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12年6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AMAZING FILES惊奇档案

Science Fiction World on the StamS方寸中的科幻世界

□ 文 / 李薛嘉

2009年《科幻世界》庆祝创刊30周年时,印制了一本《科幻世界创刊30周年纪念邮册》,作为奖品赠给了幸运读者,由于数量有限,很多幻迷都无缘得见。其实从集邮的专业角度来看,我们还不能说《科幻世界》登上了邮票,而应该称之为个性化邮票。邮票和钞票一样是国家法定票据,普通人无权随意印刷,但为了满足大家登上邮票“露一小脸”的心愿,就出现了个性化邮票。以一张刘翔的个性化邮票(图1)为例:左边有面值的是正规邮票,右边的照片是没有面值的附票,只要付一定的费用,普通人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图片或照片印刷在邮票旁边的附票上。

图1:刘翔个性化

不过,这个小故事倒是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到底在世界各国发行的正规邮票上有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科幻题材呢?

答案是:有。

方寸世界,精彩无限

从1840年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图2)出现在英国的那一刻起,邮票就开始被称为“国家的名片”、“方寸世界”。每个国家发行邮票时,都会精心选择本国最好、最具代表性和纪念性的事物,经过专家设计而展现在邮票上,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自然、体育、科技、军事……毫不夸张地说,方寸之间的小小邮票就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小百科全书”。而集邮,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爱好,也成为全世界影响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第一收藏”。

图2:黑便士

实事求是地说,科幻作为一种小众文艺形式,并不是各国邮票发行的主要考虑内容,但科幻的涉及面很广,在全世界各国迄今为止发行的数十万枚各类邮票中,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很多与科幻题材相关的邮品。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方寸世界,去欣赏另一种风情的科幻世界吧。

方寸中的科幻名人

很多科幻名人都在本国乃至世界文艺史上有着重大贡献,他们自然成为邮票发行时考虑的一个因素。

科幻作家中登上邮票次数最多的毫无疑问是凡尔纳,作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和文坛大师,他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大洲数十个国家的邮票上频频“出镜”,影响力经久不衰。比如,1955年凡尔纳逝世50周年时,欧洲两大“邮票王国”之一的摩纳哥为他发行了一套著名的纪念邮票(图3),全套11枚,每一枚都有凡尔纳头像和他的一部小说,包括《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等,其中一枚邮票形状为梯形,非常别致。图4是其中一枚《气球上的五星期》。而在2005年凡尔纳逝世100周年时,全世界又迎来了一个邮票发行高峰,比如罗马尼亚(图5)、多米尼加等,他的祖国法国则为他隆重发行了一套邮票(图6),这版邮票正中是作家头像,旁边环绕着6枚邮票,分别介绍了他的6部经典小说,画面大气磅礴,异常精美。哪怕我们不懂法文,不妨也根据图案猜猜,这是大师66部作品里的哪6部小说?

图3:凡尔纳逝世50周年

图4:《气球上的五星期》(摩纳哥,1955)

图5:科幻小说鼻祖文学家凡尔纳

图6:凡尔纳小全张

和凡尔纳比肩的科幻大师当然是英国的威尔斯,不过他登上邮票的次数却非常少。1995年是威尔斯成名作《时间机器》发表100周年,他的故乡英国为他发行了一套四枚邮票(图7),介绍了大师的4部作品:《月球上的第一批人》(The First Men in the Moon)、《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和《未来互联网纾》(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非常可惜的是,画面上没有出现作家的肖像。

图7:威尔斯作品纪念邮票

不过科幻迷们并没有等待太久,这一遗憾很快被以色列邮政弥补了:2000年,以色列发行了一套三枚的科幻名家和作品邮票,一枚印有凡尔纳和《从地球到月球》,另外两枚中,一枚是威尔斯和《时间机器》,另一枚则是阿西莫夫和他的经典《我,机器人》(图8),大师们的头像用一种很科幻的绘画方式印刷在邮票下方的附票上。2012年是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韩松先生曾在新浪博客撰文《给阿西莫夫的一封信》,缅怀这位一生创作和编辑过五百多部书籍的大师,我们也希望将来有更多的纪念邮票发行。

图8: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我,机器人》与威尔斯《时间机器》(以色列,2000)

既然提到阿西莫夫,那么西方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三巨头”当然应该闪亮登场了:其实“三巨头”中最早登上邮票的并不是阿西莫夫,而是阿瑟·克拉克。一般来说,世界各国很少在邮票上出现在世者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8年克拉克爵士80寿诞之时,大师的第二故乡斯里兰卡就破例为他发行了一套两枚纪念邮票(图9),在星空背景之下,大师沉思的头像下方印有“CLARKE ORBIT 1945 CONCEPT”字样,这是为了纪念1945年克拉克在《地外中继》一文中首次提出利用地球轨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传送通讯信号的设想,这一通信卫星所运行的轨道,后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为“克拉克轨道”。十年后的2008年,克拉克以90岁高龄辞世,2011年《科幻世界》又重装推出《与拉玛相会》系列小说,此刻回眸欣赏这套名作和这枚邮票,不禁让人想起他的墓碑上刻着的那句话:He never grew up, but he never stop growing.

