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运气病释四
至真要大论篇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
此以巳亥岁半以上,风化于天而言也。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
此以肝邪乘脾,故诸病皆见于己土也。
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写之。
此以风为木气,惟金能胜,故治以辛凉。辛从金化,凉为金气也。而过于辛则反伤其气,故佐以苦甘。苦以温金,甘以益气也。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又曰:以酸泻之。
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
此以风木之化,而反为金之清气胜之也。酸为木之同气,温以制清也,甘以缓肝之急,苦以温金之清。
厥阴在泉,风淫所胜。
此言寅申岁半以下风司于地,为火风之气也。
民病洒洒振寒,善呻(1)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此以木邪淫胜,而脾胃受伤为病也。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此以金能胜木,故治以辛凉。然辛胜恐伤其气,故必佐以苦甘。苦胜辛,甘益气也。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
此以木不胜土,而反为金气之清者胜之也。以酸之与木同气者,用温以制金之清,即以苦之从火而化者,佐甘以缓木之急。凡木之正味,其补以辛。金之正味,其泻以辛。故可两平之。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
此以子午岁半以上,热化于天而言也。
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唾血,血泄,鼽衂,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䐜,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
此以金受火伤,故诸病皆见于肺也。
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此以热为火气,惟水能胜,故治以咸寒,咸从水化也。其佐苦甘者,苦能泄热,甘能泻火也。热越不敛,故以酸收。经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
此以君火之化,而反为水之寒气所胜也。甘能制水,热能制寒,故治以甘热。寒得苦而温,亦得辛而散,故佐以苦辛。火为水胜则心苦缓,故宜酸以收之。
少阴在泉,热淫所胜。
此言卯酉岁半以下热司于地,为燥火之气也。
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2)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
此火气奔动于中,乘肺及胃,金水受伤,阴阳争胜而上中下三焦俱病也。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此以水能制火,故治以咸寒也。甘胜咸,所以防咸之过。苦能泄,所以去热之实也。热越而不能敛,则以酸收之。热郁而不能散,则以苦发之。
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
此以火不胜金,而反为水气之寒者胜之也。甘胜水,热制寒,而又佐以苦辛,寒得苦而温,亦得辛而散也。火之正味,其补以咸。水之正味,其泻以咸。故可两平之。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
此以丑未岁半以上,湿化于天而言也。
民病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
此以水为土克,故诸病皆见于肾也。
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此以湿为土气,惟燥能胜,故治以苦热。酸从木化,用以制土。而必酸辛并用者,辛胜酸,所以防酸之过也。苦从火化,火能助燥。经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淡渗者,利窍以去湿也。
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此湿郁于上而成热也。治以苦温者,欲其燥。佐以甘辛者,取其汗。适复其故即止,戒过汗也。
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
此以湿土之化,而反为火之热气胜之也。苦寒以祛湿热,苦酸以泻木火。酸为木之正味,木位之主其泻以酸,木平则热亦散矣。
太阴在泉,湿淫所胜。
此言辰戌岁半以下,湿司于地,为寒湿之气也。
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3),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如(4)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结,腨如别(5)。
此以寒湿乘心,又土邪淫胜克水,而三焦及肾、膀胱俱为水脏,故皆病也。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此以燥能胜湿,故治以苦热也。酸从木化,所以制土;淡与甘同,所以益土,故佐以酸淡。又必苦燥淡泄者,除湿而使湿有去路也。
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
此以土不胜水,而反为火之热气胜之也。故以苦冷者抑木火之邪,而即佐咸以除已甚之热,甘以补已衰之土。平之以苦者,苦从火化,亦能温土,故可两平之。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
