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虽为新生事物,但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是技术性的、渠道性的,而且是机制性的、体制性的。除此之外,这种影响速度和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就像几年前,当网购兴起时,很多人认为其难以撼动实体店,但是其后的影响程度和发展速度却远远超出预料。类似地,当新型支付方式取代传统的支付市场,很多人同样认为这难以撼动传统金融的优势,但实际情况超出预期。总的来说,“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对传统产业的创造性破坏,二是倒逼传统产业改革,三是产业下游出现新的创业潮。
(一)创造性破坏
毫无疑问,每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都可能导致原有的旧产业衰亡。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20世纪中叶提出经典的“创造性破坏”的理论。创造性破坏理论指出: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陈述为: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会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互联网+”深刻地展现了“创造性破坏”,冲击传统产业,使得旧的生产体系瓦解或被迫并入“互联网+”的大潮,从而建立新的生产体系。最先受到冲击的是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圈生态,四大门户为代表的新闻资讯类商业网站的兴起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进程,其后的互动娱乐行业也受到了冲击;而第三波冲击最为强烈,更多发生在电商领域,诞生了阿里、亚马逊、京东、聚美优品、当当网等电子商务网站。
(二)“互联网+”倒逼“+互联网”
在“互联网+”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对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在各传统行业展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领域都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是,传统企业的体制问题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对“互联网+”的探求变革转型往往举步维艰。“互联网+”的渗透和植入不得不倒逼传统企业的模式,迫使传统企业转型,即“互联网+”。
(三)产业下游的创业潮
“互联网+”往往跟大众创业联系在一起,互联网化意味着商业模式的改变,这就能够催生很多创业者及创业公司。因为在“互联网+”的框架下,不必依赖大规模的固定投入就可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供给,大大降低创业门槛,使得在产业下游的各个细分领域兴起创业潮,典型的例子就是O2O。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这是线上线下(O2O)这一概念首次被官方提及,这不仅代表政府鼓励O2O这一消费模式,更预示着未来O2O创业的大好环境。同时,“互联网+”也给O2O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上门按摩、上门送餐、上门生鲜、上门化妆、滴滴打车等各种O2O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加上资本的催化,用户出现了井喷,使用频率和忠诚度开始上升,产业出现了“互联网+”的创业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