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常见问题解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

39 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先兆症状?

脑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预防脑血管疾病是保证生命健康的重要方面。很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前数小时或1~2天,会出现一些早期信号,即先兆症状,这时如果能及时识别,让患者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并到医院进行积极有效的诊治,对预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主要有哪些呢?以下是常见的预警信号: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手持物体掉落,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多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机体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致。
(2)面、舌、唇或肢体麻木,双侧身体对冷热温度感觉不同,或疼痛感减退甚至丧失等。这多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机体感觉神经功能的缘故。
(3)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或者性格出现反常,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急躁多语,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组织缺血有关。
(4)中老年人突然视物旋转、耳鸣、呕吐、取物不准,伴随四肢麻木无力发作,是脑部后循环缺血的表现。
(5)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或者表现为看物体不清楚,视野中有缺损,看东西不完整,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些多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为脑血管疾病的较早的预报信号。
(6)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的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感觉与往日不同,或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提示血压可能有波动,或脑组织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40 脑血管疾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患者因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其主要表现如下:
(1)头痛:
头痛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脑出血患者约有80%~90%患者有剧烈头痛,其特点是开始时疼痛位于患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常为全头部劈裂样疼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头痛多较轻微,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出现剧烈头痛。
(2)呕吐:
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多出现呕吐,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为喷射性呕吐,多伴头痛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呕吐者较少见,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可见呕吐。如果患者呕吐出咖啡色胃内容物,表示有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预兆。
(3)意识障碍:
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脑出血患者多见。据报道60%~80%脑出血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临床特点是除少部分轻型脑出血患者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脑梗死较少出现意识障碍,而大面积脑梗死多伴有意识障碍。
(4)偏瘫:
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及同侧舌和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也是脑血管疾病的较常见症状,不论大脑半球任何一侧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有轻有重,可为不完全瘫或完全瘫。不完全瘫又叫轻瘫,可以扶杖行走。完全瘫也叫全瘫,患者卧床不起,不能自己活动。有些患者可能面、舌瘫程度较重,肢体瘫痪程度较轻;也可能上侧肢体瘫较重,下侧肢体瘫较轻;或下肢瘫痪程度较重,上侧肢体瘫较轻。完全瘫变为不完全偏瘫,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不完全瘫发展为完全瘫,则表示病情逐渐加重。
(5)失语:
为优势半球大脑皮层言语中枢损害所致。根据损害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分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等。运动性失语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可用手势或点头等回答问话;感觉性失语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但能够说话,而且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与人对话多答非所问。混合性失语患者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自己不会说话,又不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等。命名性失语表现患者能讲话,也能理解别人的话,能说出物品的性质和用途,唯独叫不出物品的名称。

41 为什么突然头痛要警惕脑血管疾病发生?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的疼痛。原因繁多,颅内病变、全身性疾病、功能性或精神性疾病都可以引起头痛。在脑血管疾病中头痛更为多见。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人,如果突然出现头痛,往往提示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多由高血压引起。而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痛的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关。血压突然上升时,头痛剧烈;血压正常时,头痛自然缓解。因此,很多高血压患者将头痛作为血压高低的“晴雨表”。如果高血压患者头痛的程度突然加剧,而且伴有血压突然升高,常常是脑出血的先兆。据报道,80%~90%的脑出血患者都是以剧烈头痛为首发症状。其头痛的原因,是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痛敏结构所引起的。同时,脑出血还往往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和牵拉,也可使头痛加重。
头痛亦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突出症状。因为颅内动脉或血管畸形突然破裂,使大量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直接刺激脑膜而引起剧烈头痛。头痛部位以枕部为主,低头时加重。头痛严重时伴有呕吐。头痛减轻,提示症状好转。如果头痛又突然加重,往往是再出血的信号,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治疗。
除了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引起头痛,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也可引起病变局部疼痛,只是比较少见,痛的程度较轻,一般不伴有呕吐。
可见,头痛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因此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一旦出现剧烈头痛要高度警惕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2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有哪些特点?

头痛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特点如下: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痛与出血量多少有关,一般多较突然、剧烈。先为局限性,以枕部痛为主,低头时加重。后可发展为弥漫性全头痛,并常因血液刺激脑膜,而引起颈背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出现颈项强直。头痛的发生机制与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对颅内血管、脑膜、神经根的刺激及颅内压升高有关。头痛严重时伴有呕吐,查体可有脑膜刺激征。若头痛减轻,提示病情好转;如果疼痛加重,表示患者有再出血的可能,应该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脑出血的头痛一般也多较突然和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和视力模糊。头痛的发生与颅内压增高有关。由于脑出血起病急骤,进展较快,常于几分钟至几小时之内发展至顶峰,所以,患者出现头痛后,常随之出现呕吐、意识障碍和偏瘫。对此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抢救治疗。
脑梗死亦常伴头痛的发生,基底动脉系统梗死较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出现头痛更多见。有报道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头痛多位于阻塞动脉同侧的枕部和顶叶,可伴有偏盲、失读和失认等。
总之,高血压或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旦出现剧烈头痛,或出现头痛性质与以往不同,或较前加重,一定要警惕,并注意有无新发症状,同时应及早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43 为什么说呕吐是脑血管疾病病重的表现?

