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沙龙(第六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血证神方

黄 煌

发表于:2010-03-04


一清胶囊是经方泻心汤的现代制剂。

泻心汤是一张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方,相传在古代的《汤液经》中已有记载。刘渡舟先生认为,早在《史记》中就有使用本方治疗疾病的医案记载,那时称本方为“火齐汤”。据说,齐国郎中令因三日二便不通而致“涌疝”,服用本方后,“一饮得前溲,再饮得大溲,三饮而痊愈”。张仲景用本方治疗吐血衄血,因为许多患者都伴有心下的痞满不适,而此方能有效地消除“心下痞”,所以称这张方子为“泻心汤”。

后世也沿用其治疗出血,效果灵验。 《本事方》载“三黄散”治衄血无时,即大黄一两,黄连、黄芩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清代医家陈修园说: “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其效在生大黄之多以行瘀也。”唐容川说: “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得力于大黄一味,逆折而下,兼能破瘀逐陈。”

现代经方家胡希恕也说:“本方治吐血衄血如神。”古代医家用本方止血的案例俯拾皆是。

酒客大吐狂血成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为病,予大黄六钱,黄芩、黄连各三钱,一剂而止,二剂脉平。(《吴鞠通医案》)

光禄张淑人下血,烦躁作渴,大便重坠,后去稍缓,用三黄汤加大黄至四两方应,后又用三黄汤二十余剂而愈。此等元气,百中无一二。 (《名医类案》)

一妇患逆经,初则吐衄,后眼、耳、十指头皆出血,至于形体麻木,手足强直,投以泻心汤,不出十日而血止。(《芳翁医谈》)

周某,患痔,服术家彭某丹药如红升、三仙之类,口破流血,驯至头面,牙龈、上下唇皆肿,舌亦硬痛,不能言,僵卧床褥,涎沫从口角奔流满地,臭不可闻,问亦不能答,米饮不入已两日矣。为疏大黄黄连泻心汤,照古法以麻沸汤渍之,进二服而痊。(《遁园医案》)

《建殊录》载一积年吐血患者,大抵每旬必一动。丙午秋大吐,吐已,则气息顿绝。迎众医救之,皆以为不可为也。于是家人环泣,谋葬事。先生适至,亦使视之,则似未定死者。因著绵鼻间,犹蠕蠕动,乃按其腹有微动,盖气未尽也。急做三黄泻心汤饮之。须臾腹中雷鸣,下利数十行,即寤。出入二十日所全复故,而后十余年未复发。

雍乾 发表于:2010-03-04

实证、热证、暴证得出血,多用釜底抽薪法,即方证学三黄泻心汤证。需脉证合参!

蝳蠴強 发表于:2010-03-04

奈何现在医生只知其治便秘!

水手 发表于:2010-03-08

黄教授:古籍中是否有记载泻心汤治疗“金刃外伤”所致出血的?

在下考虑,泻心汤适合“血热妄行”的出血,应不包括“金刃外伤”吧?

按照西医生能懂的理论,考虑泻心汤是否是通过清除内毒素而治疗内毒素所致的血管损害和血流改变;并非通过促进血凝啊,促进血小板聚集之类的机制啊,否则就该对“金刃外伤”出血也有效。

在下希望能从机制方面解释清楚经方的作用,以帮助西医医生合理选择经方,因为西医生习惯从机制出发来诊病和治疗。

黄煌 发表于:2010-03-08

西医生习惯从机制出发诊病和治病,经方医生习惯从证出发诊病和治病。泻心汤证以出血、烦热、烦悸、心下痞为方证,如金刃外伤而出血不止,或其人见烦热、悸、痞者,也可使用。不过从临床看,泻心汤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多,而用于外伤出血的少。但若颅内出血,虽是外伤,用泻心汤的机会也是有的。

Gaogefei 发表于:2010-03-08,

1月4日正好遇到一例泻心汤案。

患者,女,47岁。鼻衄三天。头晕,眠差,流虚汗,怕冷,喜热饮,胃胀痛,小便频。月经正常。舌鲜红,少苔,脉弦。

处方:生大黄3g,黄连3g,黄芩10g,生地黄10g。5剂。

沸水泡10分钟,日服3剂,每剂药只泡1次。

二诊(1月7日):鼻衄止,头晕减轻,胃胀消除。舌淡胖,苔薄黄,脉左弦右缓。

处方:制附子10g,党参12g,干姜10g,漂白术12g,炙甘草6g,生黄芪15g。7剂。

后未来诊。问其子如何?告之一切正常!

初诊后,曾和仆本恨人兄谈到此案,兄言当用附子泻心汤,因舌鲜红,但我不敢用。二诊居然虚象尽露,佩服仆本恨人兄的高见,此案乃我第一次用泡服药的方法,很得意。

香附米 发表于:2010-05-24

《汉药神效方》载惠美宁固曰:衄血,用诸药无效者,用泻心汤加荆芥二钱,有奇效。本人治岳母血小板减少引起的鼻衄、呕血、下肢紫斑,用三黄片加八珍颗粒同服,亦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