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八节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是以一指禅推法、img法、按法、揉法、擦法等手法作用于全身各部体表,刺激皮部 (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经筋 (包括筋膜、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使皮部受到良性刺激或使经筋张力发生改变的推拿医疗技术。皮部经筋推拿技术作用于皮部,有舒缓放松、镇静安神、调理气血等功效;作用于经筋,有舒筋解痉、松解粘连、理筋活血等功效。

妇科常用于:原发性痛经 (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绝经综合征 (绝经前后诸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妇人腹痛)、急性乳腺炎 (乳痈)、产后身痛(产后痹)等疾病的治疗。

一、常用基本操作方法

(一)一指禅推法

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通过前臂的往返摆动带动拇指做屈伸运动的手法。肩、肘关节放松,拇指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的横向摆动运动,带动拇指掌指关节或拇指指间关节做有节律的屈伸运动。每分钟操作120~160次。动作要求 “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一指禅推法操作时,往往边推边根据临床需要沿一定的方向移动,要求摆动的频率较快而移动的速度较慢,称为“紧推慢移”。如以指端操作,其接触面最小,易于施力,刺激相对较强;而如以螺纹面操作,则接触面相对较大,刺激亦相对较平和,两者多用于躯干部及四肢部的经络腧穴 (图1-14)。

img

图1-14 一指禅推法

(二)img

以手背面在施术部位进行不间断的往返滚动的手法。手指自然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余指屈曲的角度则依次减小,如此则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使之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附着于施术部位上,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使手背面偏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不间断的往返滚动。每分钟操作120~160 次 (图1-15)。

img

图1-15img

(三)摩法

用手指掌面或手掌在体表做环形运动的手法。

1.指摩法 手指自然伸直,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腕关节略屈,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掌面着于施术部位,前臂做主动摆动,通过腕关节带动手指在体表做环形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均可,每分钟操作100~120次。

2.掌摩法 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将手掌平置于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摆动,通过腕关节,带动手掌在体表做环形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均可,每分钟操作100~120次 (图1-16)。

img

图1-16 掌摩法

(四)抹法

用拇指螺纹面或手掌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皮肤表面做任意方向移动的手法。

1.指抹法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皮肤表面做任意方向移动的手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面紧贴于施术部位上,余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拇指主动运动,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或弧形曲线的移动。即或做拇指平推然后拉回,或做分推、旋推及合推,可根据施术部位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但用力较推法为轻。如果直接在皮肤上操作,需要涂抹介质,各种抹法均要遵循这一要求。

2.掌抹法 用手掌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皮肤表面做任意方向移动的手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紧贴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掌面,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或弧形曲线的移动。

(五)拿法

拇指与其余手指的掌面相对用力,捏住并提起皮肤和经筋等软组织的手法。三指拿法常用于颈项部及四肢部,五指拿法还可用于头部。

1.三指拿法 拇指与食、中二指掌面相对用力,捏住并提起皮肤和经筋等软组织的手法。腕关节适度放松,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二指掌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的皮肤等软组织,捏紧后将皮肤等软组织上提再慢慢放下,再捏紧、提起、放下,反复操作。操作时,所捏住的皮肤等软组织,在放下时不可完全放松,手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捏住受术部位。

2.五指拿法 拇指与其余四指掌面相对用力,捏住并提起皮肤和经筋等软组织的手法。腕关节适度放松,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掌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的皮肤等软组织,捏紧后将皮肤等软组织上提再慢慢放下,再捏紧、提起、放下,反复操作。操作时,所捏住的皮肤等软组织,在放下时不可完全放松,手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捏住受术部位 (图1-17)。

img

图1-17 五指拿法

(六)搓法

用双手掌面置于肢体两侧做交替搓动的手法。以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两侧,令患者肢体放松,前臂与上臂部主动施力,做相反方向的较快速搓动,并同时做由上而下移动或上下往返运动。搓法具有明显的舒松肌筋、调和气血的作用。常用于四肢和胸胁部、背部,尤以上肢部应用较多,常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

