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带徒弟上课
到小溪边洗完手,林楼兰将皂仁加水拿到角落的石磨上,萧景时推磨,林楼兰加皂仁进去窟窿眼里磨成沫。
磨出来的一大桶沉淀物里还加了薄荷汁,显得颜色有点青绿,香味扑鼻。
最后两个人架起做豆腐用的木架,下面是稍稍大点的木桶,水粉被少年一勺勺舀进纱布里,林楼兰则在一旁按压着纱布里面的皂仁渣,一面舀水进去一面揉搓,被纱布分离出来的水粉便流入底下的桶里,半个时辰后,粉浆便全部流入了木桶里,现在只等着它沉淀后变成块,再拿去晒干变成粉。
萧景时将所有使用过的工具全部拿去小溪边洗刷干净,再倒置门口放着的柴火垛上晾干。
林楼兰将冷却的桂花酱一勺勺舀进陶罐里密封起来,然后放到小溪底下。
也留了一小油罐子的桂花酱出来,方便自己平常吃。
林楼兰说:“这屋子还是太小,赶明我得在树林里搭个屋子出来,那里面阴凉的很,把做好的东西放那里储存最好不过。”
她把锅刷完,又把火烧旺,直到锅里的水全部都蒸发干净后,又倒油,油温六成热的时候,将中午的黄金小馒头倒了进去,复炸一分钟出锅。
“快来趁热吃!”她用筷子夹了一个蘸一口酱递给萧景时。
“嗯!真是超级甜超级美味!”林楼兰吃得合不拢嘴,就连萧景时,也觉得香甜可口的很。
忙活了一下午,那一盘小馒头不知不觉吃得只剩下五个。
整理好屋子厨房后,已经是日落西山,这一下午累得两个人一坐下就不想再起来了。
她趴在桌子上,打了个饱嗝道:“缓缓再去做饭,刚吃完小馒头应该不饿吧。”
“不饿。”他给自己倒了碗水喝。
“等晚上饿了再说吧。”
“好。”
休息了约半小时,两人才慢悠悠回城,林楼兰还把那剩下的牛奶和桂花酱放在背篓里背回了家。
临走前把晒着的红菇和皂角粉浆放回了屋子里,第二天早早过来拿去晒。
少年背着老旧发黑的背篓,穿着一身黑布麻衣,太阳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萧景时幼稚的跟着林楼兰的影子,跟小孩玩跳房子似的,林楼兰转过头看见少年的举动,噗嗤笑出声。
他望进她的眉眼中,唇边扬起的一抹羞涩笑意藏于夕阳中,携着秋风和落日,飘向不知名的远方。
一男一女肩并肩,踏着夕阳的余晖下回了城。
东街口
玄机武学培训机构。
林楼兰一身黑色道服,严肃地对着面前十五个已经换了道服的少年介绍:“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姓林名楼兰,以后你们叫我师傅就行,本武馆虽小,但所授武学均自创且实用,我们武馆武功名为玄灵八十一式,每一招都不同,又都相同,相互作用却又互相独立,适用于近战击打。”
站在最前头的宁致远眨着大眼睛问道:“师父,冒昧问一下,近战击打是什么?”
其余人也好奇的在底下议论纷纷。
林楼兰大喊:“安静!近战击打就是两个人打架,在没有刀枪剑戟的情况下一招制敌。”
顾城说:“师父,可是我们也要修习轻功和内力啊?光有近身搏击之力恐怕不能在武学上有所造诣。”
顾城是个十足十的武迷,从小羡慕那些轻功内力好的大侠在天上飞来飞去的抓贼。
所以他想要的绝非只是简单的搏击,他要的是像林楼兰那样,既能轻功推进,又能内力催发搏击技巧,使杀伤力瞬间加大十倍。
林楼兰回答着这些小屁孩的疑问:“这些你们放心,等前期基础搏击学会,八十一式里后四十式是需要使剑的,然后才能进入到体能轻功内力的修炼学习进阶。”
她能看出来他们是真的很想好好学一门武功的。
虽然林楼兰说的很多字眼他们听不懂,但是零零散散也是能了解一二,便也不再多问,老老实实配合林楼兰点名。
点名过后,林楼兰便开始传授玄灵八十一式入门的礼节。
她将学员分为两组立于软垫两旁,两人互为一组互相帮助学习,萧景时也摘掉口罩加入到了学习中。
“任何武功,在开始对敌之前,都必须有个开始的礼仪,我们称之为抱拳礼。”
“你们注意看我的动作,两脚并步站立姿势开始,身体微向前弯,两手于体前抱拳,左掌盖在右拳食指关节处,两肘微弯,拳掌与肩同高,置于中线正前方,目视正前方。”
她一边做着动作一边讲解要领,这些弟子很快就参悟到其中,两组人很快就掌握了抱拳礼。
“你的姿势像女孩子一样,扭扭捏捏的......”
“你也好看不到哪里去,你看起来更像只猫头鹰.....”
江泾云勾了顾城的脖子道:“好啊你个顾城,几天不揍你皮痒痒了啊!看我——”
林楼兰清了清嗓子道:“好了,安静一点,我现在开始教授玄灵第一式基本功:摆桩。”
她看这些公子哥开始玩闹起来了,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够理想啊!她得出个规矩让他们遵守。
“师父发话了!”
“还不快站好——”
除了几个老实本分的小兄弟还在自己位置上练抱拳,其他都要林楼兰去提醒,林楼兰此刻的心情就像以前班主任遇到不爱学习的学生一样令人头疼,看来不论哪个时代,刺头学生都是少不了的。
林楼兰又继续说:“摆桩是八十一式里面的基本动作,每一式都必须因它而起势,摆桩又称为警戒式,是指对敌的基本姿势,也是进行攻击,防御,反击的最有效姿势。处于此姿势,无论是向任何角度发起攻击或是防御来自任何角度的攻击,均不需要事先进行任何调整,同时,它也能够为身体进行快速而灵活地移动以及在动态的过程中维持自身的平衡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林楼兰边说边指导动作,一个一个的指导过去,萧景时总是做得最好,其次是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