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寓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心考凡先后相交之理具见论中

肝应春,生发之气始于左。肺应秋,收藏之气始于右。心应夏,气盛于外。肾应冬,气敛于内。脾主四时,受先天之动气,摩荡于府,一脉动则百脉动,故曰为之使也。胃为太仓,受后天之生气,运行于身,新者入而故者出,故曰为之市也。手少阳之脉布膻中,手厥阴之脉起胸中,二经配合而为相火,上承君火,临下以出治,故曰中有父母也。脊骨凡二十一节,由下逆数而上七节,肾之位也;七节之旁,肾之前,少腹之中也。小心者,人所禀于父母,生生之动气也。

《决气论》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盖神者,心之所藏也;精者,肾之所藏也。上下相感而精泄,阴阳相合而形成。成形者,精也;所以成形者,神也。人之生也,赖此神气动于少腹之中而不息,上熏于脾,脾动而后胃府亦动,此先后天之所以相交也。心为生之本,尊所禀受,故曰中有小心也。《难经》推其本则曰生气之原,指其实则曰脐下肾间动气,其论小心可谓至精至详矣。乃谓肾有两藏,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则泥于旁字,而失中字之义矣。前后左右,是谓四旁,细绎中字,肾附于腰,则旁字固跃然在前也。

考《卫气》曰: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根结》又曰:太阳脉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盖目者,传命之门,神甫动于中,命即行于目,是故感召本于无形,善败莫能相掩。古人命名之旨微哉。《难经》以目之本名而称肾,以肾为小心,是一误而再误矣。后世不求其论小心之详,而徒从其称命门之误。诊之右尺,是再误而流为三误矣。虽然《难经》固明言生气之无可诊也,误而至于三,岂《难经》之咎哉?乱法悖经,断自术士《叶韵》(11)歌诀始。

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12)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二十五难》曰:经有十二,五藏六府十一耳,其一经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经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三十一难》曰:三焦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两乳间陷中。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者,在脐下,当膀胱之上,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道(13)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

《三十三难》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然:肝者,非为纯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阳,而吸其微阴之气,其意乐金,又行阴道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肺者,非为纯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昏(14)而就火,其意乐火,又行阳道多,故令肺得水而浮也。肺熟而复沉,肝熟而复浮者,何也?故知辛当归庚,乙当归甲也。

《三十四难》曰:五藏各有色、臭、味、声、液,可晓知以不?然:《十变》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是五藏色、臭、味、声、液。五藏有七神,各何所主耶?然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四十难》曰:经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四十一难》曰: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之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令有两叶,亦应木叶也。

岐伯曰:夫胸腹,藏府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介(15)

岐伯曰: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支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余私异之,窃内怪之,独瞑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独慱音团,心劳也,《诗》:劳心慱慱兮独眩,被发长跪,俯而视之,后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16),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睛,其睛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和传去声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按:上解惑一条,凡目疾百端,皆可于此求其本、清其源矣。世俗眼科,矜奇立异。谓瞳子为水轮,黑眼为风轮,血络为血轮,白眼为气轮,约束为肉轮,已属无谓。尤谬者创分八廓,配列八卦,左右俱从内眦之上,起数震、巽、离、坤、兑、乾、坎、艮,至内眦之下而终,是一逆八卦、一顺八卦矣。自五轮八廓之说出,岂知五藏六府为何物哉?或曰目病之久而翳生者何也?曰翳生于目,而所以生翳者不在目也,无形之气结为有形之物,仍于藏府中求之则得矣。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使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荥输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所在,四海定矣。黄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17)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则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五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按:以天地阴阳论列藏府,其义不一。经故曰: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也。数无穷理亦无尽,于此可见矣。

【注释】

(1)钞胥:钞,誊写,俗作抄;胥:古代的小官。指掌。

(2)陟岵(hù互)遐征:登山远行。岵,多草木的山;遐征,远行。

(3)几(jī积):接近,差不多。

(4)宪:效法。

(5)俦獍(jìng静)鳄而邻鸮虺(xiāohuǐ消悔):与毒蛇猛兽为伴邻。獍,吃生母的虎豹兽;鸮,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虺,毒蛇。

(6)曩(nǎng攮):过去。

(7)除:台阶。

(8)任蠹:任由蛀蚀。

(9)副:符合。

(10)该:义同“赅”,完备。《管子·小问》“四言者该”注:该,备也。

(11)叶韵:当指清代医家朱书所撰《医方叶韵》。

(12)阳:原作“阴”,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改。

(13)道:传导。《难经·三十一难》作“导”。

(14)昏:本义指日下沉,后引申为婚礼,此处意指相配。

(15)介:界限。

(16)睛:《灵枢·大惑论》作“精”。本段“睛”同。

(17)悗(mèn闷)息:气息闷乱。悗,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