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头针技术
头针技术,是在中医学针灸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原理,在头皮相关区域进行针刺,刺激脑的体表投影区及其邻近腧穴,达到调节皮层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的医疗技术。
妇科常用于:原发性痛经 (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崩漏)、子宫脱垂 (阴挺)等疾病的治疗。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选用直径0.35mm,长40~50mm的毫针。
(二)基本操作方法
1.选体位 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
2.消毒 选好穴位,皮肤常规消毒。
3.进针
(1)进针角度 一般宜在针体与皮肤成30°角左右进针,然后平刺进入穴线内。
(2)快速进针 将针迅速刺入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根据不同穴线刺入不同深度。
(3)进针深度 进针深度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处方要求决定。一般情况下,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针体平卧,进针3cm左右为宜。
4.行针 (图1-7)
(1)捻转 在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术者肩、肘、腕关节和拇指固定不动,以保持毫针相对固定,食指第一、二节呈半屈曲状,用食指第一节的桡侧面与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持住针柄,然后食指掌指关节做伸屈运动,使针体快速旋转,要求捻转频率在90次/分钟左右,持续2~3分钟。
(2)提插 手持毫针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将针向内推进3cm左右,保持针体平卧,用拇、食指紧捏针柄,进行提插,指力应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如此反复操作,持续3~5分钟。提插的幅度与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图1-7 头针行针示意图
5.留针
(1)静留针 在留针期间不再施行任何针刺手法,让针体安静而自然地留置在头皮内。一般情况下,头针留针时间宜在15~30分钟。如症状严重、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者,可留针2小时以上。
(2)动留针 在留针期间内,间歇重复施行相应手法,以加强刺激,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即时疗效。一般情况下,在15~30分钟内,宜间歇行针2~3次,每次2分钟左右。
6.出针 先缓慢出针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拔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二、禁忌证
1.头部颅骨缺损处或开放性脑损伤部位,头部严重感染、溃疡、瘢痕者。
2.患有严重心脏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贫血、急性心肌炎症和心力衰竭者。
3.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血管意外引起昏迷、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
三、注意事项
1.留针时针体应露出头皮,不宜碰触留置在头皮下的毫针,以免折针、弯针。如局部不适,可稍稍退出0.1~0.2寸。对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但需要留针时间较长者,应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2.行针捻转时应注意观察,防止晕针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精神紧张、过饱、过饥者应慎用,不宜采取强刺激手法。
3.头皮较紧密部位常易遗忘所刺入的毫针,起针时需反复检查;头皮血管丰富,注意防止出血。
4.头针长时间留针,并不影响肢体活动,在留针期间可嘱患者配合运动,有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四、适用的常见妇科疾病
(一)原发性痛经 (痛经)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顶中线、顶旁3线 (双侧)。
【操作】各线沿头皮进针,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分别行提插手法1~3分钟。然后留针15~30分钟,期间行气2~3次,每次2分钟左右。每日或者隔日1次,7~10天为1疗程。或在月经前6~7天开始治疗,一直治疗到月经结束,连续治疗几个月经周期。
(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崩漏)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顶中线、额旁3线 (双侧)。血热者加用额中线、额旁1线 (右侧),气虚者加用额旁2线 (双侧),气滞者加额中线。
【操作】各线沿头皮进针,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分别行提插手法1~3分钟。然后留针15~30分钟,期间行气2~3次,每次2分钟左右。每日或者隔日1次,7~1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三)子宫脱垂 (阴挺)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顶中线、额旁3线 (双侧)。
【操作】各线沿头皮进针,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小幅度快速捻转,频率为每分钟200次,每次行针5~8分钟,留针2~4小时,期间行针1~4次。每日或者隔日1次,7~10天为1疗程。
参考文献
[1]刘未艾,章薇.头针疗法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2]王朝阳,睢明河,王琤.头针运动疗法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3]贾怀玉,李巧菊,王端义.头皮针治疗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4]罗颂平.中医妇科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司徒仪.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