呕吐是胃部周围的肌肉突然收缩,把胃里的东西挤压了出来,是由于胃部发炎、饮酒过度、饮食不洁、暴饮暴食或胃肠道系统有其他问题,也可能是由于内耳功能失调,或可能来自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的反应。
呕吐也是脑血管疾病的较常见症状,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是出血性脑血病均可发生。脑血管疾病患者呕吐与进食无关,在空腹或安静情况下均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呕吐者较少见,常见于后循环缺血时。主要是由于脑干前庭神经核结构缺血、缺氧引起。这种呕吐常伴有恶心、视物旋转、耳鸣、听力下降等表现。当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引起呕吐。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呕吐者比较常见,如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面积脑梗死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压过高。过高的颅内压波及脑内呕吐中枢,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致。这种呕吐常伴有剧烈头痛,而不伴有恶心,并且常常在患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将胃内容物从口中喷出,临床上称为喷射性呕吐。
一般来说,颅内出血严重时,呕吐和头痛均较剧烈。如果患者呕吐出咖啡色样胃内容物,提示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多是由于应激性溃疡所致,是病情危重的征兆,应积极进行脱水治疗,同时给予止血剂等积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防止出现全身的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44 为什么说昏迷是脑血管疾病病危的标志?

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正常的意识状态依赖于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昏迷则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导致意识水平严重下降,是一种睡眠样状态,患者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叫醒,是病情危重的表现。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常存在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压较高,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受到压迫和损害而引起昏迷。
昏迷按其程度的深浅,通常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1)浅昏迷:
只有在较强的刺激下才能出现疼痛反应,停止刺激,患者又回到无反应状态。但瞳孔无变化,各种反射均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2)中昏迷:
重刺激时可以出现疼痛反应。各种反射比较迟钝,生命体征出现轻度变化。介于浅昏迷与深昏迷之间。
(3)深昏迷:
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如光反射、角膜反射、腱反射都消失了。四肢肌肉松弛,呼吸不规则,血压、呼吸、心跳不稳定。出现这种情况,常常危及生命,医护和家属应全力抢救。
昏迷患者能否清醒过来,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出血的多少、速度和部位,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情况。一般而言,脑梗死引起的昏迷时间多较短暂,而脑出血引起的昏迷持续时间较长,常危及生命。若脑出血量大而快,血液流入侧脑室、中脑、脑桥,则昏迷重、预后差;反之,若出血量少而慢,位于大脑半球的白质,则昏迷较轻,预后良好。患有相同的疾病,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年龄较小者清醒较快;年老体弱者恢复较慢。
昏迷是脑血管疾病病重的标志,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昏迷患者都必定死亡。实践证明,很多昏迷患者,经过正确及时的抢救,仍可使其清醒。应全力抢救昏迷患者。

45 为什么说肢体麻木要警惕脑血管疾病?

健康的肢体对外界刺激是敏感的。外界的某种刺激与皮肤相接触,便会产生某种感觉,并由皮肤传入神经,然后传到大脑皮层,一般大脑的一侧半球支配着对侧的面部、肢体感觉功能,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正确判定出这个刺激的性质、部位。如果这条传递冲动的径路上出了故障,就不能将感觉的冲动顺利传到大脑,于是形成肢体感觉的减弱或丧失,出现麻木。肢体麻木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也是许多疾病的早期信号。
较常见的一种原因是患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由于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质缺血,脑部的感觉中枢发生功能性障碍,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如果缺血灶较小,只损害了管理感觉功能的神经组织,则只能造成对侧躯体某一部位麻木或半身麻木。而有的只是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只引起阵发性麻木,若缺血性脑组织进一步扩展,病变动脉闭塞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对侧面部、躯体的麻木可由局部扩展到半身;由短暂性麻木演变为持续性。病损区域扩大并损害了管理运动中枢的脑组织时,便可产生对侧肢体无力或瘫痪。
因此,如果老年患者偶尔或持续单肢或半身麻木感,有时还伴有口唇发麻、舌麻、面麻等,不要自以为上了点年纪,这些“小毛病”不算,这些往往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不要一直等到麻木加重,甚至出现该侧肢体无力或瘫痪时,才到医院检查治疗,这样往往会耽误病情,影响预后。应及时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如经颅多普勒、脑CT等,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以避免脑组织病变的进一步恶化。

46 什么是失语,失语有哪几种?