(七)拨法

以拇指或肢体其他部位深按于施术部位,垂直肌束、肌腱或韧带走行方向进行单向或往返的推动的手法。拇指伸直,以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助力,拇指下压至一定的深度,再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成垂直方向的单向或来回推动。若单手指力不足时,亦可以双手拇指重叠进行操作。除拇指以外,也可用其他手指指端、指间关节或肘等部位施力。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 (图1-18)。

img

图1-18 拨法

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上述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单独或复合运用,也可以选用属于皮部经筋推拿技术的其他手法,比如按法、揉法、擦法、推法、拍法、捏法、掐法、拧法、弹法、刮法、弹拨法、抖法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禁忌证

1.诊断尚不明确,有精神疾病且不能合作者。

2.伴有严重心、脑、肺疾病者。

3.伴有出血倾向,局部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者。

4.孕妇及行经期妇女禁用。

三、注意事项

1.饭后1小时不宜接受推拿治疗,推拿前应排空小便。

2.首次推拿后可出现皮肤刺激性疼痛,若皮肤疼痛感明显,可用温热水冲洗而缓解,也可不用任何处理,1~2天后该皮肤刺激性疼痛就自行消失。

3.掌握正确的取穴和操作方法,推拿手法的次数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四、适用的常见妇科疾病

(一)原发性痛经 (痛经)

【适宜证型】

1.气滞血瘀证 乳房胀痛连及两胁,疼痛拒按,经色紫暗有块。

2.寒湿凝滞证 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手足欠温,小便清长。

3.湿热瘀阻证 小腹灼热胀痛,拒按,经色暗红,质稠有块。

4.气血虚弱证 心悸气短,少寐多梦,神疲体倦,月经量少,色淡,质稀。

5.肝肾亏虚证 两乳作胀,腰膝酸软,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

【穴位】

主穴 气海、关元、肾俞、八髎。

辨证加减

1.气滞血瘀证 加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太冲。

2.寒湿凝滞证 加命门、血海、三阴交。

3.湿热瘀阻证 加中极、膀胱俞、委中、阴陵泉、三阴交、蠡沟。

4.气血虚弱证 加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督脉。

5.肝肾亏虚证 加肝俞、命门、膀胱经第一侧线、涌泉。

【操作】

基本操作

1.用掌摩法顺时针方向摩小腹,时间约5分钟。

2.用掌揉法顺时针方向揉小腹,时间约5分钟。

3.用一指禅推法推气海、关元,每穴约2分钟。

4.用img法施于腰骶部约5分钟。

5.用拇指按揉肾俞、八髎,每穴约2分钟。

6.用擦法擦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辨证加减

1.气滞血瘀证 用掌平推法由腋后向前平推两胁肋,自上而下慢慢移动,反复5~8遍;用拇指按揉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太冲,每穴约1分钟。

2.寒湿凝滞证 用拇指按揉命门约1分钟;用掌擦法横擦腰部,以透热为度;用拇指按揉血海、三阴交,每穴约1分钟。

3.湿热瘀阻证 用一指禅推法推中极,约1分钟;拇指按揉法按揉膀胱俞、委中,每穴约1分钟;用拇指按揉阴陵泉、三阴交、蠡沟,每穴约1分钟。

4.气血虚弱证 用掌摩法顺时针方向摩上腹部,约5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推中脘、天枢、足三里,每穴约2分钟;用拇指按揉脾俞、胃俞,每穴约1分钟;用掌擦法直擦督脉及左侧背部,以透热为度。

5.肝肾亏虚证 用拇指按揉肝俞、肾俞、命门,每穴约2分钟;用掌擦法直擦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横擦腰骶部、直擦涌泉,以透热为度。

经期前一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个月。

(二)闭经

【适宜证型】

1.气滞血瘀证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胸胁胀痛。

2.痰湿阻滞证 月经数月不行,白带量多、质稠,形体肥胖。

3.气血虚弱证 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头晕眼花,心悸气短。

4.肝肾不足证 年逾18周岁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至经闭,素体虚弱,腰酸腿软。

