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两棋局,长平与阏与
解棋
两雄相持机不发,一着输先智相轧。
退守皆虞虎穴空,通和不肯鸿沟割。
危枰已属堕甑里,巧势争看强弩末。
疲思嘿嘿鬼神寂,密运茫茫天地阔。
悍鸡趁斗不暇咮,骏马争驰各忘秣。
矰禽睥睨欲高举,罝兔迷离思远脱。
死中求生背水阵,灰冷复焚余烛跋。
白登倏报沛公走,阏与俄闻赵师活。
傍观骇服算入妙,对局虚骄气方夺。
人生胜负何可期?生达难欺死诸葛。
推枰一笑拍阑干,满袖松风凉泼泼。
千古战局如棋局。围棋发源于中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话说公元前262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格局的大事——长平之战。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至此被打破,秦国崛起已势不可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部队都抵挡不了秦王的铁甲骑兵,其他诸侯国也必须掂量掂量了:是负隅顽抗,还是俯首称臣?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如果秦国的后任者不犯战略上的错误的话,统一六国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而在长平之战之前十年,形势却没有这么明朗。彼时秦赵之间也有一次对决,即阏与之战。在那次对决中,却是赵国大败秦国。
打仗如下棋,战局如棋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今天回过头来梳理这两次战役,也试着解解这两局棋。
《资治通鉴》基本沿用了司马迁《史记》所述,分别记载两次战争如下:
阏与之战
(四十五年辛卯,公元前270年)
秦伐赵,围阏与。
赵王召廉颇、乐乘而问之曰:“可救否?”皆曰:“道远险狭,难救。”问赵奢,赵奢对曰:“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兵救之。去邯郸三十里而止,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师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赵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入赵军,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间,卷甲而趋,二日一夜而至,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师闻之,悉甲而往。赵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进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陈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教!”许历请刑,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师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秦师,秦师大败,解阏与而还。赵王封奢为马服君,与廉、蔺同位;以许历为国尉。
长平之战
(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260年)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战数不胜,亡一裨将、四尉。赵王与楼昌、虞卿谋,楼昌请发重使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媾,秦将不听。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从,媾乃可成也。”王不听,使郑朱媾于秦,秦受之。王谓虞卿曰:“秦内郑朱矣。”对曰:“王必不得媾而军破矣。何则?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夫郑朱,贵人也,秦王、应侯必显重之以示天下。天下见王之媾于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矣。”既而秦果显郑朱而不与赵媾。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检讨两次战役之得失,发现何其相似乃尔。
其一,都是山地战。两次战役都发生在太行山。太行山南北走向。一次发生在太行山的北面,阏与位于今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境内。一次发生在太行山南面,长平位于今山西省晋城市的高平市境内。如果拿下阏与或长平,面对的就是一马平川的燕赵大地,赵国都城邯郸门户大开。
其二,都是外交战。双方都在拉拢其他诸侯,赵国希望其他诸侯能合纵抗秦,晓之以“唇亡齿寒”的道理;秦国则力阻诸侯参与,声言这是我们秦赵两家的事,大家都不要掺和,掺和者必遭报复。
其三,都是情报战。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双方都派间谍刺探敌情以利于排兵布阵。
另外,虽两战的主帅不同,但赵国两战的统帅是父子关系。阏与之战赵国领军大将乃赵奢,长平之战赵国领军大将则为赵奢的儿子赵括。
阏与大战,赵国之所以能赢,就在于赵奢战法得当。当秦国大军围阏与时,赵王问廉颇和乐乘能否出兵解阏与之围,廉颇和乐乘都说“道远险狭,难救”。难道二位将军畏战?非也。敌处于山上,俯视冀中平原,易守难攻;秦军以逸待劳,赵军劳师远征,必败无疑。但为什么赵奢敢于请命出征呢?因为他善于随机应变。我们先看一看《史记》里关于赵奢的一段记述: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赵奢并不像廉颇那样本来就是大将军,而是一位负责收税的税务官。有一次赵奢收税收到平原君府上,平原君不愿纳税,赵奢连杀平原君手下九人。平原君当然不高兴了,要杀赵奢,赵奢一席“依法治国”的言论让平原君心服口服,不但不杀他,还向赵王举荐了他。赵奢后来当了赵国的“财政部部长”,把赵国治理得“民富而府库实”。不过,大家难免会怀疑,财政部部长理财有一套,打仗能行吗?不得不说,战国真是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时代,不管你是啥学历背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赵奢知道,再多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结果最有说服力。
赵奢先是率大军出邯郸,但是在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就驻扎下来。赵奢知道肯定会有人说三道四:你不是请命出征吗?怎么一出来就不走了?所以,他下令“有以军事谏者死!”谁再瞎咧咧,俺就不客气了。
秦军以为赵军胆怯,就继续进军至武安,拉出一副决战武安的架势,声震屋瓦,气焰嚣张。这时有人劝说赵奢赶快救武安,赵奢斩之,下令继续修筑工事,又按兵不动二十八天,并不着急应战。再看看长平之战,廉颇将军与秦军交战之后发现不能轻易取胜,也是采取“坚壁不出”之策,任凭秦军在帐外叫骂,就是闭门不出。他深知,当无把握破敌时,不如不战。
赵奢出征前对赵王说“将勇者胜”。这其实是句废话,做做样子给赵王看的,总不能说丧气话吧。要是那样,轮得上他挂帅吗?他很清楚,当两军实力相当时,有耐心者胜。
赵奢很会造舆论,利用情报战来迷惑敌人。他故意善待秦军间谍,做出一副畏惧不前的架势,秦军果然中计,以为赵奢不会救阏与了。这一点,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宰相范雎也如法炮制。他先是用重金收买赵国高官,散播舆论:“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诱使赵王临阵换将,将经验丰富的廉颇将军换下,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而秦国这边却悄悄将秦军主帅换成了常胜将军白起,并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回过头来看,赵奢的情报战是成功的,范雎的情报战也是成功的。
赵奢的战略意图很明显,秦军只要据守阏与,赵军就奈何不了秦军半点。只要骗秦军下山,那么赵军的机会就来了。秦军果然中计,兵锋直指武安。攻下武安,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国的都城邯郸了,秦军上下自然都兴奋得不得了。
赵奢并没有闲着,前脚送走了秦军的间谍,后脚马上命令大军紧急开拔,急行军二日一夜,绕到了秦军的后面,在距离阏与五十里地处安营扎寨。这时候赵奢开始听别人的意见了。军士许历建议他,派一万精兵占据制高点北山,他果断采纳。至此,攻守之势易也。秦军回过神后,掉头来救阏与,结果赵军以逸待劳,居高临下,大败秦军。
有人会说:赵奢率领赵军绕到了秦军的后面,邯郸岂不是门户洞开?秦军为什么不一鼓作气直捣武安和邯郸呢?赵奢岂不是在冒险?
