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属于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概念。每个人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重要他人”,对研究生而言,导师,就是其在研究生阶段,甚至影响终身的“重要他人”。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关心、帮助、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不仅是国家、社会对导师群体的要求,更是研究生个体对导师的期盼。我很赞同本书开篇即提出的“读研是一种托付”的观点,研究生师从导师,就是把自己的学业甚至一辈子从事的事业基础托付给了导师。而作为导师,自然也当竭尽所能承担起这一托付。作为指导研究生已逾22年的我,如何能让我的学生更好成长,也是我经常在思索的问题。翻看这本书稿,让我倍感欣喜的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教育管理战线的同仁们,正在努力思考这个问题,并从他们的专业领域和丰富经验中归纳出了很好的建议提供给导师们。
我以为,“导师”二字,关键在“导”:
一方面,要精于“导学”。研究生的主业是学术研究。一名好导师,首先必然是能在学术之路上指引、教导、助推学生成长的人。当今中国,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研究生个体差异的日益显现,其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革新。对于导师而言,不仅要“学高”“身正”,还要持续更新自我,学习新的“指导技巧”,方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和指导学生。
另一方面,要善于“导心”。2016年,我们对浙江大学全日制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学术以外的指导和支持,诸如对研究生职业发展提供建议和支持以及对研究生个人情感和心理状况予以关心等,对研究生满意度的影响甚为显著。近年来,我们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也听到了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声音。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很多的不和谐,其实源自“心理”层面的困扰。若我们的导师能作为“重要他人”,多运用一些本书中详细讲述的策略与技巧,情况或许会完全不同。
我坚持认为,只有认识有高度,工作才能有力度。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要从全面育人、培育全人的高度来认识,才能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合格拔尖人才。何况先贤早已告诫: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衷心希望每一位导师,能更好地关注、关心、关怀有困扰、需要帮助的研究生,衷心希望每一位看了本书的同仁,能将书中的知识和对策运用到日常指导过程中去,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之责,真正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材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
最后,我要讲,本书的作者,如朱婉儿教授、吕淼华教授等均为在浙大研究生教育岗位任教的优秀心理和思政教育专家。他们没有把自己的心力放到获取若干光鲜奖励的名利场,而是默默无闻地把平日教书育人之点点滴滴总结出来,体现了他们敬业的精神和对职业的追求,值得夸赞,令人钦佩!
“2015年全国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称号获得者
“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获得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