【穴位】

主穴 气海、关元、中极、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膀胱经、肝俞、肾俞、督脉。

辨证加减

1.气滞血瘀证 加期门、章门、太冲、膈俞、三焦俞。

2.痰湿阻滞证 加中脘、膻中、脾俞、胃俞、八髎。

3.气血虚弱证 加脾俞、胃俞、肺俞、心俞。

4.肝肾不足证 加气冲、阳陵泉、阴陵泉、涌泉、命门、八髎。

【操作】

基本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右侧,用掌揉法在小腹部操作,手法要求沉稳缓慢,时间5~8分钟,以小腹内有温热感为度;用一指禅推法在气海、关元、中极操作,时间2~3分钟;拿揉下肢3遍,同时点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掌按法在腰部脊柱两旁膀胱经上操作2~3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或点按肝俞、肾俞每穴半分钟或以酸胀为度,并直擦背部督脉20次。

辨证加减

1.气滞血瘀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掌揉法揉下腹部,以下腹部、会阴部有热感为度;再用一指禅推期门、章门、太冲穴各2分钟;最后用掌擦法擦两胁肋部,自上而下,每次2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以掌纵向推擦其腰骶部,以热为度,并用禅推法推膈俞、肝俞、三焦俞穴各2分钟。

2.痰湿阻滞证

(1)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分开,医者用掌擦法擦大腿内侧,以热为度;再用掌按法持续按压中脘穴2分钟;用掌摩法摩下腹部,以下腹部、腰部、会阴部有热感为度;最后用拇指点按膻中穴2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指面擦法擦左侧背部及腰骶部位,以热为度;再用禅推法推脾俞、胃俞、八髎穴各1分钟。

3.气血虚弱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双手指深沉缓和有力提拿小腹部肌肉15次;再用掌擦法斜擦小腹部,以小腹部有热为度;最后用拇指揉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穴各2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背部督脉经及左侧脾俞、胃俞部位;再用禅推法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各1分钟。

4.肝肾不足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上下往复摩揉任脉2分钟;再用掌按法持续按压关元穴2分钟;最后用拇指按揉血海、三阴交、气冲、阳陵泉、阴陵泉穴各1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按揉涌泉、肾俞、命门穴,用力稍大,各穴2分钟;用指面擦法擦八髎穴,以热为度;最后用手指自上而下捏脊5遍。

(三)月经不调

【适宜证型】

1.血热证 经行先期,经量多而色红,口干,面红,心烦。

2.寒凝证 经行后期,经量少而色暗有块,少腹冷痛。

3.气虚证 经行先期,经量多而色淡,乏力,纳少,便溏。

4.血虚证 经行后期,经量少而色淡,腹冷喜暖,面白无华。

5.气滞证 经行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常叹气。

【穴位】

主穴 中脘、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阴陵泉、膀胱经第1侧线、命门、八髎。

辨证加减

1.血热证 加大椎、曲池、神门、涌泉。

2.寒凝证 加肩井。

3.气虚证 加关元。

4.血虚证 加脾俞、胃俞。

5.气滞证 加膻中、章门、期门。

【操作】

基本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指禅推法作用于中脘、气海、关元、中极穴,每穴1~2分钟;掌摩法顺时针方向摩小腹5分钟;拿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阴陵泉等穴,每穴1~2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以一指禅推法作用于背部两侧膀胱经第1侧线,重点在脾俞、肝俞、肾俞穴,往返治疗5分钟;按揉命门、八髎穴,每穴1~2分钟;在背部由下向上捏脊,往返3遍。

辨证加减

1.血热证

(1)按揉大椎穴1~2分钟;掌擦法擦大椎穴,以透热为度。

(2)点按曲池、神门穴,每穴1分钟。

(3)搓擦涌泉穴1分钟。

2.寒凝证

(1)拿肩井穴5~10次。

(2)掌推法沿脐分推腹部,以透热为度。

3.气虚证

(1)顺时针摩腹5分钟。

(2)掌振法振关元穴1~3分钟。

4.血虚证

(1)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每穴1分钟。

(2)掌擦法横擦背部脾俞、胃俞穴处,以透热为度。

5.气滞证

(1)点按膻中穴1分钟。

(2)按揉章门、期门穴,每穴1~2分钟。

(3)搓擦两胁肋,以透热为度。

(四)绝经综合征 (绝经前后诸证)

