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血脉流注针法:子午流注法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天干地支

共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干,亦可形容为是树干;支,亦可形容为树枝。古人就是用树干与树枝的关系,来形容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间的联系。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主要用它来计算年、月、日、时,形容自然气候及万物的发生、繁华、衰老与死亡现象,亦即生旺死休的变化。天干、地支还按其阴阳属性进行了划分,其依据主要是《周易》中所述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即依此次序单数划为阳,偶数划为阴。
天干中的单数为阳:甲、丙、戊、庚、壬
天干中的双数为阴:乙、丁、己、辛、癸
地支中的单数为阳:子、寅、辰、午、申、戌
地支中的双数为阴:丑、卯、巳、未、酉、亥
此外,十天干还具有五行属性,在五行中可继续分阴阳:见表1-1。
表1-1 十天干五行分阴阳表
十二地支亦有五行属性,亦同样在五行中可继续分阴阳:见表1-2。
表1-2 十二地支五行分阴阳表
十二地支中五行的分配是由寅至丑,每3个地支为一组,每组前两个数配一行。即寅卯、巳午、申酉、亥子,依次分属于五行木、火、金、水,再将每组3个地支数中的最后一个数,即辰、未、戌、丑配以土。依地支次序数,单数划为阳,偶数划为阴。
(一)天干地支的相生相克
十天干之间依据五行相生理论,存在着相生关系:即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戊己土生庚辛金、庚辛金生壬癸水、壬癸水生甲乙木。

