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学术思想
一、由毒致病论
1.“毒”指的是什么
“毒”是泛指人体内对健康不利、甚至有害的各种物质,亦可称致病因素。毒从何而来?是人体在吸收自然界各种营养物质,如饮食物在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滞留;环境中各种污染在体内的沉积等,通俗讲是指体内的各种垃圾。人体每天都在不断地产生垃圾,即“毒”。必须不断地、及时地将毒排出体外,才能保持机体的协调平衡而带来健康。
2.人体怎样排毒
人体的排毒功能是多渠道的,已知的有五官九窍(各种分泌物,包括泪水)、腠理毛孔(汗腺)、经络血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情绪的发泄等。一个健康的人,身体内各种排毒渠道是畅通无阻的。
人体的排毒功能,通过五脏六腑的协调统一来完成。这种功能是有差异的。功能强者,能吃能排,身体健康;功能弱者,能吃不能全排,身体会亚健康;功能更弱者,能吃或不能吃,又不能全排,或通过异常渠道排,或是摄入过多超出了机体的排毒功能,以致残留的毒素越来越多。各种毒素的残留,会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造成新陈代谢紊乱,细胞死亡和再生的失衡,身体就会加速衰老或是出现各种病态。
人体会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
(1)外感因素。包括外感六淫,是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等太过之气;还有疫疠之气,即传染病的流行;环境毒,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的污染,即各种有毒气体、化肥、PM 2.5含量的上升等。这些均会影响人体腠理毛孔(汗腺)的开阖。主要影响呼吸、消化系统的排毒功能。
(2)情志因素。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太过。因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下、惊则气乱;喜过伤心、怒则伤肝、忧思伤脾、悲能伤肺、恐惊会伤肾。主要会影响脏腑功能的失调,致使经络系统,血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肝、胆、脾胃的排毒功能失常。
(3)饮食因素。是指饮食不清洁;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五味太过;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度、偏食、挑食)和误食毒物等。主要会影响脾、胃、肝、肾的排毒功能。
(4)药物因素。是指滥用药物、滥吃补品等。主要会影响消化系统肝、胆及泌尿系统的排毒功能。
(5)起居因素。是指生活不规律、过劳、酗酒、纵欲等。均会影响人体脏腑排毒功能,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6)意外因素。是指跌打损伤、溺水、触电、雷击、烧烫伤、车祸、蛇虫咬伤等。排毒功能的损害是由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决定的。
(7)遗传因素。是指父母的体质特性、遗传基因、遗传疾病等。排毒功能的强弱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
(8)先天因素。是指先天不足、先天缺陷、先天畸形、先天胎毒。这是指父母在胎前、胎中生活起居不当,如寒温不调、饮食不节、房事不节、性情乖戾、罹患疾病等。这对人体脏腑排毒功能的影响和表现也是各种各样的。
(9)衰老因素。是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脏器、组织器官不断老化,其排毒功能必然不断衰退。
3.毒在人体的表现
以上因素都会打破人体脏腑排毒功能的协调平衡。因此,各种毒素便会在体内不断积聚,或出现异常(不按正常渠道)排毒现象,即中医所称“津液不归正化”,从而产生很多病理产物,如风毒、湿热、痰饮、热毒、湿毒、疫毒、瘀毒、食积粪毒、尿毒等。这些毒素的表现形式例举如下。
(1)客于肌表——会出现汗闭、发热等症;
(2)搏于咽喉——会出现咽喉红肿、失音,甚至化脓、缠喉出现喉痹;
(3)痰饮伏肺——会出现咳嗽、气喘等;
(4)积于胃肠——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便秘等;
(5)痹阻经脉——会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或红肿;
(6)泛溢肌肤——会出现尿闭、水肿等;
(7)外发肌表——会出现各种皮疹(皮炎、湿疹)、肌肤瘙痒、痤疮、脓疱疮等;
(8)内阻胸阳——会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
(9)瘀毒凝聚——会结为癥瘕,形成各种肿瘤等;
(10)痰迷心窍——会出现偏瘫、失语等;
(11)结于肌腠——会形成肥胖、各种疮疖(麦粒肿、霰粒肿、牙龈红肿等)、痈疽及无名肿毒等。
4.治病必先排毒
每个患者都希望能够尽快、彻底地将不健康的毒素排出体外。因此要治愈疾病,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首先必须疏通其排毒渠道,给邪(毒)以出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祛邪排毒,必求其本。首先辨清病因(邪气即毒素),毒瘀堵的病位,在何脏、何腑、何经络,在表、在里;再辨明病性的寒热,根据不同体质(即排毒功能的强弱),选用中药寒热温凉之性、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法,采取中药内服、外敷,以及推拿、针灸、刮痧、拍痧、拉筋、导引、食疗等不同措施,辨证施治,以通调百脉、祛瘀排毒。排毒不仅能使气血流畅、脏腑协调平衡,而且能恢复正常的代谢和细胞的氧化作用。这就是排毒能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机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