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包陶迅 杨盈
浙江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学分:1。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面向专业:全校大一新生。
教学班规模:小班40人左右或两班合班60~80人。
使用教材:《当代生活与心理健康》(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版。
翻转实践:2014—2017年,共4轮,每年8~16个班,每班16课时,共200余课时。
依托在线教育平台:浙江省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共享平台、超星泛雅平台。
二、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教育部(教思政厅〔2011〕5号)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该文件还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景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方式,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
鉴于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当代大学生作为数字土著一代的数字化生活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需要,慕课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和资源,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禁而不止。与其逆潮而行,不如顺势而为,把网络和手机引入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理所当然地使用手机。另一方面,现在大学生更自我,爱张扬,不喜欢当听众,任由教师摆布,喜欢主动、独立、展示自我,传统课堂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而“翻转课堂”可以把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主角,参与讨论、展示个人风采,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学生自我展现的个性化需求。
本团队自2014年开始采用翻转课题教学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利用网络先以在线方式进行课前学习,完成课前作业,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重难点分析、作业展示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本课程共有8次课,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第1次课,主要任务有2个:介绍本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讲授第一章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小组讨论。第2至第7次课,采用课前学习、课内讨论和课后深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8次课的第一部分为最后一章内容的讨论和整个课程的总结。
主要教学方法:采用慕课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混合教学方法。课前网上学习:用时约100分钟/周,学习材料提前发布,个人在网上学习,限时完成。内容包括:视频学习、心理测验、单元作业、论坛讨论等。
教师定时在线辅导,鼓励探索,引导学生讨论。
课上活动:检查课前作业,讲授释疑,个案分析讨论,小组作业,话题演讲、心理测验、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活动展示,交流与互评等。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学生成绩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课内讨论表现、小组互评分数、课程群内发言情况等,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评价。
课程考核包括课前学习、课上活动、期末测验3部分:课前学习50分,包括课前视频学习、资料阅读、网上作业、心理测验等。课上活动30分,包括学习检查、回答问题、课堂小测验,课堂讨论、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等。期末测验20分。总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上述3项中有1项不及格即为总成绩不及格。
授课前及整个进程中多次教学研讨,教案公开,集体说课评课,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课后教师个人小结,自评教学质量,检讨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改进。课程进行中以及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学生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反馈,及时调整。
四、“翻转课堂”具体实施
“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步骤如附录所示。
附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翻转课堂”具体实施方案
1.课前任务设计与安排
1.1 课前学习材料、任务与评分
总体课前学习难度中等,设计原则:突出重点难点,难易结合,难题占10%,鼓励批判与创新。学习时间平均为60分钟,总分100分。
1.1.1 教材
《当代生活与心理健康》第四章。
1.1.2 视频学习(20分钟)
(1)应对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解决问题应对,情绪应对(否认、回避、转移、忍耐、自责、宣泄、自我隔离),寻求支持,祈求神灵,物质利用。内容覆盖全部类型,个案包含混合复杂型;生活中应对的使用与效果,包括不同性质事件,不同效果,条件限制因素。
(2)其他调节压力的方法
理性认知、放松技术、日记、阅读与影视生活方式调节。
1.1.3 心理测验——应对策略与分析
在问卷网上完成应对自测,要求凭第一印象选答案,对照课本和PPT,对自己选择的答案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填入表格。完成计分。
1.1.4 习题
共15题。其中简单选择题7题;多选题3题,其中1题嵌套混合型复杂的难题,要求能正确对应对方式进行分类;简答题5题:个案综合分析两题,要求说明压力源、压力强度、应对策略、效果评价,考察理解与掌握程度。
1.2 发布课前任务
1.2.1 发布课前任务说明
以上内容通过课前作业单列出,指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五天前在班级课程QQ群公告上发布。测验通过扫二维码进入问卷网完成,视频与习题通过账号登录泛雅平台完成,于上课前一天晚上22:00截止提交。
