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篮球运动的指导原则
一般认为,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是指遵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结合卫生、安全等多种因素,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以培养活动的习惯和兴趣、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要完成好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任务,必须要了解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意义和特点,把握好活动原则,提出合理有效的指导和实施策略,保障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开展。
开展幼儿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好身体全面发展原则、适量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和多样性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适量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循序渐进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从实际出发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组织活动的实际需要;多样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及身体发展的规律。
儿童每天都需要有奔跑、攀爬、跳跃的机会来释放能量和满足运动的需求。这些需要主要体现在自由的运动中,不局限于特定和固定的时间、空间。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既要提供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自由运动的机会,也要提供定期、固定的由家长、幼儿园教师和社会服务机构人员看护和计划的运动时间,这是很重要的。结合幼儿篮球的特点,在认识以上活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具体实施与指导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是指组织幼儿进行幼儿篮球活动时,选择的内容、形式、方法、目标及场地、器材等,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和身心相适应。幼儿体育活动教育原则上应协调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它应该限于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能超出。为什么幼儿篮球经常通过游戏活动来进行?为什么通过与其他器械配合组织幼儿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让他们探究乐趣,幼儿篮球活动应该总是包括一些令人惊喜和出乎意料的方式(比如用非常规的方式来使用)。同时,幼儿也喜欢自己信任、熟悉的人或物,它们能给幼儿带来秩序感和结构感。篮球运动游戏的快乐对于幼儿来说是处于优先地位的。一个充满乐趣、快乐的氛围,幼儿在其中能够面对弱点,不怕被嘲笑或在活动中被排斥,这样的氛围将持续地将幼儿引向一种对自己的身体和能力信任的积极态度,帮助幼儿成长。
二、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场地上,还表现在目标、内容、形式、材料等方面。活动的内容可以开放,活动的过程可以开放,活动的时间可以开放,活动的空间可以开放,师幼关系和教师角色也可以呈开放性。如幼儿篮球活动可以在室外球场、室内活动室、本班教室进行,也可以在走廊、门厅进行;可以在幼儿园、家庭进行,也可以在社区进行。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之一。丰富、良好的环境刺激,可以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促进幼儿积极探索。要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体育活动的设备和器材、开放适宜的活动空间,创造开放的物质环境,每天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种篮球活动,保证篮球活动的时间和机会。
三、自愿性和自觉性原则
自己能做决定意味着有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这既涉及运动的一般参与,也涉及在运动游戏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或能够用另一种器具加以组合。儿童应该有自己的决定行为和赞成、反对某种运动或角色的可能性。必须在儿童身上首先发展这些能力。他们既不能被过分要求做超出能力范围的决定(比如决定空间太大而他们认识不到限制),也不能通过安排和指示减少他们做决定的可能。
参与运动对儿童而言基本上是自由的。在信任篮球和游戏环境的情况下,家长或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儿童做出选择,是否和如何参与游戏。一些儿童,尤其是幼小的儿童,首先需要一点时间去观察、观望,然后才会全身心参与其中。家长或幼儿园教师可以鼓励儿童,但不要试图去说服甚至强迫。只有儿童自愿进行的运动才可能对其独立性发展有所帮助。
自愿的行为对儿童而言是自我发展的前提。这样儿童就会具备自己抓住想法并承担自身行为的责任感。他们经常体验到,父母会迅速介入每个问题,为他们解决所有困难。这样儿童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消极态度,他们相信其他人都会帮助他们,不需要他们承担责任或做出决定。
主动选择运动的类型或器械对儿童的特征有一定要求。家长或幼儿园教师应该致力于拓展儿童的运动可能性,增加儿童选择篮球的可能性,激发其新的想法,鼓励他们参与群体游戏。
四、以体验为导向原则
教师或家长提供的活动应该以儿童的直接体验为导向。幼儿体育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使幼儿获得学习的成效和成功的体验。体验可以帮助幼儿学习,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篮球游戏有很大的存在价值,尤其是带故事情节的篮球游戏,可使幼儿得到更深刻的体验,推动幼儿动作和能力的发展。篮球游戏的情境经常和复杂的动作联系在一起,器械被儿童重新赋予象征意义。一些故事性游戏实现了儿童对人类、动物或特定角色的定义,促使儿童独立尝试动作扮演,使他们在体验中学习。
运动情境也应该给儿童想象力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篮球可以和某些设想联系起来,然后重新组合,这样就产生了体验空间,在这里,儿童能实现“建造自己的王国”的梦想,然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深入探索。
五、主体性与主导性和谐结合原则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包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育活动中要重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引导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设计,问他们想玩什么、怎么玩;让儿童一起准备活动场地和器材;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儿童大胆尝试,不断调整活动方案,增强儿童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儿童对篮球的兴趣。让儿童在自由、自愿、自主的活动中尽情投入,并创造性地探索和思考玩法。
