瞒报、漏报财务情况的现象。财务人员也许认为财务统计工作没必要太过于完美,在统计财务数据方面出现一点小的误差也没关系,当这种心态成为习惯后,他们就会产生懈怠,久而久之就犹如“蛀虫”一样,将企业努力打拼得到的“粮仓”一点点啃光。

在稻盛和夫没创办京瓷公司时,他的恩师内野先生向他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至今他还记忆犹新。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北海道的一家米商就是由于没有追求完美而损失惨重。这家米商在当地非常有名气,不仅因为他们供应的大米口感好,更重要的是价格公道,人们也都愿意到这家米店中购买大米。米店的生意越来越好,米店掌柜想在北海道其他地区开设更多的米店,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一愿望终于得以实现。米店掌柜起初还能坚持每天到各个米店中查看账目收支情况,但随着米店数量的不断增多、生意越来越好,他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只能随机查看距离最近的米店,将那些距离远的米店交给亲戚去打理,做起了“甩手掌柜”。

半年后,他在报纸的醒目位置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北海道地区最大的米店财务出现了危机!”他连夜赶到该米店,向米店负责人询问情况,才得知这名负责人因为疏忽大意,错将一笔订单的金额看错,直接使米店一年的经营收益化为泡影。米店掌柜因为疏于监督管理而导致员工失误,给米店造成巨大损失而后悔不已。

其实,只要我们多加留心,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这不仅要求一个人有追求完美的决心还要有具体的行动,如果光有决心而没有行动,同样不能对失误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作为个人来说,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确立好发展目标以后,如果能坚持追求完美,那么人生也会发展得更加辉煌;而对一名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工作中一如既往地追求完美,通往成功的速度要远远比那些没有完美意识的企业管理者要快很多。同时成功的根基也更牢固。

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就是要告诉人们,追求完美是帮助企业成长的“领路人”,在它的指引下,能提前预知并预防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起到防微杜渐的警示作用。从而使企业发展步入正轨,并一直延续持续增长的态势。

10 “清理卫生”改变命运的人生哲学

清理卫生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们认为没必要引起重视。但在稻盛和夫看来,清理卫生看似小事,但背后却蕴含了很大的人生哲学。

就清理卫生本身而言,也许没有任何可讨论的价值,但如何做到完美地清理卫生才具有一定的意义。每个人对清理卫生这件看似普通的小事所持的态度都有所差别。一些人总是抱有“随随便便”的态度,无论是领导分配的清理任务还是清扫自家的住所,都不会认真去做,只是随便地比画几下而已,为此有人对其进行调侃:“这分明就是在画地图。”试想,将清理卫生的工作当成画地图的人,他们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吗?

无论是大事小事都努力做到最完美的人,在清理卫生这件事上也同样追求完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们所追求的完美已经“常态化”,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在清理卫生过程中,这样的人认真地清理着角落里的灰尘,遇到顽固的污渍还会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清理干净,甚至自己研制出清理顽固污渍的清洗液。正是由于具备追求完美的精神,使得他们成为清理卫生方面的专家。这样的话,整个写字楼的卫生清理工作都委任给他们。随着时间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甚至开设了专业的保洁公司。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在清理卫生过程中总是“随随便便”的人,懒于改进工作,整日对清理工作漫不经心,这样人只会一直停留在原地,也只能一直做为别人清理卫生的工作。

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事情都与清理卫生的意义一样。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若认真去做,抱着追求完美的意识,并不断从工作中找出不完美之处,能做到如此境地的人,其人生会发生重大转折。

京瓷公司不仅人才辈出,而且追求完美的员工也不在少数。可以说,京瓷公司取得的成功与这些员工追求完美的精神密不可分。

稻盛和夫经常会进入生产车间查看日常生产情况,这天正值休息时间,他走到生产基板的生产线时,发现一名员工正在认真擦拭着旁边的基板制造设备。稻盛和夫下意识地走到了这名员工面前,这名员工并没有理会眼前出现的身影,还是擦洗着设备,并不时地转过身记录着什么,半个小时过去了,这名员工停下来,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当他看到稻盛和夫站立在他面前时,连忙说道:“实在不好意思,没看出是您”。

“你在做什么?”稻盛和夫关切地问道。

“我在检查设备。”这名员工答道。

“一周前技术部门不是已经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了吗?”