【适宜证型】

1.肾阴虚证 绝经前后,月经量少或多,色红,阴道干涩,腰酸背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口干便秘,或皮肤瘙痒如虫行。

2.肾阳虚证 绝经前后,月经量少或多,色淡,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头目晕眩,腰膝酸软,心悸健忘,面浮肢肿,食欲差,大便稀。

3.肾阴阳俱虚证 绝经前后,月经量少或多,乍寒乍热,头晕耳鸣,健忘汗出,腰背冷痛。

【穴位】

主穴 百会、太阳、天突、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气海、关元、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长强、命门、涌泉。

辨证加减

1.肾阴虚证 加中极、神门、四神聪。

2.肾阳虚证 加膈俞、神门、肩井。

3.肾阴阳俱虚证 加涌泉。

【操作】

基本操作

1.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尖掐按其百会穴2分钟;再将两手拇指置于前额正中处,自内向外抹至太阳穴,重复进行2分钟;最后用两手小鱼际从太阳穴向下擦至颊部,再向上擦至太阳穴,反复进行2分钟。

2.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手掌顺时针、逆时针按摩小腹各50次;用手掌自天突穴始,沿两乳中间向下推至脐部,反复数次,以热为度;患者两下肢自然分开,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用力从大腿内侧向下捏拿至内踝,往返来回3分钟,重点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穴上;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太冲、气海、关元穴各2分钟;用掌擦胁肋部3分钟。

3.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指腹端点揉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长强穴各1分钟;用掌擦法擦命门穴3分钟;用手掌尺侧面擦两足底涌泉穴各3分钟。

辨证加减

1.肾阴虚证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拇指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的心俞、肝俞、肾俞穴重点点按,以酸胀为度,时间3~5分钟。

(2)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在太溪、三阴交、中极穴用拇指按揉法操作,潮热者加按揉照海,时间3~5分钟。

(3)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点按神门、四神聪穴,时间2~3分钟。

2.肾阳虚证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拇指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的心俞、膈俞穴重点点按,以酸胀为度,时间2~3分钟。

(2)纳少便溏加按脾俞、胃俞,酸胀为度,时间1~2分钟;失眠多梦加按揉神门穴,时间1分钟。

(3)患者取坐位,拿揉肩井穴5~8遍。

3.肾阴阳俱虚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振法振小腹部3分钟,以腹腔内透热为佳。

(2)拿揉大腿内侧3遍,以酸胀为宜。

(3)用小鱼际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五)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妇人腹痛)

【适宜证型】

1.湿热蕴结证 小腹灼热胀痛、拒按,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身体困倦。

2.寒湿凝滞证 下腹冷痛拒按,得热则减,形寒肢冷。

3.气滞血瘀证 下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乳房胀痛。

【穴位】

主穴 曲骨、横骨、水道、带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丘墟、太溪、水泉、膈俞、肝俞、胃俞、关元俞、胞肓、命门、八髎、督脉。

辨证加减

1.湿热蕴结证 加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行间、脾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

2.寒湿凝滞证 加关元、神阙、地机、血海、脾俞、三焦俞、膀胱俞、长强。

3.气滞血瘀证 加气海、地机、太冲、脾俞、三焦俞。

【操作】

基本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按顺时针方向掌揉小腹或摩腹,时间5~8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或点按曲骨、横骨、水道、带脉各半分钟,如下腹部有包块,可用掌振法操作;用拇指点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丘墟、太溪、水泉各半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img法在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治疗,同时用拇指按揉膈俞、肝俞、胃俞、关元俞、胞肓,以酸胀为度,时间约5分钟;用鱼际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命门、八髎穴,各10~20次或以透热为度。

辨证加减

1.湿热蕴结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或揉气海、关元穴至耻骨联合处;用掌按揉腹部3分钟;用指擦法擦大腿外侧,以热为度;用拇指点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行间穴各2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以拇指外侧缘自下而上反复擦督脉,以热为度;用禅推法推两侧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穴各1分钟。

