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美容祛斑灸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美容祛斑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最早的美容方法就是洗脸,其后发展为面部敷粉美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面脂、唇脂与发脂,其后,随着人类对美容要求的提高,开始通过医学的手段以达到美容的目的。

中医美容中针灸美容的方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说文解字》曰:“砭,以石刺病也。”据文献资料记载,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用砭石治疗头面部皮肤的疾病,这是针灸治疗损容性疾病的雏形。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经络学文献,其中就对黧黑斑一病做了论述,表明当时已采用灸法治疗损容性疾病,开创了美容祛斑灸法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第一本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它从整体观出发,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人的头面五官、颜面肤色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着密切联系。《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其华在面”“肺主皮毛”……强调了脏腑、经络、气血与面容的关系,为灸法美容保健与治疗损容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发展并确定了349个腧穴的位置、主治、操作等内容,并在腧穴下注明了艾灸的壮数。《针灸甲乙经》中记载了很多有美容和治疗损容性疾病作用的腧穴,为后世美容保健起到了推动作用。

隋唐时期,灸法颇为盛行,已有专门的“灸师”之称,灸法的种类与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有很多针灸美容与养生保健的内容,其中记载的“面药”“妇人面药”,是中医美容方剂的最早记载,开创了中药面膜美容的先河,为研究中医面部美容制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有唐代中医学家王焘在其所著的《外台秘要》中,介绍了灸法在美容保健中的应用,为灸法美容的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宋代非常重视中医美容,在《太平圣惠方》中载有美容方187首,治疗损容性疾病方400余首,体现了中医美容内外兼治的整体观。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重新考订明堂经穴,于1026年绘制成《铜人针灸图经》,使医者按图取穴、按穴治病。其设计制作的两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使针灸学有了直观的模具,也为针灸美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促进了针灸美容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窦材的《扁鹊心书》中还记载了养颜润面的窦材灸法,极大丰富了针灸美容的内容。

金元时期灸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贡献在“热证可灸”方面。刘守真明确指出,灸法有“引热外出”“引热下行”的作用,也说明了灸法可用于热证所致的损容性疾病的治疗。张元素的脏腑辨证学说,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朱丹溪的相火论、阳有余而阴不足论,均对应用灸法美容从脏腑入手、从脾胃调理、以平衡阴阳为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元代名医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提出“阴虚疾势困重……则灼艾法为良”,书中所载针灸治疗的56个病症中,灸疗占十之八九,其中涉及灸疗美容保健的内容也有十之一二。元代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补充任督二脉为十四经,对任督二脉在美容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清时期针灸学家辈出,灸法论著颇丰,是针灸学发展的鼎盛时期,针灸美容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对雀斑、黧黑斑、黑子、酒渣鼻等损容性疾病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介绍了百余味美容药物,对中医美容做出了很大贡献。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强调针灸并用,是《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大的总结。《针灸大成》中论述了很多治疗损容性疾病的方法,如针刺丝竹空穴治疗倒睫、灸合谷穴治疗口眼斜等,为针灸美容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推动了针灸美容学的发展。

晚清时期,道光皇帝等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均非奉君之所宜”,禁止太医院等官方机构用针灸治病。民国时期,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在医学上有西医替代中医之趋势,并有“废止中医”之流的抵制,使针灸疗法逐渐走向衰退,针灸美容也是一样。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掘祖国医学遗产,制定了一系列中医政策与发展措施,使针灸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与应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设置了针灸专业与专科,并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针灸医疗、科研、教学等诸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针灸美容事业也获得了新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针灸美容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中医药院校开设了中医美容或针灸美容专业,形成了新的针灸美容人才队伍,使针灸美容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针灸美容的疗效也得到了充分认可,深受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进入21世纪,人们追求健康,寻求自然美,渴望回归自然,灸法美容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