“的确如您所说的那样,但设备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每天对其进行检查。”

“你能确保每次检查都能查出问题吗?”稻盛和夫问道。

“虽然不敢保证每次都能检查出问题,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做到完美、不养成每天检查设备的习惯,那么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也会增大。”

稻盛和夫被这名员工追求完美的精神所打动,将他提拔为设备维修师。

其实在这名员工看来,自己在工作中所追求的完美不过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只要认真做好便可以。从他升为工程师的经历来看,把小事做好,并努力做到完美是改变其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是稻盛和夫向人们传授的追求完美的经营哲学。

11 “抱着产品睡觉”的经营哲学

“抱着产品睡觉”——稻盛和夫每次看到研发出的新产品时总会这样想。

他认为,“抱着产品睡觉”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自己新研制出的产品投入深深的关爱,这是把工作或产品做到最完美的必备条件。

“工作毕竟是工作,企业给我提供的薪金根本不值得我对它投入关爱。”这种想法存在于一些人的身上。在他们看来,想要让自身对工作或产品投入关爱,就必须要提供高薪与高福利,这样才有投入的价值。然而,要做好工作,并赢得高薪的机会,就必须消除这种消极的想法。也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才能抓住工作的要领,不断创造出完美的产品。

京瓷公司成立不久便接到了一家公司发来的生产“水冷复式水管”的订单。接到订单后虽然稻盛和夫和其他员工都非常兴奋,但是此前他们并没有生产过这种产品,甚至连设计图纸都没有。因为这种水管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其生产失败率也高。

虽然京瓷公司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生产能力,甚至连生产该水管的设备都没有,但稻盛和夫并没有轻言放弃,还是全身心投入到对该产品的研发中去。他认为,只要对产品投入足够的关爱,就一定能研发成功。

为了尽快研发出该产品,稻盛和夫对该产品的关爱程度比其他人都高,同样也付出了不少努力。比如,该产品在烘烤成型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可能会使该陶瓷产品出现裂痕的现象。稻盛和夫从分析得知,对该产品烘烤时要严格控制好温度,温度上不能有任何的错误。于是他又尝试调低了温度,但结果还是出现了裂痕。他对此非常无奈,但并没有放弃,而是下定决心要将它烘烤成功。为了试验成功,他甚至决定在实验室里睡觉。

此时稻盛和夫心里想的是“无论如何也要把烘烤该产品的温度掌握好”。正是在这种强烈意识的作用下,他对该产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最终将烘烤的温度掌握得很好。

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还是缺少这种“抱着产品睡觉”的精神。他们在工作中把“少干活,多拿工资”作为追求的目标,对工作缺少热情,甚至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殊不知,正是他们对工作不投入、缺少关心的态度,使得他们升职与加薪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作为稻盛和夫人生导师的青山正次,经常会给他讲述“抱着产品睡觉”的重要性。青山正次告诉稻盛和夫:“人生发展过程中,就需要有一种投入的劲头,尤其是在工作中,因为只有向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真正了解工作,最终也会把工作做完美。”

每当稻盛和夫回想起导师,便会仔细品读他说的这些话的真正含义。通过在工作中的摸爬滚打,稻盛和夫终于也体会到对事情投入越深,获取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的道理。

对此,他想告诉那些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断拼搏的人们这样一个经营哲学——是否有“抱着产品睡觉”的精神,以及是否能够将这种精神持续到获得成功,事关一个人成功的大小与取得的硕果是否完美。

12 共同遵守的规范、规则或事项的稻盛理念

在稻盛和夫看来,所谓的经营哲学首先应该是经营公司制定的统一规范或规则,也可以说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原则。他认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首先要有一套让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或行为准则,这样才是企业平稳发展的首要因素。这样的经营哲学还必须在企业里明确地确立起来。但从企业实际经营中来看,执行这种规范规则力度不够,甚至没有制定规则的企业比比皆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各式各样的企业接连出现丑闻,甚至一些知名企业因此而遭到无情的淘汰。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一些企业由于食品造假问题而被迫关闭;美国大型企业安然公司也因为财务作假而遭到美国的调查,最终崩溃。类似的案例并不在少数,从这些经营失败的企业中可以看出,企业忽视了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也可以说他们并没有将经营哲学渗入到企业内部的发展中去。

有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者根本不注重员工个人素质的培养,他们认为员工只要能完成工作任务就可以录用,但稻盛和夫考虑更多的是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素质培养。比如对员工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告诉他们做人要正直,不能有欺骗行为等,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道理在孩提时代已经被父母或老师教导过了,又把它拿到企业发展中,是不是有些多余?但事实上,正是有人没有认真遵守以上这些简单的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才出现了个人身陷囹圄或企业出现丑闻的情况——个人在金钱欲望的刺激下做出坑蒙拐骗的行为;而企业为了获利,将规则抛在脑后,殊不知,正是他们的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否认,甚至做虚假报告等,结果社会舆论开始炮轰企业不诚实守信,久而久之,企业在谴责声中逐渐崩溃。

稻盛和夫通过观察得知,一些名牌大学毕业、跻身于知名企业管理层岗位的人经常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当与他们讲企业经营要正直,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有欺诈顾客的行为时,在他们看来则似乎过于愚蠢,他们也都会一笑了之。然而正是这么看似浅显的道理,他们却不能有效地实行好,他们并没有把这样简单的哲学变成企业日常经营中的规范看待,最终导致企业出现危机。换句话说,那些没有将规范规则和员工守则当成日常生活准则看待的企业,才致使自身丑闻接连不断,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京瓷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稻盛和夫会严格遵守所制定的规则,绝不会搞特殊化。京瓷公司经营业绩开始上升之时,有些管理层建议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比如,公司管理层可以享受专车接送的待遇。但稻盛和夫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他认为,这样做以后会向员工传递出不良的信号,让员工感觉到京瓷存在特殊化,这样无形中会降低他们的工作热情。京瓷公司早期制定的公司行为准则中也要求公司全体员工享受同样的待遇——无论公司领导或普通员工都要乘坐公司提供的免费班车,这样一来,公司管理层不仅增加了与员工沟通交流的机会,还使员工打消了公司特殊化的顾虑,从而使他们更加卖力地为企业做出贡献。

