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经济业务的影响举例
这一章的开头部分展示了两张财务会计报表,接着讨论了很多关于报表内各种元素的含义以及彼此之间关联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讨论经济业务的发生是怎样影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又是怎么得出会计报表的。为了说明这个过程并且寻找其中的规律,我们回到上一章提及的准备开设的小服装店,从最简单的业务开始讨论。
现在的时间是10月,我们综合了各种信息后决定开店营业(假设小店开张后立即展开了经营活动,不存在筹备阶段)。接下来的内容,都是从会计核算的主体——这家小服装店的角度出发讨论的,并不核算小店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在会计处理中请注意区别企业和它的投资者,混杂的会计信息是很难给我们提供有效帮助的。有关会计主体假设,在本书的第6章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例2.1】 20×4年10月1日,小店获得营业执照,正式开始营业。两个好友分别投入了25000元(总共50000元)作为小店的启动资金,款项打入小店的银行账户。
资产(银行存款)增加50000元的同时,代表所有者要求权的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了同样的金额。这笔业务对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影响如表2.3所示。
表2.3 收到投入的资金 单位:元
【例2.2】 10月2日,小店采购了第一批服装,价值20000元。衣服是直接从厂家取货的,价格比较优惠,和供货厂家约好以后付款。
这次,增加资产(库存商品)20000元的同时增加了负债(应付账款)20000元,如表2.4所示。
表2.4 赊购货物 单位:元
观察这两笔业务,都在增加资产的同时增加了等式另一边的会计要素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从中,我们找到了第一条规律:会计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项目同时变动。
例2.1和例2.2两笔业务都符合其中的一种变化方式,即会计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项目同时增加。
等式两边的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即例2.1中的业务;另一种是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就是例2.2呈现出来的情况。
既然可以同时增加保持等式平衡,那么导致等式两边同时减少的业务会不会发生呢?让我们继续讨论下去吧。
【例2.3】 10月6日,取出银行账户里的10000元,用于归还10月2日所欠货款的一半。
这笔业务让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即资产减少了10000元;与此同时,原来欠下的应付账款被还掉了10000元,即使负债减少10000元,如表2.5所示。
表2.5 用银行存款归还所欠货款 单位:元
【例2.4】 10月10日,两个投资者中的一人急需用钱,想从店里抽走5000元应急。小店开出银行账户的现金支票让他取款。
这笔业务中资产(银行存款)减少了5000元,减少的钱代表的是这个投资者的权益(实收资本),如表2.6所示。
表2.6 投资者抽资 单位:元
例2.3和例2.4两笔业务很明显都是会计等式两边要素同时减少,等式依然保持平衡。所以,我们得到第一条规律中的第二种变化方式:会计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项目同时减少。
上述第一条规律的两种变化方式,关注的都是静态会计等式。可能现在大家已经产生疑问,即加入费用和收入后的“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式,是不是面对各种经济业务的发生也有着同样的平衡规律呢?我们继续探讨。
【例2.5】 10月12日,小店独特的衣服风格被周围人发现和接受,卖出了一批衣服,迎来了销售旺季。这天所卖衣服售价是6800元,全部以现款交易,销售款都已经收到,并且存入了银行(暂不考虑增值税)。
这笔业务增加了资产(银行存款),实现了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假设销售掉的衣服的成本在月底再结转,如表2.7所示。
表2.7 销售商品获得收入 单位:元
【例2.6】小店雇了一个大二学生看店,和这个学生约好每个月的15日支付其工资600元。10月15日是约定的支付薪水日,但是这天小店现金有些紧张,没有向这个学生支付薪水,答应过些时候取了现金再支付。
这笔业务使等式左边的费用(销售费用)增加600元,右边的负债(应付职工薪酬)也增加600元,如表2.8所示。
表2.8 确认工资费用 单位:元
通过这笔业务,我们可以看见“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式也会因为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导致两边会计要素项目同时变动。而且这种影响规律也具有两种变化方式,即两边同时增加或者两边同时减少。
上述各种示例的经济业务都能同时影响等式两边,那么经济业务能不能只影响等式的单边呢?如果只影响单边,还能让等式继续保持平衡吗?
