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电影企业比较分析
截至2012年底,国内主要的电影企业的发展布局和战略都呈现了一个共同特征:全产业链发展的整合趋势,可参见表1-8。
表1-8 中国电影企业实力比较分析
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我国电影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产业的成熟度和完备度还有巨大提升空间。这些年来,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推进主要是不断地解决市场准入问题,还没有发展到需要打破垂直整合体系带来的阻碍市场发展的问题。因此,在政策上没有任何妨碍电影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因素。
从市场实践来看,对于电影制作公司来说,电影制作需要大额资金,市场和观众的需求也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需要通过产业链控制的手段来降低资金回收的风险,所以电影制作起家的公司都积极地开展发行业务,例如华谊兄弟。对于电影发行公司来说,国内电影发行分进口分账大片发行和国产片(以及进口批片)发行,中影和华夏两家电影发行公司由于政策垄断了利润最高的进口分账大片的发行,因此电影发行公司在国产片和进口批片的发行业务中,市场竞争激烈,能代理到好项目成为公司经营的关键,为了能够掌握这方面的资源,发行公司不得不尽量往产业链上游渗透,在电影项目的制作阶段就以参与投资的方式成为好项目的战略合作方,以便拿到发行代理权限。发行业务起家的博纳公司正是以这样的模式进入了电影投资制作环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下游影院业务面临产业链各环节有关票房分账比例的种种博弈。这导致影院虽然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利润率也低。像万达这样有着雄厚资金实力,又掌握全国票房近15%市场份额的终端公司,有计划地逐步向产业链上游中游发展也是情理之中。
目前来看,国内电影制作环节的第一梯队有中影集团和华谊兄弟公司,两家公司由于多年积累,在品牌、实力、专业人才和项目积累上都是领先的。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和小马奔腾等公司积极培养新人,项目开发策略各有不同,未来都较有潜力。
在发行领域,目前中影公司、博纳公司、光线传媒都是实力强劲的。结合考察三家公司的特点,只要国内进口分账大片发行垄断存在,中影公司的地位就不会被改变。博纳公司的专业性和海外布局,是其最大优势。光线传媒的电视节目传播网和广告营销能力是其电影发行实力最大的补充,其不惜血本的电影地面发行网络也是卓有成效的,光线的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平台优势,但是要害在于对规模的硬性需求,其每年电影发行项目数量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维系平台的运转,达到盈亏平衡。
华谊兄弟、橙天娱乐、博纳集团的演艺经济等衍生经济对于其电影主业是非常重要的辅助环节,国内市场对优质专业人才和项目的激烈竞争,使得这些在演艺经纪环节有所布局的公司占据一定优势。星美传媒和光线传媒的媒介资源和版权资源库,未来在三网融合产业中可能成为较好的营收来源。
中国电影产业起步、发展的这些年,很多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了,也有一些企业逐渐丧失核心竞争力,渐渐销声匿迹了。在不同产业链环节上,拥有相应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发展或联合或并购产业链其他环节的企业,已经成为目前阶段中国电影企业的产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