图9:阿瑟·克拉克(斯里兰卡,1998)

三巨头中目前唯一没有直接登上邮票的是海因莱因,不过他的经典作品基本上都已被科幻世界杂志社翻译引进国内,影响堪称巨大。此外,他的名作《异乡异客》曾在1998年登上过圣马力诺发行的一套科幻小说纪念邮票,这里先按下不表。

前苏联和其继任者俄罗斯也是科幻大国,在其发行的邮资明信片上同样出现过科幻大师:2009年,俄罗斯邮政发行了一张别利亚耶夫诞辰125周年纪念邮资信封,画面采用了名作《水陆两栖人》的插画(图10),据说,当下红极一时的俄罗斯男高音歌唱家维塔斯的成名曲《歌剧2》MV也借鉴了这部小说中的鱼人创意。明信片右上角大师凝重的目光与左下角小说主人公伊赫吉安德尔忧郁而充满渴望的眼神相互交织,不由让人想起作者的坎坷经历:从小喜欢幻想的别利亚耶夫在童年时代由于梦想飞上天空而从房上纵身跳下,其后遗症使得他在25岁时患病卧床不起,整整三年被禁锢在床上,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个没有身体的脑袋还活着”。不过,病魔的肆虐反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在短短的15年时间里,他创作了17部长篇和几十个中短篇科幻作品,无论是在《飞人阿利埃尔》还是《陶威尔教授的头颅》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

图10:别利亚耶夫《水陆两栖人》(2009.7.20)

更早登上方寸世界的俄罗斯大师是在我国科幻读者耳熟能详的斯特鲁加茨基兄弟(图11),2005年,俄罗斯为1991年去世的哥哥阿卡迪·斯特鲁加茨基发行了一枚诞辰80周年邮资明信片,在这张明信片上,作家温文尔雅的头像和左下角的公式、符号、火箭等图案相映衬,似乎也带有《路边野餐》和《蚁巢里的甲虫》里那种神秘、讽刺又略带荒诞的色彩。无论阿凡达是否抄袭了兄弟俩的创意,两兄弟共同创作科幻小说并同时成为大家的事实已足以载入科幻史册。此外,俄罗斯在2008年还为作家扎米亚京诞生125周年发行过邮资信封,他的科幻小说《我们》与《1984》、《美丽新世界》齐名,并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图11:斯特鲁加茨基

科幻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和主流文学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科幻作家在主流文学界颇具影响,而很多其他领域的文学家也常会创作科幻作品。

说起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玛丽·雪莱,其实爱伦·坡也曾被不少人视为现代科幻的先驱。这位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记者以哥特风格的侦探推理及神秘小说见长,但实际上,他作品中有近五分之一都属于科幻小说,其中包括他的一些最优秀作品如《汉斯·普法尔历险记》。2009年,美国为爱伦·坡诞辰200周年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图12),肖像风格与色彩同样带有浓郁的哥特情调。

图12:爱伦·坡

捷克著名剧作家、科幻及童话作家恰佩克擅长讽刺幽默和幻想小说,以虚幻、象征的现代派手法留名世界文学史。他1936年出版的名作《鲵鱼之乱》在主流文学界也颇有声誉,而现在妇孺皆知的“机器人”(robot)一词也源于恰佩克在1920年写的讽刺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这个词源自捷克文的“罗博塔”,意为劳役、苦工。1958年,捷克发行了一套四枚的本国名人邮票,其中就有恰佩克(图13),这一年也正好是作家逝世20周年。

图13:恰佩克

提起柯南道尔,大家肯定会想到福尔摩斯,当然科幻迷也会对他一生创作的29篇科幻小说津津乐道,其中的代表作《失落的世界》很早就被翻译引进中国。2009年是柯南道尔爵士诞生150周年,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行了纪念邮票,遗憾的是,这些邮票的主角除了作家之外,全都是那位叼着烟斗的神探,如图14摩纳哥发行的邮票主图是作家肖像,身后则是福尔摩斯的经典剪影形象。

埃德加·巴勒斯或许算不上美国文学史上非常有名的作家,但他有两部系列小说却经久不衰:一部是大名鼎鼎的冒险小说“人猿泰山”系列,另一部则是在科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火星”系列,代表作《火星公主》。2012年,美国为了纪念巴勒斯第一部作品发表百年将发行一枚邮票(图15),作者头像藏于画面后景,而画面前景当然是那位强健的泰山兄弟。

图14:柯南道尔邮票

图15:巴勒斯第一部作品发表百年(2012)

除了上述作家之外,还有一位编辑在科幻史上青史流芳,他的名字甚至被用来命名科幻小说最有影响力的一大奖项,他就是雨果·根斯巴克。2004年,卢森堡发行了一套“从卢森堡到新世界”纪念邮票,纪念两位移民到美国的著名卢森堡人,其中第2枚就是根斯巴克(图16)。根斯巴克1884年出生于卢森堡,20岁时移民到美国,1926年在美国创办科幻杂志《惊奇故事》,并首次提出了“科幻小说”(Science-Fiction)这个名词,科幻小说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雨果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图16:雨果·根斯巴克