【例2.7】 10月18日,小店去银行取出账户里的2000元备用。
小店资产中的现金增加了2000元,同时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了2000元。这个时候会计等式只在左边的资产项目间发生了变动。等式每边合计数还是62400元,整个等式依旧保持平衡,如表2.9所示。
表2.9 从银行账户提取现金 单位:元
【例2.8】 10月20日,小店印刷了一些很有感染力的海报,准备在周围的大学散发和张贴。小店用现金支付了1000元海报印刷费。
这笔业务增加了费用(销售费用)1000元,减少了资产(库存现金)1000元。等式左边的一个会计要素项目增加,同一边的另一个会计要素项目减少,等式依旧保持平衡,如表2.10所示。
表2.10 用现金支付海报印刷费 单位:元
从例2.7和例2.8两笔业务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二条规律:会计等式单边的某个会计要素变动,那么这边会有另一个要素变动同样的金额。
例2.7和例2.8两笔业务都是会计等式左边的项目变动。我们再来看看使会计等式右边项目变动的例子。
【例2.9】 10月23日,小店向银行借了一笔3个月的借款10000元,用来归还10月2日所欠货款中的剩余部分。
这时,应付账款被还掉,因此负债减少10000元,但是短期借款增加,所以负债又增加了10000元,如表2.11所示。
表2.11 借款以归还所欠货款 单位:元
【例2.10】 10月28日,上次抽资的那个投资者资金调度回来了,决定追加投资。于是他替小店把10000元的短期借款还掉了,作为他的追加投资款。
这笔业务使小店的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10000元,负债(短期借款)减少10000元,如表2.12所示。
表2.12 获得追加投资以归还借款 单位:元
【例2.11】 10月31日,结转本月出售的服装的成本。这个月所销售服装的成本是3200元。
这些服装已经销售出去,资产(库存商品)中应该减少这批成本,同时确认为本月费用。等式左边资产减少,费用增加,如表2.13所示。
表2.13 结转成本 单位:元
通过观察小服装店在第一个月发生的11种业务,我们总结出了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两种规律:① 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或者减少同样的数额;② 会计等式某单边的要素增加并同时减少同样的数额。简言之,就是“等式两边,同增同减;等式一边,有增有减”。可以发现,不论发生哪种类型的经济业务,也不论会计等式是怎样发生变动的,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是不会被打破的。
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观察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理解了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最终对会计报表的形成有所了解。经过一个月的业务,小店得出了两张会计报表,如表2.14和表2.15所示。由于小店的业务刚起步,种类较为简单,所以报表中涉及的项目较少。
表2.14 小服装店资产负债表(简化)
表2.15 小服装店利润表(简化)
经过长时间的运营以后,小店的规模逐渐扩大。每个会计期间,小店都不断记录着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分类并汇总,最终形成会计报表。这个周而复始的信息筛选、记录过程,就是会计循环。我们在下一章里将对会计循环展开详细的讨论。小店慢慢转型为一家服装批发公司。在20×8年的12月31日,公司出具了本章最初的两张报表(见表2.1和表2.2),现在我们再重新看一下表2.1和表2.2,和刚开始学习本章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请思考以下问题:会计报表是如何向信息使用者传递有效信息的?这些报表主要传达了哪些值得我们重视的信号?公司的管理部门应该如何利用会计报表?对于第1章里的很多问题,在这里是不是可以思考得更多、更深入呢?
重新观察本章的表2.1,可以看出服装批发公司的流动资产是2919006元,其能够比较快地转化为现金。流动负债是819446元,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偿付。服装批发公司的营运资金=流动资产(2919006元)-流动负债(819446元)=2099560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称为流动比率。服装批发公司的流动比率=2919006÷819446≈3.56,通过和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平均流动比率进行比较,分析出这样的比率是比较高的,判断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强。对报表继续进行分析还可以发现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强,融资方式比较安全,现金流也比较畅通。
根据表2.1和表2.2,服装批发公司的销售毛利是765300元,净资产是6366360元。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比较,以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些数据为公司以后各年进行发展趋势分析和历史比较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股东等投资者关注着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债权人关注着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公司的管理层关注着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综合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和其他公司比较,和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和本公司的历史数据比较,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会计信息的分类、特点和资金运动的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为阅读和编制会计报表打下了基础。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会计循环的运转和企业会计处理案例,进一步深化对本章知识的理解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