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艺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起源

什么是构成?

按照汉字的字面理解,构——构造、组合,成——完成、成功。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构成指将构成画面的视觉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艺术审美法则,进行创造性地组合。

什么是构成主义?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纵观艺术发展史,艺术观念和艺术要求的变化推动了艺术形态的更迭和演进,求新求变是历史赋予艺术家的历史性责任。构成主义属于现代艺术的范畴,源自20世纪初西欧的一批激进前卫艺术家认识和理解视觉对象的方式。随着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思想的发展,俄国构成派、荷兰风格派、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推动构成艺术在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上逐步完善。

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艺术的模仿与再现时期,艺术家充分尊重自然客体本身,推崇艺术模仿自然,艺术家以对自然实在的复制为目标。自19世纪中后期印象派开始,艺术思想的重心由自然本体转向人类本体;艺术的目标转向了艺术内部、艺术本身;艺术美的研究就从形式领域转到了人的精神领域,艺术家以表达情感的内在真实美为使命。在艺术的历史潮流中,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和表现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构成艺术的前行。

形色结构的解放——印象派,突破传统绘画观念,摆脱传统的透视画法,摆脱传统素描造型的方法,摆脱色彩对素描形体的依附。

色彩的解放——野兽派,相信色彩有独立的生命。

造型重构——立体派,建立追求视觉真实感的拥有时空特征的绘2画造型体系。

绘画的精神——表现主义,揭示人们内心需求的艺术。

代表人物有哪些?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n Tatlin,1885—1953),他是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倡导“各种物质材料的文化”的构成主义理论。他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把纯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建筑)和实用融为一体,成为构成主义的宣言式作品(图1-1)。另以加波和佩夫斯纳为代表的构成主义则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立。

图1-1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1944),荷兰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其代表作为《红、黄、蓝的构成》(图1-2)。他崇拜直线美,推崇均衡组织原则,主张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的“纯粹抽象”。

图1-2 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彩图效果见书后插页)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是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和约翰内斯·伊顿(Jogannes ltten,1888—1967)一起在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体系中创造和发展了初级课程“色彩与图形”,是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者。《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图1-3)和约翰内斯·伊顿的《色彩艺术》(图1-4)是包豪斯的伟大教学成果。

图1-3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图1-4 《色彩艺术》(彩图效果见书后插页)

·包豪斯简介·

构成艺术作为设计基础已经在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日本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间接传入中国内地,对我国的现代艺术教育尤其是设计教育做了突出贡献。


作业要求

1.查找美术史或设计史类相关资料,找出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和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并制作调研PPT。

2.查阅瓦西里·康定斯基和约翰内斯·伊顿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