此以寅申岁半以上,火化于天而言也。
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
此金受火邪,水不能制,故诸病皆见于肺也。当与子午年诸病参看。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
此以火即热气,惟水能胜,与热淫同,故平以酸冷。酸能收逆气,寒能胜热气也。其佐甘苦者,甘以缓火之急,苦以泻火之实也。火盛则越,以酸收之。火郁则伏,以苦发之。而又必以酸复之者,恐发之过而未免伤气也。上文热淫所胜,当参观之。
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
此以相火之化,而反为水之寒气胜之也。治以甘热,甘能胜水,热能制寒也。佐以苦辛,寒得苦而温,亦得辛而散也。
少阳在泉,火淫所胜。
此言巳亥岁半以下,火司于地,为风火之气也。
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
此以热在下焦,故气血两见伤也。余与少阴在泉同候。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此以水气制火,故治以咸冷,与热淫同。苦能泄火,辛能散火,故以为佐。酸收苦发者,热越则敛之,热郁则散之也。
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
此以火不胜金,而反为水气之寒者胜之也。甘胜水,热胜寒。寒得苦而温,得辛而散。火之正味,其补以咸。水之正味,其泻以咸。故可两平之。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
此以卯酉岁半以上,燥化于天而言也。
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疝(6),妇人少腹痛,目眛(7)眦,疡疮痤痈。病本于肝。
此以木受金伤,故诸病皆见于肝也。
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此以燥为金气,惟火能胜,故平以苦温,苦从火化也。佐以酸辛者,以酸泻木而补金,即以辛泻金而补木也。苦下,专指肠胃燥结而言。
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此以燥金之化,而反为火之热气胜之也。辛寒所以泄热,苦甘所以泻火。
阳明在泉,燥淫所胜。
此言子午岁半以下,燥司于地,为火燥之气也。
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此以金邪淫胜,甲木受伤,故所见皆肝胆之病。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此以苦能降逆,故治以苦温。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是也。木受金伤,佐以甘缓辛,则木补金泻,两得之矣。肠胃燥结,非下不可,急下之法,非苦不可。
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
此以金不胜木,而反为火气之热者胜之也。燥金之性恶热而畏寒,故用平寒者以泻火。而佐以苦,即佐以甘,以甘能除大热也。金衰故用酸以补金位之弱,即用酸以收浮越之火,故可两平之。以和为利者,言不可过也。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
此以辰戌岁半以上,寒化于天而言也。
民病血变于中,发为痈疡,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衂,善悲,时眩仆,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8),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宁(9),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10),渴而欲饮。病本于心。
此寒水胜而邪乘,心火受寒伤,故诸病皆见于心也。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写之。
此以寒为水气,惟热能胜,热从火化也。然阴病恶燥,故必兼以辛润,辛从金化,水之母也。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此以寒水之化,而反为火之热气胜之也。咸冷以抑火,而又佐苦以泄火,辛以散火。
太阳在泉,寒淫所胜。
此言丑未岁半以下,寒司于地,为湿寒之气也。
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此以寒淫于下,肾、膀胱自伤其类,而水邪且上侮火府也。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写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此以土能胜水,热能胜寒,故治以甘热。甘从土化,热从火化也。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此以水不胜火,而反为湿气之热者胜之也。咸冷以抑火,甘以泻火,辛以散火也。苦从火化,而又为水之正味,故可两平之。
【注释】
(1)呻:《素问·至真要大论》作“伸”。
(2)(zhuō拙):颧骨。
(3)浑浑焞焞(tūn吞):形容耳中嗡嗡作响,混沌不清。浑浑,不清貌。焞焞,混沌不清貌。
(4)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作“似”。
(5)腨(shuàn涮)如别:《灵枢·经脉》作“腨如裂”。小腿肚有裂痛感。
(6)(tuí颓)疝:腹股沟斜疝。《素问·脉解》:疝,少腹肿也。”
(7)眛:《素问·至真要大论》作“昧”。
(8)腋肿:《素问·至真要大论》作“掖衝”。义同。王冰注:“阳气内郁,湿气下蒸,故心厥痛而呕血,血泄,鼽衄,面赤目黄善噫,手热肘挛掖肿。”
(9)宁:《素问·至真要大论》作“安”。
(10)炲(tái台):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