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药少量小 贵在精选
药少量小是中医处方用药的一大特色。良医治病,辨证确切,药少而精。此皆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的治疗措施,多以针刺为主,用方药治病只提出十三方:①汤液醪醴,以稻米作为最佳的原料,稻薪作为最好的燃料;②生铁落饮,治怒狂有良效;③左角发酒,具有通行经络,消瘀利窍,和畅气血等作用;④马膏膏法,马膏,马脂、白酒、辣桂,并以膏熨其急颊,以通经消瘀、和畅气血;⑤泽泻饮,由泽泻、白术、麋衔三药混合研末组成,主治湿热内蕴,汗出恶风,筋缓身重体倦;⑥豕膏,即猪脂,用以泄肺经之积热,主治诸疮;⑦半夏秫米汤,调和阴阳治不眠之症;⑧兰草汤,兰草,即佩兰,能醒脾化湿,清暑辟浊;⑨鸡矢醴,用治小儿消化不良之腹胀;⑩菱翘饮,由菱角、连翘组成,主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寒痹熨法,本方用淳酒、蜀椒、干姜、桂心四味,得酒力及炭火的热力,装入夹袋中,在针剌前后,熨贴患处,寒痹自能痊愈; 乌贼骨茜草丸,乌贼骨、鲍鱼、茜草,主治男子阳痿不举及女子带下,便溺不利等血枯精亏诸证; 小金丹,由辰砂、雄黄、雌黄、紫金(金箔)四味组成,可预防疫疠的传染,是现今辟瘟防疫常用的药物。后世统称“内经十三方”。其用药特点就是药少而精。皆由一味、两味、三味药组成,最多由四味药组成。在张仲景《伤寒论》几十张处方中,药味的组成亦少而精炼,如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杏甘石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十枣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四逆汤、葛根芩连汤等,后世统称为“经方”,即经典的处方。经典是指组方精炼、久用不衰,犹如经典乐曲久听不厌一样。
在现代医学所主张的“量大、疗程足”的思想影响下,中药的用量越来越大,处方的药味越来越多,要求服药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是有悖于中医药传统特色的不正常现象。药多而杂说明医者心中无数,对病情掌握不准,即使取效亦不知是何药中病。这样不但难以总结有效经验,反而会对人体胃肠造成伤害,亦是药物资源的极大浪费。医者应继承优良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融合古今方药,对诸多药性分门别类、随症精选,一般常用处方以不过10味为宜。
对于小儿、年迈、体虚、久病者,调其所偏,补其不足。病情单纯者,取温、清、消、补等法,药少量小,直达病所。若病情复杂用复合方剂,药味虽多而分量宜轻,每味药量可轻至3~5克,煎取100~150ml,或分多次小量频投。特别是脾胃系统的慢性疾患,须以小量药扶持,或予丸散长服。待脾胃生气复苏,方可痊愈。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稍有不慎极易受损。只要用药对证合拍,方剂不在大小,用量不在多少,亦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否则日夜投以大剂量药物煎剂,只会增加脾胃负担,有“治胃反伤胃”之弊。特别是小儿脏气清灵,发病容易,易趋康复,临床以呼吸及消化道常见病居多,且大多病轻易治,故用药宜少,用量宜小,贵在精选。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提出“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犹如杀鸡不用宰牛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