2.寒湿凝滞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掌摩法以关元为中心,顺时针、逆时针按摩小腹各100次;用掌擦法,双手斜向擦小腹部,以热为度;用掌按法持续按压神阙穴3分钟;用拇指按揉两下肢地机、血海穴各2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指擦法直擦腰骶部,以热为度;用拇指按揉膈俞、肝俞、脾俞、三焦俞、膀胱俞、八髎、长强穴各1分钟。

3.气滞血瘀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掌按法持续按压气海穴3分钟;用掌揉法反复揉动小腹2分钟;用掌擦法擦两侧胁肋部2分钟,以有热感为度;用拇指按揉两下肢地机、太冲穴各2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按揉两侧膈俞、肝俞、脾俞、三焦俞、八髎穴各1分钟。

(六)急性乳腺炎 (乳痈——未成脓期)

【适宜证型】

肝胃不合证 乳房肿胀触痛,皮色红赤,结块或有或无,乳汁排泄不畅,伴有形寒、发热、周身骨节酸痛等。

【穴位】天溪、食窦、屋翳、膺窗、乳根、肝俞、脾俞、胃俞、膻中、气海、中脘、风池、肩井、曲池、合谷。

【操作】

1.患者取坐位,医者用一手托乳房,另一手四指从胸骨旁、锁骨下和腋下不同方向,紧贴皮肤抹至乳晕部,每一方向抹10次;再用五指指腹松弛地抓住乳头晕部,反复推进拿出,至乳头堵塞物排出、排净。然后以掌从乳上方开始沿上臂内侧向手指方向擦5分钟;再用拇指点按两侧风池、肩井、双手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2.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拇指按揉患乳四周穴位、天溪、食窦、屋翳、膺窗穴各1分钟,力度由轻到重。

3.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禅推法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在肝俞、胃俞加用按法,反复操作5分钟。

(七)产后身痛 (产后痹)

【适宜证型】

1.气血亏虚证 产后身体、腰部、下腹隐隐作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

2.寒湿凝滞证 产后形寒肢冷,身体、腰部、下腹冷痛拒按,得热则减,喜热饮。

3.肝郁气滞证 产后身体、腰部、下腹胀痛,烦躁易怒,乳房肿痛或胸胁胀痛。

【穴位】

主穴 曲骨、横骨、水道、带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膀胱经第一侧线、膈俞、肝俞、胃俞、关元俞、督脉、命门、八髎。

辨证加减

1.气血亏虚证 加关元、气海、神阙、涌泉、委中。

2.寒湿凝滞证 加肾俞。

3.肝郁气滞证 加章门、期门、中极、归来、阳陵泉、太冲、脾俞。

【操作】

基本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按顺时针方向掌揉小腹或摩腹,时间5~6分钟;用一指禅推法或点按曲骨、横骨、水道、带脉各半分钟;用拇指点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各半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或img法在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治疗,同时用拇指按揉膈俞、肝俞、胃俞、关元俞,以酸胀为度,时间约5分钟;用鱼际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命门、八髎穴,各10~20次或以透热为度。

3.四肢关节疼痛可在阿是穴处按揉,手法以轻柔手法为主,得气为度。

辨证加减

1.气血亏虚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单掌贴于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按摩5分钟;用拇指点按关元、气海、神阙穴各2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手小鱼际擦两足底涌泉穴,以热为度;用拇指点按两下肢委中穴各2分钟。

(3)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膝、屈髋,继而交替伸直、屈曲,做凌空蹬车动作,量力而行。

2.寒湿凝滞证

(1)患者取仰卧位,四肢自然分开,医者用掌根擦四肢内侧面,以热为度。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肾俞、命门穴各2分钟;用指擦法自上而下直擦督脉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以热为度。

3.肝郁气滞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拇指点按章门、期门、中极、归来、阳陵泉、太冲穴各2分钟;用双手分推法分推两侧胸胁部,以热为度;用掌摩法单掌逆时针摩腹5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膈俞、肝俞、脾俞穴各2分钟。

参考文献

[1]王之虹,于天源.推拿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宋柏林,于天源.推拿治疗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范炳华.推拿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