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婴幼儿健康发育离不开母乳喂养
婴幼儿期是全面、快速发育阶段,是孩子智力与体格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此阶段孩子要接受各种新的食物,又是乳牙萌出时期,也是锻炼咀嚼能力的关键期。
1.初乳是加强宝宝免疫功能的天赐食物
初乳是分娩后1周内母亲分泌的乳汁,呈黄色、黏稠状,产后头两天初乳量较少且比较稀,但其中抗体含量却非常丰富。初乳比成熟乳含更多的抗体及白细胞,可提供对多种细菌和病毒的初始免疫功能,有利于宝宝抵抗遇到的致病因素。初乳中的有益菌有助于宝宝肠道生态菌群的建立,初乳摄入后,在宝宝肠道中能够形成保护层,在宝宝吃到初乳前,即使是几小勺水、配方奶、果汁等液体食物,都会对此保护层造成破坏,导致过敏或感染发生。初乳有轻微通便作用,能帮助宝宝清理肠道内的胎便,排出胆红素,预防婴儿黄疸症发生。所以,孩子出生后喝的第一口奶必须是母乳。
2.中国妈妈的乳汁更有利于婴儿大脑发育
母乳中的脂肪酸含量从初乳、过渡乳、到成熟乳,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哺乳期婴儿的需要。母乳中的亚油酸可帮助婴儿生长发育,缺乏亚油酸的婴儿会出现脱皮、皮肤溃破、毛发稀疏等症状。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与儿科医学研究所选取了上海、广州、重庆、呼和浩特、长春5个城市中共156位中国妈妈作为样本,测定了母乳中的油酸、亚油酸、软脂酸、硬脂酸、肉豆蔻酸等5大脂肪酸,研究发现,在世界各国的母乳中,对孩子大脑发育有利的亚油酸含量仅约10%左右,而中国的母乳中亚油酸含量达到20%,高出国外母乳一倍以上。这无疑有利于中国宝宝的大脑发育。
3.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体质,预防过敏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指出:“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以避免13%的儿童死亡。母乳的营养素比例最适合婴儿,而且含有奶粉中没有的活性抗感染蛋白能够降低婴儿感染的机会。”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比配方奶喂养的肠胃功能好,抵抗力更强。母乳可以给婴儿提供天然免疫力,一般半年内孩子不会生病。第一口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配方奶能与母乳相媲美。妈妈乳头上的生态菌群能有效预防孩子发生过敏,因此母乳喂养的意义不仅在于婴儿健康的营养供给,还为了让孩子吃到妈妈乳头上的生态菌群,这是预防婴幼儿发生食物过敏的关键。
母乳除了是高脂肪食物外,所含碳水化合物也非常奇特,相当部分是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低聚糖”,人类母乳与其他动物乳汁相比,低聚糖含量要高出10~100倍。低聚糖可促进婴儿肠道生态菌群增殖,帮助营造有益菌群占优势的、健康的肠道生态环境,促进婴儿免疫调节系统的健康发育。这是任何配方奶都无法做到的。
4.母乳是婴儿最经济、健康的生态食物
母乳的营养成分适合婴儿营养需要,其乳清蛋白含量高,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所含各种抗体、免疫活性细胞对宝宝生长发育都非常重要。在不同哺乳期,母乳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以适应婴儿的需要。婴幼儿刚出生时,脂肪消化能力较差,对能量的需要比较少,初乳中脂肪含量就比较低。随着婴儿成长,对脂肪消化能力增强,热量需要也在增加,于是过渡乳和成熟乳中的脂肪含量就会逐渐增加。母乳尤其是初乳中,含丰富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这对婴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极其重要,而再好的配方奶也不具备这种功能。
5.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段