为了提高活动效果,我们主张教师或家长的主导作用与儿童主体作用的和谐结合,强调篮球活动中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而由儿童自主进行的活动,又是在教师或家长的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或家长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或家长要重视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儿童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提高儿童参加篮球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为儿童提供练习篮球的机会和条件;尊重儿童,多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的方式、方法。
儿童参与篮球活动的动力是自发的主动性。教师或家长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设置情景,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又要鼓励儿童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以利于儿童自身潜力的发挥。除了必要的示范外,要十分注重引导儿童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
六、合理控制运动负荷原则
幼儿篮球对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才能实现,必须注意保证幼儿活动的强度与密度,灵活调控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既包括生理负荷(活动量),又包括心理负荷。活动中既要按照活动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来进行幼儿篮球锻炼活动,又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活动情况,运用观察等方法灵活调节活动的节奏(甚至改变活动的计划),确保运动量的变化符合幼儿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
要使幼儿在篮球游戏活动中达到预定强度,又不会因负荷过大超过承受能力而损害健康,教师或家长在组织篮球活动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根据季节气候、幼儿的年龄和体质等因素控制和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教师或家长参与游戏是最好的办法,作为一个游戏伙伴参与活动,能细致地观察到每个儿童的表情、情绪变化,呼吸状况,更能亲身体验游戏的活动量,从而把握活动脉搏,及时灵活地调节、控制活动强度,让儿童生理和心理负荷高低结合;运用多峰式的游戏结构来较好地保证活动强度,使得一个个活动小高峰形成、回落,再形成再回落,符合学前儿童的负荷规律。
幼儿篮球活动的方式中多数活动的特点是低强度,如不提高活动密度则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教师要尽量做到减少幼儿等待时间,让他们一直处于快与慢的节奏中,运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或多组并进的方法,增加每个幼儿的练习次数和活动密度。
七、安全性原则
安全第一是对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在篮球活动的设计、组织过程中更应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幼儿活动时的安全,并随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与安全教育。
幼儿篮球具有竞争性、竞技性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难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有允许自由发挥来完成游戏的余地,因此每个幼儿完成游戏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教师或家长也就无法事先预料游戏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要求事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防患于未然。为确保安全,必须对所有的游戏道具考虑周全,使之在任何条件下都安全无虞。比如整个游戏空间、场所、环境中没有任何尖锐的棱角和坚硬的器具,不会产生撞击情况,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
八、随机教育原则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是家长或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完善。它有利于家长或教师应付和处理偶发事件,使活动自然而顺利地进行下去。《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将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机教育更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实际上,孩子自从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后,“空白”的大脑就无时不在探索、认识周围的世界,尤其在会说话、会走路之后,孩子更明显表现出好奇、好动、好问。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情况不断出现,时时都有“问题”,这也就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方法应更多地考虑随机教育。家长和教师要树立随机教育意识,善于捕捉随机教育的时机和条件。
家长或教师要随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篮球活动中的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将一些影响活动顺利进行的因素和问题及早排除。尤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处变不惊,灵活运用教育智慧指导幼儿顺利进行活动。
随机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把幼儿环境和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教材,这些教材就在孩子身边,为孩子所熟知,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但不会自发地发挥教育作用。而家长或教师若有意识地去开发,使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事物成为具体形象的教材、教具,则易被儿童理解接受,有很强的说服力,能感染儿童。家长或教师把这些教材教给幼儿时,是从幼儿的实际状况(已有经验)出发,也是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得到的不是间接的知识经验,获得的大多是参与的快乐、克服困难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是真实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说随机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值得提倡。随机教育的程度与水平能够折射出家长或教师的智慧,能经常性地发现良机、抓住良机是智慧型家长或教师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