失语症是指由于神经中枢病损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而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综合征,是大脑病变导致的语言交流障碍综合征,患者表现各种语言符号表达及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患者在意识清晰,无严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无听觉、视觉功能丧失,亦无口舌、声带、咽喉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或共济失调的情况下,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讲话,也不能表达,不理解或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等。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因先天或幼年疾病引致学习困难,造成的语言功能缺陷也不属失语症范畴。
借助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语言符号意义的功能丧失(失语症)或言语困难。障碍的形式取决于脑损害部位,一般分运动和感知两类,分别涉及言语生成和言语理解两方面。言语发育障碍时也可以没有明显脑损害。
言语功能受一侧大脑半球支配,称为优势半球。除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位于左侧大脑皮质及其连合纤维。优势半球受损常可发生失语症。优势半球不同特定部位受损后,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语症:第三额回后部是口语的中枢,受损时丧失口语表达能力,即运动性失语症;第一颞横回后部是听语中枢,损害时出现对别人的语言不能理解,即感觉性失语症;第三额回后部是书写中枢,病变时无法用文字书写来表达,是失写症;角回为阅读中枢,受损时读不出文字的字音及不知其意义,是失读症;第一颞回与角回之间区域是物体的命名中枢,病损时讲不出所见的人物名称,是命名性失语症。引起失语症常见的病因包括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及脑变性病等。由于病因及病变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言语功能障碍,表现以一种语言功能障碍为主,伴不同程度的其他语言功能受损,也可表现语言功能完全受损。
目前常用的失语症分类为:
(1)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包括①Broca失语;②Wernicke失语;③传导性失语。
(2)经皮质性失语:又称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包括①经皮质运动性失语;②经皮质感觉性失语;③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3)完全性失语。
(4)命名性失语。
(5)皮质下失语综合征。
(6)单一传导通道病变产生的言语障碍:①纯词哑;②纯词聋;③纯失语;④纯失写。

47 什么是失认,失认有哪几种?

失认症(agnosia)是感觉到的物象与以往记忆的材料失去联络而变得不认识,即认识不能,它是指由于大脑局部损害所致的一种后天性认知障碍。患者面对某物能通过其他感觉通道对它进行认识,而唯独丧失了经由某一特定的感觉通道和相应的感官认识自己所熟悉的物品自体或视觉空间的能力。这种认识不能并非由于感觉、语言、智能、记忆等障碍所致,也不是由于患者不熟悉该物体所致,常由大脑半球特定的功能部位受损所引起。大多数失认症的表现形式是特异性的失认症,与其他大脑功能异常一样,也是有两大脑半球的不对称性。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身体部位的认识能力,是脑卒中的症状之一。
简言之失认症是脑损害患者无视觉听觉、躯体感觉、意识及智能障碍,但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的物体,却能通过其他感觉识别。例如患者看到手表不知为何物但触摸手表外形和听到表走动的声音,立刻就辨认是手表。
(1)视觉失认:
患者尽管视力,推理能力正常,但不能通过视觉辨认或辨认不清他熟悉的事物。①视觉空间失认症:指对地理空间的辨认丧失,患者不能辨别方向,在一个熟悉的地方迷路。患者主要涉及右侧顶颞交界处皮质。②面孔失认症:患者对自己熟悉的面孔不能辨认,甚至连自己的亲人和密友也认不出。但可以从说话的声音中辨出。在镜子里不能辨认自己。本症最常见于右侧中央沟后部病变。③颜色失认症:虽无色盲,但患者不能认出过去熟悉的颜色。表现不认识颜色或颜色命名障碍。此症多见于左侧颞枕区病变。
(2)听觉失认:
表现为患者不能辨认熟悉的声音如摇动钥匙的声音,水倒进容器的声音,熟悉的歌曲,音乐等。病变部位为双侧Heschl区破坏或此区与内侧膝状体之间的联系中断。
(3)触觉失认(失实体觉):
患者眼闭后不能依靠触觉辨认熟悉的物品如钢笔、牙膏、筷子等,病变部位在顶叶。
(4)身体体位的失认(即印象障碍):
见于右顶颞枕交界区广泛病变。包括:①疾病感缺失:有严重瘫痪患者、拒绝承认偏瘫的存在。②偏侧躯体失认:患者对他瘫痪的半身不认为是自己的。③动觉性幻觉:患者感到肢体的体积、长度、重量发生改变或移位或体会到瘫痪侧有两个上肢或两个下肢。

48 什么是失用,失用有哪几种?

