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中国促进内需市场发展之策略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中国正处在一个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能否转型成功?结构调整能否调整到位?均直接关系到长远的利益。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应结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改变一直以来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模式。同时,在消费增长的基础上,可以为服务业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从促进中国内需市场来看,无非是通过两个途径——投资与消费。在每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这两个途径的依赖权重是不一样的。因此,以目前而言,应积极采取“稳定投资,完善投资的结构效应;力推消费,强化消费的带动作用”策略,为中国经济奠定扎实的基础。
现代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三驾马车”拉动,即投资、出口、消费。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消费尽管每年都在平稳增长,但总体上还处于拉动经济增长能力不足之态势。因此,从拉动经济成长的增力结构上来看,如果投资和出口受挫,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就会遇到困难。基于如此判断,中国应结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改变一直以来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模式。同时,在消费增长的基础上,可以为服务业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消费增长的稳定回升,将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持续和稳定。但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出发,消费的贡献程度还比较低,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作用还不够突出,消费与投资、出口相互替代的功能还不甚明显,从而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转变。那么,影响当前中国消费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呢?应该说,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民收入提高比较缓慢。中国农民数量众多,传统农业的产出比较低,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又需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这使得巨大的农村市场缺少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支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投入,努力增加农业的产出,以及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
(2)社会保障体系不尽完善。中国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建立完善的过程,而保障水平也还比较低,这就使得国民的一部分即期消费转化成了远期消费,进而影响了当前消费的规模和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适应城乡经济发展水准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3)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待改善。通过公共教育资源、公共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公共财政和社会协调机制到位,以及社会收入分配调节等方面的逐渐完善,都将有助于充分挖掘消费增长的潜力。
一、振兴消费是当前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遭遇“两碰头”的严峻挑战。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还在延续,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国际上的欧债危机还在演变,而欧美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也开始回落,这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一个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复杂,经济发展能否转型成功?结构调整能否调整到位?均直接关系到长远的利益。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更加稳定和持续的任务,一定是十分重要和相当艰巨的。
在中国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到了2012年4月,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增幅放缓的迹象。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较2011年同期)增长9.3%,为2009年5月以来最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只有10.7%,创2006年11月以来新低;2012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创下10年新低,而CPI如期下降到了3.4%。又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数据,4月进出口增速下滑至2.7%,1~4月进出口总值11671.8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5932.4亿美元,增长6.9%;进口5739.4亿美元,增长5.1%。同时,中国财政部也发布了数据,4月全国财政收入仅比2011年同月增长6.9%,增幅同比回落20.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6%,增幅同比回落23.3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充分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艰巨性、曲折性进一步凸显,而中国国内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扩大。因此,2012年的宏观经济发展,一定要贯彻“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效管理通胀预期等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把扩内需作为稳定成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地扩大开放,吸引了大规模的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产业能级的提升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营造了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从国际市场看,中国已经名列出口总额全球第一,或许还会有些潜力,但不可能无限扩大。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需要改变外需强而内需弱的现状,而实际上中国国内市场也大有潜力,例如,13亿中国人,即使每个人多消费一元钱,就是13亿元的巨大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稳定出口是需要的,而只有内需起来了,中国经济增长才能稳定并可持续。因此,现阶段主要对策应该是要“促内需稳外需”,不稳外需就会丧失机遇,不促内需就会丧失后劲。
从促进中国内需市场来看,无非是通过两个途径,即投资与消费。当然,在每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这两个途径的依赖权重是不一样的。以目前而言,应该根据中国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积极采取“稳定投资,完善投资的结构效应;力推消费,强化消费的带动作用”策略,促进中国内需市场的有效成长,并且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若要振兴中国的农村消费,除了必要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之外,还要切实加强振兴农村消费网络体系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保障消费资源的有效供给。
二、振兴消费主要路径在于完善投资的结构效应
从投资来看,大规模的投资确实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但高投资不仅难以担当起结构调整的重任,而且还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结构问题。应该看到,在扩大内需中,过去主要还是依赖投资的拉动作用,例如,为了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最明显为引起全球关注的四万亿元人民币巨额投资计划。当然,大规模、高强度的投资,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以高强度的手段扭转经济增长滑坡的态势,以投资需求的强拉动创造了中间市场的振兴,并在微观层面上向全社会强力注入发展信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重复投资和通胀压力。