此外,在科幻小说中我们还能经常看到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宇航员,诸如爱因斯坦、加加林等知名人物,但因为他们并非与科幻直接相关,这里就不再赘述。

方寸中的科幻影视

电影这门光影的艺术,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科幻有着密切的联系。1902年,和电影创始人卢米埃尔齐名的大导演乔治·梅里爱在法国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与卢米埃尔的“捕捉自然”风格不同的是,身为魔术师的梅里爱用特技方式营造出了很多神话和科幻的黑白经典。摩纳哥2002年发行的“科幻影史百年”纪念邮票就选用了梅里爱和《月球旅行记》的经典画面(图17)。看着邮票上梅里爱自信坚毅的目光,不禁让人想起在英文版《月球旅行记》的开头,梅里爱在银幕上打出了这样的字句:“乔治·梅里爱是用人工布景摄制电影的创始人,这一创造曾给予将要死亡的电影事业以新的生命。”

图17:法国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爱及其影片《月球旅行记》(2002)

从梅里爱开始,科幻电影就成了电影艺术中最常见、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而综合考虑社会影响、历史意义和时间跨度等因素,将科幻电影推向高潮的当属20世纪70、80年代由乔治·卢卡斯编剧并导演的《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这也是登上邮票次数最多的科幻电影。早在1996年,东加勒比海岛国圣文森特就发行了一套《星球大战》小全张(图18),将“星战”三部曲登上方寸。这套邮票的特殊之处在于采用铝箔作为印刷材料,视觉上充满太空和金属的银色质感。而2007年为纪念《星球大战》首映30周年,美国邮政发行了一套15枚的邮票和一套15枚的邮资明信片,这套邮票是不干胶材质,揭下来就可以直接贴用(图19)。邮票的设计者德鲁·斯特鲁也是《星球大战》6部系列电影的海报设计者,邮票表现了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天行者阿纳金、天行者卢克、欧比旺、黑武士、机器人R2-D2、帝国皇帝等,15枚邮票的背面均印有该枚邮票的文字介绍。美国邮政总局制作了400个以电影中的机器人R2-D2为外形的邮筒,设置在全美200个都市中最繁华的地段来宣传造势,还为这套邮票特别开设了一个网站,让18岁以上的公众通过网上投票从15枚邮票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枚。最终,尤达大师当选最受欢迎的“星战”邮票,从而被单独再次印刷并发行(图20)。为一部电影发行如此数量规模的邮票并煞费苦心宣传,在美国历史上迄今堪称史无前例。

图18:《星球大战》铝箔小全张(圣文森特,1996)

图19:《星球大战》首映30周年小版张(15票)

图20:《星球大战》首映30周年——尤达大师不干胶邮票(2007)

在欧美和“星战”齐名的科幻连续剧当属《星际旅行》(Star Trek,也译为星际迷航)系列,几十年来,它衍生出了无数的电视剧、电影、小说、动漫、游戏和其他周边作品。令科幻迷惊喜的是,1999年美国邮政发行的“世纪之庆”系列邮票中,纪念1960年代的15枚邮票中包括了一枚“星际旅行”邮票(图21)。该图案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联邦星舰“企业”号NCC-1701,身后闪耀的是星际舰队的标志。因为Enterprise这个词有多种含义,国内除了把它翻译为“企业”号之外,也常翻译成“奋进”号、“进取”号等。

图21:《星际旅行》(美国,1999)

演员是影视中人物的塑造者,其表演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影视作品的成败。迄今为止登上邮票的科幻影视演员非常少,1997年,美国发行了一套“著名恐怖电影演员”邮票,包括五个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狼人、歌剧院幽灵、吸血鬼德古拉、科学怪人和木乃伊,以纪念美国三位著名恐怖电影演员。一般来说,邮票上展现的都是正面、积极和美好的主题,但这三位演员精湛的演技让他们塑造的恐怖形象留名影史。其中,鲍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1931年在电影《科学怪人》中扮演的弗兰肯斯坦堪称科幻影片中的经典形象(图22),而他在另一部电影《弗兰肯斯坦的新娘》里的台词“We belong dead.”在美国电影杂志《首映》(Premiere)评选的“百大经典台词”中排名第63位。

图22:弗兰肯斯坦(美国,1997)

在我们的近邻日本,科幻电影与电视剧都非常多见,比如开启一代怪兽形象之先河的《哥斯拉》(图23),讲述受到辐射污染的日本海域中产生一头身高达100米的恐龙形怪兽哥斯拉,这一怪兽形象深刻影响了后来日本类似的电影、动画以及漫画。还有在国内少年儿童中拥有极高人气的特摄电视剧《奥特曼》系列(图24),对我国儿童的影响那真是相当地大呀……

【责任编辑:杨枫】

图23:哥斯拉(日本,2000)

图24: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