失用症又称运用障碍,因大脑半球的损害而造成的行为障碍,失去了按一定顺序去完成某些有目的性动作的能力的总称。提示脑部有关计划、设计某些目的性动作的“观念中枢”或(和)执行这些动作的“执行中枢”的功能发生了障碍。失用症患者并无任何运动麻痹、共济失调和感觉障碍,也无对动作的领会困难等。这意味着患者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地使用一部分肢体功能去完成那些本来已形成的习惯动作,如不能按要求做伸舌、吞咽、洗脸、刷牙、划火柴和开锁等简单动作,但患者在不经意情况下却能够自发地去做这些动作。
失用症发生于优势半球顶下小叶、缘上回损伤。优势半球缘上回发出连合纤维经胼胝体到达并支配对侧半球的缘上回,所以,优势半球缘上回皮质或皮质下的病变引起两侧肢体的失用症。病灶扩大到中央前回时,表现为优势半球支配侧上、下肢瘫和对侧肢体失用症。胼胝体内产生病灶,因连合纤维中断,使对侧缘上回脱离优势半球影响,引起支配侧失用症。因两侧缘上回之间的相互影响,临床极少出现单侧失用症。
失用症又分为观念性失用症、观念运动性失用症、肢体运动性失用症、面-口失用症、穿衣失用症、结构性失用症、语言失用症等。

49 为什么左侧脑血管疾病变而右侧偏瘫?什么是脑的交叉支配?

临床上我们常见到的中风患者如果是右侧瘫痪,医生会说这个患者左侧的脑血管出了毛病;反之,如果患者是左侧的肢体瘫痪,医生会说患者的右侧脑血管出了毛病。经过CT检查往往证实医生的判断是对的。这就是由神经交叉支配的特点所决定的。
人的大脑、小脑和脑干,虽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各司其职,分工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交叉支配。即大脑左半球支配右侧肢体和面舌肌的运动、感觉及营养等功能;大脑右半球支配左侧肢体和面舌肌的运动、感觉及营养等功能。因此,如果一侧大脑半球发生缺血或出血等病变,对侧的身体就会表现出各种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最突出也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就是偏瘫、面瘫和舌肌不灵活等症状。如果两侧的大脑半球都有病变,患者就可能出现双侧肢体瘫痪、双侧面瘫和整个舌体运动不灵活、说话不清等。

50 什么叫内囊,什么叫“三偏征”?

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位于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在脑皮层的水平切面上,为一横置的“V”形,其尖端向内侧,左右各一,分前支、膝部和后支三部分。
由于内囊前支和膝部有运动神经纤维通过,后支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视、听放射纤维通过,也就是说,我们所感知的各种外界刺激及大脑皮层下达的各种命令,上上下下的信息交流,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从内囊通过的,所以,内囊是一个关键的交通道口,重要的解剖部位,如果一旦这个部位出血,就会出现典型的“三偏征”。但由于大脑支配是交叉的,所以主要表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和对侧上下肢瘫痪,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内囊的血液供应来自豆纹动脉,是大脑中动脉的一个分支。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血流量大。而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管腔纤细,管腔压力较高,极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会破裂出血,所以,内囊是脑出血的一个好发部位。

51 什么叫脑膜刺激征,怎样检查?

脑膜刺激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或炎症刺激了脊髓神经根,由其支配的相应肌群,所出现的一种防御反应性肌痉挛现象。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深昏迷时脑膜刺激征可消失,主要包括为颈强直、克尼格征(Kernig征)及布鲁金斯基征(Brudzinski征)等。检查方法如下:
(1)颈强直:
患者仰卧,检查者用手轻轻托患者头部,被动使其前屈,正常者下颌可接触前胸。如下颌不能接近前胸,且有阻力时,则提示有颈强直。
(2)克尼格征(屈膝直腿试验):
患者仰卧,下肢于髋、膝关节处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小腿伸直,正常时不受限制,如不能伸直,出现阻力与疼痛时,则以膝关节形成的角度来判定,小于135°时为阳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屈肌痉挛,伸膝受限,克尼格征常为阳性。
(3)拉赛哥征(直腿试验):
患者仰卧,两腿伸直。检查者抬举患者下肢(膝伸直),与髋关节成角,小于70°,并有疼痛与抵抗者为阳性。
(4)布鲁金斯基征:
①颈部征:患者仰卧,检查者用右手托起患者头部,并用力前屈其颈部,若患者出现双侧膝关节及髋关节同时屈曲者为阳性。②耻骨联合征:患者仰卧,叩击耻骨联合时出现双侧下肢屈曲和内收。③下肢征: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持一侧下肢在髋关节部向腹部屈曲,若另一侧下肢也自动同时屈曲者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