伦敦大学儿童健康研究所与爱丁堡和伯明翰大学儿童健康专家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童基金会提出的“生命最初6个月应纯母乳喂养”的指导原则缺乏医学证据。专家认为从4个月龄开始就该让孩子吃辅食,如不在6个月龄前就用固体食物逐渐取代母乳,可能会给孩子健康造成隐患。 一是可能造成缺铁:使婴儿神经、运动肌和心理发育发生障碍。 二是容易 增加食物过敏的机会。三是容易诱发肠胃疾病:瑞士政府采用世卫组织的“ 6 个月原则”后,婴儿肠胃疾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把指导原则改回4个月后,患病的宝宝人数开始回落。
总的来说,4~5个月龄时添加辅食是最安全的。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加入辅食,能将遗传易感1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降到最低。但也不要在孩子4个月龄前就添加固体食物。过早给婴儿喂固体食物会导致吸收的热量增加,所需的其他营养成分却会减少,加大患糖尿病、肥胖、湿疹的风险。
6.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
宝宝在4月龄前,母乳就能满足营养需要。在保证婴儿每天进食600~800毫升母乳的前提下,4个月时就可添加辅食。此时应以糊状食物为主,锻炼孩子吞咽和舌头前后活动的能力。辅食应逐步从稀糊状过渡到稠糊状,如小米糊、蛋黄糊、土豆泥糊等。
6~9个月是宝宝口腔发育的关键期,是认同多种食物、培养咀嚼能力的黄金时期。此阶段可添加软的食物,以锻炼舌头上下活动、利用舌头和上颚碾碎食物的能力。可选择的食物有小米粥、苹果泥、蔬菜末、面片汤、燕麦片粥等。10~12个月的婴儿,要吃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如馒头片、面包片、豆腐、小馄饨、水果块等。让宝宝练习舌头的左右运动,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2~3岁时孩子乳牙基本长齐,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完善,但仍要让孩子学习有效地咀嚼和吞咽。此时可适当增加蔬菜、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既有利牙齿与下颌骨发育,也能增强胃肠消化功能。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煨等低温烹饪方法,口味要清淡,尽量不要用鸡精与味精。
添加辅食时,孩子对新的食物有熟悉与习惯的过程,遵循食物一种到多种、量少到量多,主食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软到硬,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辅食最好是天然生态食物,一般先添加谷物(如米油、粥)、蛋类,再加蔬菜水果,最后添加畜、禽、鱼肉,深海鱼富含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要适当增加。
每添加一种新的辅食后,要注意婴儿粪便及皮肤情况,3~5天后如果一切正常,就可再增加新的辅食,要注意不要同时添加多种辅食。辅食应从泥糊类的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包括蔬果汁、菜泥、稀饭,以及软饭、蔬菜粥、软面条等;也可添加少量馄饨、馒头、米饭等食物。古代先贤 “半年后宜陈米稀粥,十月后渐与稠粥烂饭”、“周岁断乳”等育儿经验,是值得尊重与借鉴的。
7.如何预防哺乳期产妇缺钙
哺乳期妈妈缺钙的主要症状是:①小腿抽筋,多在夜间发生;②牙齿松动、腰腿酸痛、骨关节痛时常发生。缺钙的孩子容易发生惊厥或佝偻病,牙齿的萌出时间比较晚。正常人体内含钙量约1200克,99%在骨骼中,仅1%在血液和软组织中。哺乳期妈妈从食物中获取的钙不仅要满足自身需要,还要提供给母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乳母每日钙供给量标准是1000~1500毫克。而根据我们对北京市居民膳食的调查结果分析,北京市普通居民每天从3顿饭中摄入的钙平均在400毫克,所以作为哺乳期妇女应该特别补充适量的钙。哺乳期的妈妈要以“食补”为主,同时配合钙剂的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有虾皮、芝麻酱、大豆、乳制品、坚果类、蛋黄、海带、紫菜、木耳、雪里蕻等,特别要注意增加户外运动,经常晒太阳,让体内自身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温馨提示
要少吃富含草酸、干扰钙吸收的蔬菜, 如菠菜、芹菜、竹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