其实,此时廉颇将军尚在,赵国实力尚存,秦军不会贸然前进的。如果邯郸久攻不下,秦军势必陷入受赵军两面夹击的险境。试想长平之战之后,在赵军主力尽失的情况下,秦军攻打邯郸竟历数载而不胜,此时就更没有胜算了。
长平之战中,本来廉颇将军的战法是得当的。秦军虽多有小胜,但终究不能越过长平,两军对峙下去,秦军远离故土,赵军有战略支撑,不是没有机会,双方比拼的是谁更有耐心。可惜,这次赵国首先失去了耐心,撤换掉老将廉颇,换上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赵括,以为十年前马服君能威震敌胆,十年后他儿子也一样。可惜虎父也会有犬子啊!
赵括一接任就指手画脚,改变了廉颇将军的战略部署,纵兵越过丹水,主动出击秦军。这正中秦将白起的下怀,四十五万大军白白被送入了白起早就准备好的口袋阵,成了瓮中之鳖。
但是,秦军要想一口吞掉与自己实力相当的赵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赵军即使陷入危境,但毕竟是“胡服骑射”的骁勇之师。赵括“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开始与秦军胶着以等待援兵。此时,谁有粮草,谁有后援,谁就将获胜。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秦王将国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派上战场,目的只有一个,切断赵国的救兵及粮食。而赵国呢?“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齐国和楚国都不救赵国,赵国外交失利。没有了救命稻草,赵军只能陷入绝境。
赵军被围困四十六日,弹尽粮绝。赵括虽身先士卒,率精兵突围,终被射杀,余众只能投降。如果把这么多降卒放回赵国,必将后患无穷;如果将他们整编,那当然好了,但是这几乎不可能,骄傲的赵国将士岂会向秦国俯首帖耳?白起遂坑杀降卒,只遣送了年幼的两百四十名兵士归赵。赵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
阏与之战后,赵奢声名鹊起,被封为马服君。但他的儿子赵括却没有他这样的好运气,顶着“马服子”的光环,却葬送了赵国的四十五万大军,成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谈。
与其说赵括纸上谈兵,不如说他本就没有多少牌可打。作为主帅,他也算尽力,赵王换他上阵就是因为不满廉颇将军的“怯战”,所以,他必须要拿出“勇猛”的劲头来报效君王的知遇之恩,但是他不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熟读兵书又如何?战场上瞬息万变,岂是兵书所能穷尽?现在来看,初生牛犊不畏虎,但姜还是老的辣啊!不服不行。假如赵国还是能以老将军廉颇坐镇,起用赵括打前锋以刺探秦军虚实,然后再随机应变,未必不是一条好计策,可惜赵王昏了头,即使在赵括母亲的苦苦劝说之下,依然一意孤行,也算咎由自取。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考察此二役,猴王还特意与朋友前往实地察看了一番。
长平之战的遗址在今山西省高平市城北十公里处的长平村,当年的战役就在东西梁山之间丹河附近的河谷地带展开。关于这场“歼灭战”,已有考古发现的尸坑佐证。高平有很多地名,如箭头村、参军村、围城村、康营村、谷口村、企甲院、三甲、赵庄、徘徊村等,据说都与此次战争有关;白起台、骷髅山、将军岭、廉颇屯等遗迹尚存。谷口村,相传就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当地人还传说,赵括就死于高平市釜山乡的老背坡村。1951年,此地发现了一具男性尸骸,胸部有两处箭伤,腰系一把战国时期的随身佩剑,人们怀疑这正是中箭身亡的赵国大将赵括。
而阏与之战的古战场在哪里?我们没有什么发现。阏与大致在今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境内。和顺古称梁榆(梁余),号称梁余故郡、石勒故都。《读史方舆纪要》里有这么一段话:
和顺故城在县治东北,或云石勒时所置,后魏废。隋因以名县。又义兴废县,在县西。唐武德三年置,六年废。梁榆城,在县西。《水经注》:榆水出梁榆城西,卢谌《征艰赋》“访梁榆之虚郭,乃阏与之旧都”是也。北齐因置梁榆县。
《史记》里说的战略制高点“北山”在哪里?莫不是位于和顺县横岭镇的八赋岭?八赋岭位于太谷、榆社、和顺三县交界处,海拔在一千九百米左右,是当地的最高峰,也算是战略制高点。但此地人迹罕至,据说还有金钱豹出没,没有考古发掘印证,只能是瞎猜而已。
岁月的尘土早已经湮灭了烽火狼烟,站在古战场上,我不由得想起了两句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检讨战争得失,千条万条,最后只会归结为一条:最好不要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