当前,为了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一方面,仍然需要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应有的拉动作用,这是因为在促进中国内需市场中,短期之内投资依然发挥较重要的作用,也同样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幅度;另一方面,除了要继续保持稳定的投资增长之外,重点是要把握好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效益。因此,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保持适当的政府投资规模
从投资结构来看,中国政府主导的投资具有决策果断、速度较快、力度较大、见效较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尽快化解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强经济发展的信心。因此,首先要对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特别是改善民生、扶持西部和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资讯化等重大投资专案,应该提升实施力度,加快投资速度,还可以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投资专案,使得一度下滑过快的政府投资能够恢复到常态。
(二)把握好投资的方向和结构
从投资的方向和结构来看,在保持一定规模投资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异化为新一轮的投资依赖。怎么防止?关键是要把握好投资方向,优化好投资结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例如,这次中国中央财政投入1700亿元人民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在增加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充分体现“绿色投资”的倾向,同时,更多的财政投入将用于培育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从长远科研构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积极启动民间投资的活力
从投资资金来源来看,除了需要稳定政府投资之外,还应该更多地、更好地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重要作用,促使投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并启动民间投资,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例如,最近中国政府明显加大了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力度:交通运输部出台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新兴产业等领域;卫生部下发通知,允许社会资本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铁道部出台实施意见,在铁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
三、鼓励扩大消费,强化消费的带动效应
无论是投资拉动,还是产业振兴,最终还是要建立在扩大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因此,积极创造和创新发展最终消费的终端市场,不仅是经济稳定发展的落脚点,也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归宿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要保持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就一定需要在积极稳定投资增长的同时,把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推动消费上,通过扩大最终消费,带动中间需求,促使消费能够增为推动中国经济成长的主导力量。
从积极扩大中国国内消费来讲,首先需要进一步强化以“消费为本”的经济理念,旨在着重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其收益水平,创造条件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能力,有效地解决中国终端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同时,推动消费增长,关系到中国经济在短期内的平稳较快发展,更关系到在较长期内能否持续发展。从这个立场出发,凡是有助于促进消费增长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都应该加快且加大力度出台,而且所有的举措最终都要转化或传导到振兴终端市场上来。为此,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构建良性的消费支撑体系
对中国而言,推动消费增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也就是说,要构建形成良性的消费支撑体系,进而为消费增长提供扎实的基础,关键是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调整社会收入分配机制,紧紧抓住社会收入分配利益调整的契机,把政策贯彻与促进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②消除抑制消费增长的各种因素,尤其要先行梳理医疗、教育、住房等因素对消费增长的影响,让老百姓“有钱敢消费”;③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形成鼓励全社会参与消费的整体氛围,让老百姓“有钱乐于消费”;④积极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针对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创造新的消费载体,挖掘新的消费内涵,为老百姓“创造消费”。
(二)推出积极的消费刺激政策
消费能不能得到持续的成长,还依赖于有效的消费政策,尤其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之际,适时推出积极的消费刺激政策尤为重要。例如,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曾经出台一系列推动消费的刺激政策。从2012年6月起,中央财政安排265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扩大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全面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节能产品补贴。消费者购买这五大类产品,将获得最高600元的财政补贴。这些消费政策的出台,对消费增长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稳定经济增长也将起到一定的助推效果。
(三)启动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市场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消费群体跨度很大,城市和农村落差很大,从中间市场到终端市场的转化和传导机制并未形成,尤其是产业振兴到终端市场振兴缺乏传导机制,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处于非关联受控状态等,所有这些矛盾的焦点都会集中到农村市场上来。因此,农村市场的振兴是消费增长乃至经济增长的一个大问题,如果一个农民增加消费1000元,全国9亿农民就能增加消费9000亿元,足见农村消费潜力之巨大。为此,当前推动全国消费的整体发展,就应该对农村消费振兴引起特别的关注,全力改变农村消费市场长期被轻视的状况。
(四)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持续促进消费增长还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进而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随着消费总量的增长,服务业发展可以向深度拓展。从当前来看,在已有的服务业发展基础上,应该在深度上挖掘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不仅可以从新的形态、新的业态、新的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化延伸,而且还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准和服务质量,从内涵方面进行新的扩展。其次,随着消费水准的提升,服务业发展可以向广度延展。服务业的领域很多、门类也很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还能新增许多服务空间,为此,可以瞄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变的未来趋势,抓住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重点,乘势发展相关的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再者,随着消费市场的细分,服务业发展可以向专业化方向拓展。在当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大类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大有潜力,而个人服务业发展则初露端倪,总体来说都有发展前景。例如,在个人服务业领域中的中介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与医疗保健有关的服务、与改善日常生活品质相关的服务、与住房及生活环境相关的服务等,都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有的甚至还是服务“空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原文刊于《台湾经济研究月刊》(台湾),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