由此可以看出,稻盛和夫就是用企业的道德规则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与全体员工保持一致,正因为他遵循了这样的法则去经营企业,才使得京瓷公司在长达半个世纪以来,发展势头一直非常平稳,且没有偏离方向。而这样的行为标准也成为通用的经营哲学。

13 苦心思考,从经验中找到企业的稻盛哲学

稻盛和夫在27岁的时候,在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鼎力帮助下,创立了京瓷公司。京瓷公司创业初期是以生产电视机显像管所使用的绝缘零部件为主的。其实稻盛和夫在此前工作过的松风工业从事的就是开发陶瓷材料产品的工作。当时稻盛和夫刚从大学毕业不久,有着很大的雄心和抱负,在松风工业他主要负责从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制造再到销售等一系列工作。也就是说,稻盛和夫不仅仅负责新材料的研发工作,凡是涉及有关新产品的工作环节几乎都由稻盛和夫着手去做。

稻盛和夫对于公司如何经营几乎没什么经验与相关知识。因此,筹措三百万日元资本金创立京瓷公司,又从银行借贷一千万日元购买设备等,是创办京瓷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下一步公司将如何进行下去稻盛和夫一无所知。而京瓷公司创办初期虽然只有28名员工,但员工的工资支付以及公司的财务将如何运作,也是令稻盛和夫非常头疼的问题。

京瓷公司生产的产品唯一的客户来源就是松下电子工业,为此稻盛和夫还要亲自去交货,并忙于收取货款。在别人眼中稻盛和夫非常努力工作,但作为京瓷公司的经营者,公司将向着什么样的目标经营下去令他烦恼不已。稻盛和夫每天都在认真思考京瓷未来该如何经营,通过不断的思考,经营哲学的雏形也逐渐在稻盛和夫的头脑中孕育出来。

其实稻盛和夫不断思考的习惯在松风工业时期就已经养成了,当时松风工业经营不善且业绩连续亏损,甚至连工资都拖延发放时间。对此,企业与工会总是就此事产生纷争,一年到头罢工潮不断。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稻盛和夫也想尽快离开这家前途未卜的公司,但松风工业将开发新型陶瓷材料的工作分配给稻盛和夫,这使他不得不投入到这项新材料的研究工作中去。松风工业连年亏损、员工待遇低、厂房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研究设备等诸多问题摆在稻盛和夫眼前。在这种情况下,稻盛和夫每天都在思考,在工作中要想做出成绩,自身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去呢?在此后的工作中,稻盛和夫总是抱有这样的心态。每当稻盛和夫有所感想时,都会将自身在工作中的感悟记录在笔记本上。甚至在开始经营京瓷公司的时候,稻盛和夫还经常会把记录有工作感悟的笔记本拿出来,并添加企业经营中的一些新的感悟,并将这些感悟在实际经营中运用,这些都为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做好了积累。

稻盛和夫用埋头工作、认真投身于企业经营的方式,在经营中不断思考工作将如何有效开展下去,企业怎样才能得到顺利发展等问题。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当中,他终于领悟了有关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工作或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具体实施步骤,这些都被稻盛和夫看成经营哲学。稻盛和夫不仅会亲身实践这些经营哲学,还会向员工们认真地讲解。他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全体员工都能够学习到这些哲学。但是在实际灌输给员工这种经营哲学的时候,有些员工对这种哲学表现得非常抵触,在他们看来,自身拥有什么思维方式以及人生价值是自己的自由,不想被企业强加于身上。

对此稻盛和夫并没有失去继续灌输给员工经营哲学的决心,他认为,企业作为一个集团,为了能给员工谋求到幸福,就必须要确立一个宏伟的目标,并不断发展壮大,这就需要企业要有正确的哲学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企业同员工确立了统一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当员工充分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及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后,才能真正从内心感受到企业的发展,并容易与企业产生共鸣。

在京瓷公司发展中,无论是员工还是京瓷的领导干部,他们的哲学如果与稻盛和夫没有达成一致,他们将无法接受。稻盛和夫认为,企业发展需要强大的凝聚力,如果不能认同或很难与企业的经营哲学达成共识的话,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企业全体人员朝着相同的方向奋斗下去,企业才能大跨步增长。因此,在企业发展中要想立足,就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哲学以及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加深理解,并在工作中积极协调,当企业全体成员理解同一个道理,并赞同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后,才是企业达成目标的前提。

其实京瓷公司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稻盛和夫不断认真思考的结果,更是他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企业经营哲学的成功应用,企业与员工要站在同一个高度,在一条战线上共同发展——这样的经营哲学同样适应于那些想追求持续发展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