1.2.2 教师在学生提交作业前一天晚上与学生在QQ群互动,提供分析线索,辅导难题,调动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肯定努力后的结果,鼓励互助,督促个别学生。
1.2.3 批作业,分析评估学生总体自学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错误率高的问题,分析收集作业改进的信息;摘录理解困难的概念、难题类型、混淆中的实质因素,摘录有创见的作业、有代表性的倾向观念;编写设计课上讨论的问题与引导思路。
2.课上活动流程(90分钟)
2.1 课前作业评价与问题考查(10分钟)
(1)反馈总体课前学习情况,优长与问题评价,肯定激励学生学习自主性,表扬作业出色的学生,示范好的作业。
(2)列出掌握程度存在问题的、错误率高作业1~2题,先设问,启发思考,允许商量,鼓励举手回答,引导得出正确的结果,每个小组随机抽查一个人(30人小班共5组),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回答正确或有自己的想法都可得满分5分,简单回答无创意3分。
2.2 问题讲解(10~15分钟)
作业中反映出来重要概念模糊之处,或上述问题如果没能产生理想结果,或有争论点,由教师讲解。教师再设类似问题让全体学生各自通过QQ群回答,使全体学生真正理解掌握重要概念原理与相关技术。
2.3 小组学习交流(20~25分钟)
小组由6个学生组成。小组学习讨论约15分钟,交流10分钟。
教师布置2个讨论题:
(1)难度中等个案
分析一次复杂压力事件后的应对,填空(时间、持续时间、事件、性质、情绪、强度——复习上次课内容),填空(应对方式、机制、效果评价、调节设想)。
(2)难度比较大的案例题分析
学生自己做题,鼓励小组内讨论,建议通过角色模拟反应方式反观情绪与应对表现,继而分析压力性质,可能的情绪反应,可能的应对方法的交替组合使用情况。
交流:各小组把两题答案上传QQ群,要求语言简练。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提示。
小组继续讨论,要求能进一步分析说明,做出判断,对前面提交过的答案进行修改,然后上传QQ群。
教师选优秀组上来陈述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果的,组员和其他组可以补充纠正。
2.4 分析自己(10~15分钟)
分析自己的测验结果,学习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分析自己应对测验结果中分数最高的——使用最多的前2项,各写一个事例,并做近期效果评价和远期效果预估,效果不好到好为1~5级。
小组内交流自我分析结果,小组统计全组使用最多的两项上传QQ群,使其了解个人与全体同学的差异与共同性。
教师简单小结应对策略的相对功能与使用策略调整。
2.5 心理训练(15分钟)
教师简单讲解呼吸放松原理,带领全班一起练习体验。
2.6 组内组间学习评价(5分钟)
学习准确公正评价,理解掌握的程度。
小组内个人自评与互评:按任务完成、参与度、贡献度、帮助、创新等打分,记0、1、2、3四级。最高各为3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取中间分,个人得分为自评与小组所评两项相加的得分,最高为6分。组长把各人总分抄给教师。
小组间互相评价,按创新、逻辑、陈述条理打分,分小组的自评与互评,各组先做出小组自评和组间评价结果,写到黑板上。班长与学委统计各组学习得分,交给教师。评价方法同上,相加最高6分。
2.7 教师小结(3分钟)
整合知识,促进对整体知识体系有良好认知;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鼓励为主。
2.8 学生自我评价本次课收获、体会(2分钟)
15~30字,每个同学上传到QQ群。
五、取得成效分析与体会
本课程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这种切合时代特点、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既得到了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同行的认可与肯定,也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一致好评。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整合了传统教学与慕课时代教学的优点。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确保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的传统优势,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互动体验、思想激荡,避免了单纯网络学习无法当面交流的缺陷。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慕课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有趣的媒体传递最前沿、最经典的知识,满足学生对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等丰富多彩的数字化生活的体验需求,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性和临场体验感。
学生在完成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95%以上的学生表示收获很大或者有所收获。有的学生说“这是我唯一上过的一门没有动过逃课念头的课”,有的学生说“希望全校的所有课程都能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少学生甚至“迷上了”心理学专业,想继续学习心理学类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许多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没有课前学习材料和测验而觉得不习惯。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来自学生的积极响应充分说明了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非常切合当代学生数字化生活的特点。
学生总结该课程的最大特点:“兴奋,不打瞌睡!”因为整个课堂节奏紧凑,动静结合、张弛变换,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一直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效率很高。
作者简介
包陶迅,原浙江海洋大学心理教育中心主任。2001年开始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2014年主编教材《当代生活与心理健康》,2014年开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曾多次主持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科研与优秀论文奖多项。曾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浙江省的三育人奖等荣誉。
杨盈,男,浙江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发表论文9篇(含一篇SSCI论文),主持厅局级以上课题两项,参编教材一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项,2017年荣获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翻转课堂”示范性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