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2011-2015年100次经济杂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把握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措施的走向

在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并且做出了具体部署。因此,“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并且还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其一,稳增长,就是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从国际看,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日本和美国经济相继陷入困境,长期以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三个“火车头”同时熄火,尽管四个“金砖国家”起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但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态势难以扭转,使得外部需求减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从国内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中国经济增速已从2011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经济增长显现了下行压力。应该看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们期望的,但是,也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快,引发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稳住经济增长。

其二,控物价,就是要防止价格出现反弹。2011年以来,由于受到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国内通胀水平一路走高,尽管当年11月开始出现了大幅回落的良好态势,但是,从当前形势来看,影响国内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物价上冲的压力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因此,如果不继续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物价走势就有可能出现反弹,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也会落空,2011年以来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效也会最终丧失,并且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引起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其三,调结构,就是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从现实情况来看,关键是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2011年10月以来,一些产业规划密集出台,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也体现了“预调微调”的政策导向。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意味着我国将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表明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将成为调控主线。事实证明,如果结构调整不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就不可能实现。

其四,惠民生,就是要突出提高发展的包容性。应该看到,要提高发展的包容性,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必须协调发展,老百姓也必须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在如此态势下,就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例如,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保障水平都还有待于提高。

其五,抓改革,就是要继续保持经济活力。从当前来看,重点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通过深化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当然,改革的内涵和领域很多,在经济领域中尤其需要加快的是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国有企业、民间投资体制等改革,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要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继续推进农村领域的各项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等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其六,促和谐,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上去了,如果社会建设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跟不上,就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最终拖累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应该看到,以往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而节能减排是不可松懈的。最后,所有发展的关节点还在于人的和谐发展,个人的自我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还是大有文章可做。

在如此态势下,如何认清经济形势和积极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一要关注经济形势的特征。目前,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经济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还在不断显露出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不小,因此,2012年的经济增速将有可能进一步下降,但全年的经济增速应该能够保持在8%以上。二要关注经济政策的走向。由于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为了实现全年“稳中求进”的目标,中央已经出台了一批经济政策,当然,也还会依形势发展变化出台新的政策,尤其要关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走向、结构性减税的进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防止物价反弹的措施等。三要关注政策措施的叠加效应。为了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中央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也作出了具体部署,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还有可能出台一些后续的政策措施。所有这些,必然会出现一些叠加效应,有的可以预见,有的则需要加以研判。四要关注上海经济发展的趋势。从产业拉动来看,“十二五”发展时期还是“两轮驱动”,即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但是要“两个优先”发展,即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从产业结构来看,要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是同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是高度吻合的。因此,企业应该同这种趋势“对对表”。五要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种种迹象表明,所有在沪的企业都应该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发展环境中寻求自身的出路,或者通过提升能级来应对挑战,或者通过发展转型来谋求新的出路。

(原文刊于《上海企业》,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