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 胀
一、概说
鼓胀是以腹部肿大膨胀为特征,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名,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续发症。这种病症又可分为鼓肠和腹水,所谓鼓肠即肠管内气体生成与吸收的机转发生障碍,因而有过剩气体积蓄于肠管之中,致使腹部膨胀的一种现象。一般说来,这种鼓胀是比较轻型的,在中医论鼓胀的文献上所说的气胀,就包括本症在内。所谓腹水则系由于心脏或肾脏疾患,或慢性腹膜疾患,或门静脉干被压迫、闭塞,及肝内门静脉各支被压迫等原因,致使腹腔内潴留多量液体而呈腹部水肿的一种现象。而在各种原因的腹水症中,尤以门脉性肝硬化的病例最为常见,门脉性肝硬化为肝脏的慢性弥漫性、变质性病变,由于肝脏结缔组织的增生与收缩,致影响门静脉循环而发生腹水。因此,从病理改变来说,这显然是一种难于治愈的疾病。我国古代医家在临诊时也曾经多次接触到这样的鼓胀病例,所以在不少的中医书籍上对本病的症状和预后都有所记载,例如:
《灵枢·水胀》曰:“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朱丹溪《丹溪心法》曰:“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其病胶固难于治疗,又名曰蛊,若蛊侵蚀之义。”
戴思恭《证治要诀》曰:“蛊与鼓同,以言其急实如鼓,非蛊毒之蛊也,俗谓之鼓胀,又谓之蜘蛛病,所感不同,止是腹大而急,余处皮肤如常……此病多以积渐而致,或是病后脏气未复,邪气乘虚。”
李梴《医学入门》曰:“若单腹肿大而四肢极瘦者名蜘蛛蛊……此属脾气虚极,本经自病,更难相生相制,乃真脏病也,不治。”
李中梓《医宗必读》曰:“若四肢不肿但腹胀者,名单腹胀,难愈。”
喻嘉言《医门法律》曰:“故不病之人,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不似水气散于皮肤面目四肢也,仲景所谓石水者,正指此也。”
张介宾《景岳全书》曰:“单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故,名曰鼓胀。又或以气血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亦名蛊胀。且肢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单腹胀……然病成单鼓,终非吉兆,必其伤败有渐,然后至此,使非尽扫尘纷,加意护理,则未有获免者矣。”
从以上文献对鼓胀、蛊胀、单腹胀等病症的记述,可以看出其内容并不是泛指的一般鼓胀或腹水,而是着重于记载门静脉所致的鼓胀病。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的医家们不可能从病理、解剖等方面对本症获得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他们能够指出这是一种慢性脏器衰败的疾患,并且能把它和一般的全身水肿分别开来,同时更能肯定了本病的严重性,这就算得上极其可贵的经验,截至目前,这些经验在中医临床上对鼓胀病的辨识仍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随证治疗
1.气胀之治法
由肠管积气所致的鼓胀,又可分为广泛性及局限性二种,前者腹部呈一般鼓胀,后者仅局部膨隆。惟无论何等气胀,其自觉症状皆有紧满不快感,腹满往往牵引胸胁,甚至腹痛、胸痛,如以手触按其鼓胀部分,则随按随起,宛如触按气囊。如以手叩其胀处,则可听到鼓音,凡此皆属气胀之特点。此外如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喘气、腹中雷鸣等,亦皆为气胀常有之现象。治疗本症的方法,应着重行气消胀、亢奋健胃,如厚朴七物汤、分气饮、木香化气汤、大建中汤等,皆为比较常用的方剂(处方附后)。
(1)厚朴七物汤
组成:厚朴八钱,甘草三钱,大枣三枚,枳实三钱,桂枝三钱,生姜五钱,大黄三钱。