依据五行相克理论,十天干之间亦存在着相克关系:即甲乙木克戊己土、戊己土克壬癸水、壬癸水克丙丁火、丙丁火克庚辛金、庚辛金克甲乙木。

十二地支之间依据五行相生理论,同样存在着相生关系:即寅卯木生巳午火、巳午火生丑辰未戌土、丑辰未戌土生申酉金、申酉金生亥子水、亥子水生寅卯木。

依据五行相克理论,十二地支之间同样亦存在着相克关系:即寅卯木克丑辰未戌土、丑辰未戌土克亥子水、亥子水克巳午火、巳午火克申酉金、申酉金克寅卯木。

(二)天干地支与脏腑经络相配
十天干、十二地支与脏腑经络的相配关系:见表1-3、表1-4。
表1-3 十天干与脏腑经络相配表
表1-4 十二地支与脏腑经络相配表
(三)天干地支与季节相配
天干地支与季节相配情况:见表1-5。
表1-5 天干地支与季节相配表
在十天干与季节的相配对应中,将一年由四季划分成了五季,这种对应古时有两种划分的方法:其一,仅将季夏一个月,即六月定为长夏,此法的五季时间长短并不相同;其二,将春夏秋冬四季的每季后一个月最后18天合并,共72天,归属于土,称其为“土旺四季”,按这种方法一年分成了相等的五段,每段均为72天。
(四)季节与五行关系中的旺、相、休、囚、死
“旺、相、休、囚、死”是古人用五行生克关系对人体功能在不同季节时盛衰变化规律的一种描述:
旺:指正处于本行主气之季,此时人体本行的功能活动最为旺盛。如心火在夏季最旺。
相:指正处于该脏所属行之母主气之季,此时人体该脏所属行的功能活动由于母能生子的作用,由低下状态逐渐增强。如春季木行主气,由于木能生火,心火功能逐渐旺盛。
休:指正处于该脏所属行之子主气之季,此时人体该脏所属行的功能活动由于子的牵制,由最旺阶段逐渐下降。如长夏土行主气,土为火之子,心火功能由最旺阶段逐渐下降。
囚:指正处于该脏所属行之所胜行主气之季,此时该脏所属行功能活动下降最为显著。如火能克金,秋季金行主气,火会被金困囚,火行功能下降更著。
死:指正处于该脏所属行之所不胜之行主气之季,此时该脏所属行功能活动最为衰弱,如冬季水行主气,水克火,火则为死。
(五)十二地支与月份、时辰的联系
古人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月份,其与阴历月份的对应关系是: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古代用十二地支记月,不同的朝代正月所对应的地支有所不同:夏朝以寅为正月,周朝以子为正月,秦代以亥为正月,到了西汉又复用寅为正月直至现代。夏朝、西汉直至现代以寅为正月,实与斗建相关。斗,是指北斗星;建,就是以十二地支固定地分配年的各月份。北斗星第一至第四星分别叫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第五至第七星分别叫玉衡、开阳、摇光。一至四为斗,五至七为柄,合而成酒斗。古代曾用北斗斗柄的指向来定季节,《鹖冠子》就有“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的记载。这种观察北斗回转以定季节的方法,在《夏小正》中亦有描述。因为在正月斗柄所指的是寅位,二月指卯位,三月指辰位……十二月指丑位,所以以寅定正月(图1-3)。
古人亦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初、正两部分,按现在的24小时钟表时划分,其与时辰的对应关系:见表1-6。
图1-3 北斗七星的周年视运动
表1-6 十二时辰初、正与钟表时的对应关系
我国古代还将一天分为一百刻,《灵枢·卫气行》中就说道:“一日一夜,水下百刻”。水下,即古人所称的“漏刻”。水从带孔的壶里慢慢漏下,壶里的水就越来越少,再在水面上浮一个箭杆,水面下降,箭杆一并下沉,此即沉箭漏,可以此来计量时间;若将漏下的水收集在另一个壶里,水面上浮着的箭杆随水面上升而浮起,叫做浮箭漏。为了使水漏下的均匀,古人还采用增加漏壶个数的方法来均衡,先让第一壶中的水流入第二壶,再让第二壶中的水流入第三壶,最后流入的一个壶中再浮有箭杆。这样就提高了用水下计量时间的精确度。但一天是十二个时辰,若将一日一夜定为一百刻,用一百刻除以十二时辰,是除不尽的,那一个时辰究竟应该含有几刻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历史上公元23年前的西汉末年曾将一天改为一百二十刻,6世纪初改为九十六刻,后又被改为一百零八刻等刻制,直至清朝初年方再改成九十六刻制,一直用至现在。
(六)十天干的化合
十天干的化合是由阴阳相合、刚柔相配的原则发挥而来。由十天干化合为金、木、水、火、土五种运气。依据《周易》的记载:“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十天干里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同样如此分配:即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一二三四五被称生数,六七八九十被称为成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天干化合是将生成数按顺序各取一数相配:即甲一己六配合,乙二庚七配合,丙三辛八配合,丁四壬九配合,戊五癸十配合,将其中的数字去掉,即成为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此即天干化合。十天干通过以上化合衍化为五行,此种衍化又称之为五运,五运即是五行的运动之气。十天干原有其本气:即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而化合的五运之气则为:甲己相合化为土运,乙庚相合化为金运,丙辛相合化为水运,丁壬相合化为木运,戊癸相合化为火运。亦即《素问·五运行大论》中所述的“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若以天干数字简示则为:一六为土,二七为金,三八为水,四九为木,五十为火。但又有新的问题:为什么甲己就化为土,乙庚化为金,丙辛化为水,丁壬化为木,戊癸化为火?清代高士宗在《黄帝素问直解》中认为:所以然者,因支干配合,始于甲子,流行一周,则为丙子,丙属火为土之母而生土,故甲己化土。又行一周,则当戊子,戊属土为金之母而生金,故乙庚化金……以此类推直至戊癸化火。此外,这还与二十八星宿有关,《素问·五运行大论》中说:“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二十八星宿,是我国古代的恒星分群系统,它分为四个星区,均以动物来命名:东方为苍龙,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宿;北方为玄武,含斗、牛、女、虚、危、室、壁七星宿;西方为白虎,含奎、娄、胃、昴、毕、觜、参七星宿;南方为朱雀,含井、鬼、柳、星、张、翼、轸七星宿。“宿”,有宿舍的意思,故有人将二十八宿称为二十八舍。所谓“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即天之赤气经于牛女奎壁戊分时,在十天干正当戊癸的方位,故逢戊逢癸由火气运化主事;“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即天之黄气经于心尾角轸时,在十天干正当甲己的方位,故逢甲逢己由土气运化主事;“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即天之青气经于危室柳鬼时,在十天干正当丁壬的方位,故逢丁逢壬由木气运化主事;“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即天之白气经于亢氐昴毕时,在十天干正当乙庚的方位,故逢乙逢庚由金气运化主事;“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即天之黑气经于张翼娄胃时,在十天干正当丙辛的方位,故逢丙逢辛由水气运化主事。明代医家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一书中对此亦写道:“天地初分之时,天分五气,地列五行,五行定位,有政于四方,五气分流,散支于十干。当是时,黄气横于甲己,白气横于乙庚,黑气横于丙辛,青气横于丁壬,赤气横于戊癸。故甲己应土运,乙庚应金运,丙辛应水运,丁壬应木运,戊癸应火运。天有此五行之气,以御于东、西、南、北、中央之五位,而寒、暑、燥、湿、风、火所由以生”。
图1-4 明代《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的五天五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