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乡一体完全消融范式研究:基于全域都市化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城乡一体化重要问题阐释

3.1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交流、城乡互动逐渐紧密,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结构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城乡如何协调发展,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城乡一体化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并推广实践。经过30年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研究逐渐成熟,学者们从自己的研究重点出发,纷纷提出不同的城乡一体化观点。城市学研究专家陈光庭等提出城乡一体化发生在生产力水平或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时期,是城市化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感受。袁以星、冯小敏等学者在《上海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提出,城乡一体化是将郊区建设成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相适应的、布局结构合理的、功能齐全的、多心多层的、组团式的都市城镇体系,是一个现代交通网络、和谐生态环境以及城乡共同繁荣、富裕、文明的形成过程。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农村转型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景新认为,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层次、结构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的科学发展观;二是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整体推进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三是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现代交汇融合的发展过程;四是城乡一体化是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一组相互承接的发展目标。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系统演化过程。城乡一体化作为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它所强调的是城乡融合、城乡互补,最终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使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提高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态五大基本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的城乡组织化程度。我国大多数城市上一轮郊区经济发展是以工业化推动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新一轮郊区经济增长将是以城市化或城乡一体化推动型为主的经济增长。城乡一体化过程主要包括三大基本要素:(1)在就业结构方面,表现为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先向第二产业,接着又向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转化。(2)在空间形态方面,表现为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形式转向集中的城市居住形式。(3)在人居环境方面,表现为包括社会性基础设施和工程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看,要求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边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这就要求城乡之间都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条件,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在经济联系上加强合作,相互开放市场,实现共同进步。

城乡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消除二元结构的实践中形成并得到发展的,很显然,学界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定义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外延应该拓宽,城乡一体化的适应范围应该更加宽广。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定义不能简单地从缩小城乡差距方面考虑,也不能局限于地域或时代范畴。科学的城乡一体化应当是在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系统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最终形成全体居民平等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城乡融合、协调的社会结构。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城乡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发展过程,又是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乡一体化表现为地域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变过程,不断地朝着区域内城乡要素优化组合的方向发展,是城乡协同度、融合度日益提高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在城乡统筹发展方略指导下,通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针对中国城乡之间的户籍问题、用工制度、社会保障、教育政策以及土地使用制度等不同政策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局面所提出的。它的本质是要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最大限度地缩小现存的城乡差别;其核心和关键则是城乡地位的平等;最终目标是彻底消除对农村特别是对农民的歧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共同繁荣。

科学的城乡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城乡一体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达到城乡一体化后,居民不再有城乡之分,所有居民平等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

(2)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文化长期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并不是一个静态概念,同时还是空间过程或生态过程,它涉及自然—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完善的社会组织,可称为“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

(3)城乡一体化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城市与乡村的生产力都高度发达,都能为缩小城乡差距、消除二元结构做出贡献。

(4)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说体现着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产业关系,这一关系,一方面确认了农业对工业的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工业对于农业的促进作用。因此,城乡一体化可使城乡在社会分工、产业互引的基础上协调有序发展。

(5)城乡一体化体现了城乡之间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在功能上存在着极强的相关性。实现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同一化,城市与乡村存在明显的产业分工,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不存在城市代替乡村或者乡村代替城市的问题,即使城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同的特点,也只是在技术上或是可以相通的。

(6)城乡一体化体现了城乡之间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因此,要求决策者必须摒弃仅就城市或仅就农村的地域空间做决策,而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投资、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使城市和农村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7)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根据不同国家、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这个过程的长短会有不同,有的会很长,有的会比较短。

(8)城乡一体化得以实现后,城市和乡村作为人类社会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仍然都会存在,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依然存在,只是这种差别不再是差距,而是各自保持的特色。在城乡一体化实现后,城乡各自的特色将更加突出。

(9)城乡一体化不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发展目标,它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城乡一体化实现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会有更高的追求。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可概括为:在一定区域内,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的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诸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和配置,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使城乡在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生活水平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广泛融合,形成“相互依托,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发展”的城乡关系,把城市和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最终实现城乡的全面融合、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广泛而复杂的地域发展过程,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内容。一般而言,它涉及城乡空间结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社会结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生态结构变化等诸多方面,可以分解为城乡空间结构一体化、城乡人口结构一体化、城乡经济结构一体化、城乡社会结构一体化、城乡生态结构一体化等等。其中经济一体化是基础,人口一体化是依托,空间一体化是载体,社会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是城乡区域高效率运行的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