主治:气胀实证。腹满,发热,大便不通,脉数有力。
(2)分气饮
组成:陈皮三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桔梗三钱,大腹皮三钱,苏梗三钱,枳壳三钱,白术三钱,山栀三钱,甘草一钱五分,生姜三钱,大枣两枚。
主治:气胀实证。胀连胸胁,精神倦乏,食欲不振,脉滑数。
(3)木香化气汤
组成:木香二钱五分,砂仁二钱五分,肉桂二钱五分,甘草一钱,茴香一钱,丁香一钱,青皮一钱,陈皮一钱,干姜一钱,莪术一钱,胡椒一钱,沉香一钱。
主治:气胀虚证。胸痞腹痛,精神倦乏,食欲不振,脉沉细。
(4)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三十粒,干姜一两,人参五钱,胶饴一两。
主治:气胀虚证。胸腹冷痛,腹中雷鸣,蠕动不安,脉微细。
2.腹水之治法
鼓胀之属于腹水症者,一般腹部皮肤紧张呈苍白色而有光泽,脐窝常消失,腹壁往往出现静脉怒张,尿量一般减少,以手触按腹水部份,即有波动发生,叩打腹水部分,则可听到重浊音。如腹水潴留过多时,心肺亦受压迫,而有心悸亢进、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发生,甚致患者不得安卧。针对上述症状,可知治疗腹水,首应以行水消胀为主,惟腹水病例,亦有阴、阳、虚、实之区别,必须加以辨识,然后才能分别使用通利、消瘀或温补等各种方法,已达到消除腹水的目的(关于阴、阳、虚、实各症的鉴别法,可参阅水肿之辨证,兹不重述)。如为全身水肿而兼有腹水者,其治法悉与治疗水肿相同,可随症选用治疗水肿诸方。如为单腹肿胀,其实者可直接采用通利逐水法,常用方剂如十枣汤、子龙丸、舟车神佑丸、下瘀血汤等(处方附后)。虚者切戒一味逐水,必须顾全正气,庶免耗损体力,以致难于挽救。可随症选用人参芎归汤、小温中丸、外台鳖甲丸等方(处方附后)。
(1)十枣汤
组成:芫花一钱,甘遂一钱,大戟一钱,大枣十枚。
主治:腹水实证。胀连胸胁,喘满气急,不得平卧。
(2)子龙丸
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共研细末,粬糊或炼蜜或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晒干,每服五至十丸,临卧时生姜汤送下。
主治:腹水实证。胀闷痰多。
(3)舟车神佑丸
组成:黑牵牛四两,大黄二两,甘遂一两,大戟一两,芫花一两,青皮一两,橘红一两,木香五钱,槟榔五钱,轻粉一钱。
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椒子大,每服五分,大便利三次为度。若一二次不通利,次日仍服,或六分七分,渐加至一钱,若服后大便利四五次或形气不支,则减其服,三分二分俱可,或隔二三日服一次,以愈为度,忌食盐酱。
(4)下瘀血汤
组成:大黄三钱,桃仁二钱,虫二钱,甘遂一钱。
主治:腹水实证。瘀血不行,结为石瘕,肚腹胀痛。
(5)人参芎归汤
组成:人参二钱五分,肉桂二钱五分,五灵脂二钱五分,乌药五钱,莪术五钱,木香五钱,砂仁五钱,甘草五钱,川芎七钱五分,当归七钱五分,半夏七钱五分。
上药挫细,每服一两五钱,加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紫苏四叶,水煎服。
主治:腹水虚证。四肢瘦削,腹壁青筋显露,脉沉微。
(6)小温中汤
组成:陈皮一两,半夏一两,神曲一两,茯苓一两,白术二两,苦参五钱,黄连五钱,香附一两五钱,针砂一两五钱(醋炒红),甘草三钱。
研为末,醋、水各一碗,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用白术六钱、陈皮一钱、生姜一片,煎汤吞下,虚甚者加人参一钱,忌盐。
(7)外台鳖甲丸
组成:鳖甲、芍药、枳实、人参、槟榔、诃黎勒、大黄、桂心、橘皮各等分,研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二服,微利为度。
主治:腹水虚证。胀满气急,胸胁痞痛,肌肉瘦削,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