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乡一体完全消融范式研究:基于全域都市化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1.1 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进行划分

可以分为同步城市化模式、超前城市化模式、滞后城市化模式、逆向城市化模式。

一、同步城市化模式

同步城市化模式是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趋于一致,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呈适度的正相关关系的城市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协调,城市人口的增长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较一致,农村人口城市化数量与经济发展提供的城市就业量大体平衡,城市化的发展与农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基本适应。同步城市化模式是一种经济发展推动型的比较合理的城市化模式。

二、超前城市化模式

超前城市化模式是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这种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城市化,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种城市化模式会造成严重的城市病,是一种不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畸形城市化。

三、滞后城市化模式

滞后城市化模式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这种城市化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为了避免城市病的发生,采取了种种限制城市化发展的措施,结果使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种滞后的城市化缺乏规模效益,严重阻碍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改革前的中国是这一模式的突出表现。它不仅不利于工业现代化,也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的现代化,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逆向城市化模式

逆向城市化模式是指城市中心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城市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卫星城迁移。因为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从而引起大城市中心区、城市市区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应地带动了城郊及卫星城的发展;交通、通讯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时空距离,更加带动了城区人口的外迁。出现逆向城市化倾向的发达国家,其城市化率并没有下降,仍然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