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师必备药物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便 秘 药

67.麻仁润肠丸(软胶囊)

【药物组成】

火麻仁、大黄、苦杏仁(去皮炒)、白芍、陈皮、木香。

【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适用于肠胃积热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胸腹胀满,口苦,尿黄,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特点分析】

本成药源自《伤寒论》麻子仁丸加减。本成药为补泻兼施之剂,滋阴润肠、破滞攻积之力不突出,有理气和胃之功,对于肠胃积热、津液不足的便秘者较为适宜。临证以便秘、口苦、腹胀、舌红苔黄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

具有通便、促进肠运动、增加大肠含水量等作用。

【传统应用】

便秘证属肠胃积热证者。

【现代应用】

习惯性便秘、术后便秘、老年性功能性便秘、胆石症、肺气肿、老年精神病等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虚寒性便秘慎用。忌食辛辣香燥刺激性食物。

68.通幽润燥丸

【药物组成】

大黄、熟大黄、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郁李仁、桃仁(去皮)、红花、当归、枳壳(去瓤麸炒)、厚朴(姜炙)、木香、槟榔、黄芩、地黄、熟地黄、甘草。

【功能主治】

清热导滞,润肠通便。适用于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因胃肠积热,幽门失润引起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甚如羊粪,口干口臭,面赤,身热,小便黄而少,腹胀,腹痛拒按,心烦,或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滑。

【特点分析】

本成药源自《伤寒论》麻子仁丸加减。本成药泻下攻积之力较强,滋阴润肠之力也较突出,还兼有清热之力,可谓集清、泻、润、补为一体,而又重泻下。对于临床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重证较为适宜,一般以便秘干结如羊粪、口干口臭、身热、尿黄、腹胀、舌红苔黄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

具有润滑肠道、调整胃肠平滑肌、泻下等作用。

【传统应用】

便秘证属肠胃积热者。

【现代应用】

习惯性便秘、顽固性呃逆等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脾胃虚寒便秘者慎用。年老体弱者慎用。忌食辛辣香燥刺激性食物。

69.通便灵胶囊

【药物组成】

番泻叶、当归、肉苁蓉。

【功能主治】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适用于气血不足,胃肠蕴热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心悸气短,面色白,周身倦怠,舌淡苔少,脉沉细数。

【特点分析】

本成药长于养血温肾,且泻下导滞之效亦较为突出,为补泻兼施之剂,适用于津液亏损不重,但积滞较为明显者。临证以便秘、腰膝酸软、舌淡为使用指征。实际临床运用中,凡见大便干结,而热象不重者,皆可使用。

【药理作用】

具有泻下、促进肠液分泌、抗菌、解痉等作用。

【传统应用】

便秘证属气血不足,胃肠蕴热者。

【现代应用】

习惯性便秘、长期卧床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等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6粒,一日1次。

【使用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月经期妇女忌用。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久服。忌食辛辣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70.一清颗粒(胶囊)

【药物组成】

大黄、黄芩、黄连。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适用于火毒血热所致便秘、口疮喉痹、乳蛾、牙宣、吐血、咳血、衄血、便血,症见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及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口渴咽干,吐血、咳血、衄血、痔血,舌红苔黄,脉数。

【特点分析】

本成药源自《金匮要略》泻心汤,功长泻火解毒,燥湿泄热。临床可治一切火热炽盛之证,如热盛动血,湿热黄疸,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等,有无便秘皆可使用。本成药清热解毒之力较强,且兼凉血止血之效。但苦寒伤阴,对于热盛津伤较甚者不宜使用;又易败胃伤阳,故不可久服。一般以热盛便秘、咽痛目赤、口干口渴、舌红苔黄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

具有泻下、抑菌、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

【传统应用】

暴风客热、口疮、喉痹、乳蛾、便秘、牙宣属于火毒熏蒸者。

【现代应用】

习惯性便秘、急性结膜炎、急性口炎、口疮、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牙龈(周)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胃溃疡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支气管扩张、痔疮、肛裂出血等见上述证候者。

【不良反应】

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用法用量】

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7.5g,一日3~4次。胶囊剂: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体弱年迈者慎服。不可过量、久服。阴虚火旺者慎用。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及结、直肠黑变病患者禁用。忌食辛辣油腻之品,戒烟酒。

71.便通胶囊

【药物组成】

白术(炒)、肉苁蓉、当归、桑椹、枳实、芦荟。

【功能主治】

健脾益肾,润肠通便。适用于脾肾不足,肠腑气滞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或排便乏力,神疲气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沉细。

【特点分析】

本成药组方甘温柔润,重在补益脾肾,又稍兼行气攻下之效,为攻补兼施之剂,补而不滞,攻而不伐,故对脾肾不足、气滞便秘者尤为适宜。临证以排便无力而秘结,神疲气短、腰膝酸软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

具有泻下、促进胃肠运动、抗感染等作用。

【传统应用】

便秘证属脾肾不足,肠腑气滞者。

【现代应用】

原发性便秘、习惯性便秘、肛周疾患所引起的便秘。

【不良反应】

偶见轻度腹痛,腹泻及皮疹。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实热便秘者禁服。忌食辛辣香燥刺激性食物。

72.苁蓉通便口服液

【药物组成】

何首乌、肉苁蓉、枳实(麸炒)、蜂蜜。

【功能主治】

滋阴补肾,润肠通便。适用于气伤血亏,阴阳两虚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心悸气短,周身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

【特点分析】

本成药滋阴温肾之力较为突出,尤其长于滋阴,而其攻下导滞之力相对较弱。临床治疗阴阳两虚型便秘较为适宜,一般以便秘、腰膝酸软、舌淡苔白为使用指征。由于本成药泻下之力不强,补益之效突出,故而可长期服用,不必担心有伤正之弊。

【药理作用】

具有通便、促进肠运动等作用。

【传统应用】

便秘证属气伤血亏,阴阳两虚者。

【现代应用】

中老年人、产后等虚性便秘及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1次。睡前或清晨服用。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糖尿病患者禁用。实热便秘者禁服。忌食辛辣香燥刺激性食物。

73.芪蓉润肠口服液

【药物组成】

黄芪、肉苁蓉、白术、太子参。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健脾滋肾,润肠通便。适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大肠失于濡润所致的虚证便秘。症见大便不畅,排出困难,面色无华,神疲气短,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弱。

【特点分析】

本成药功在益气温肾,长于滋补肾阴而濡润肠腑,且配伍温和不燥,对于纯虚无实,症见大便排出困难,神疲劳倦,舌淡脉弱者为宜。全方有补无泻,恐有壅滞之虞。

【药理作用】

可缩短模型鼠开始排便时间,增加排便量,促进小肠推进运动,并可增加家兔肠管容积,刺激肠蠕动等作用。

【传统应用】

便秘证属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者。

【现代应用】

老年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实热病禁用,感冒发热时停服。

74.五仁润肠丸

【药物组成】

地黄、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肉苁蓉(酒蒸)、陈皮、大黄(酒蒸)、当归、松子仁。

【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适用于大肠液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腹胀,食少,消化不良,口舌干燥,舌红苔少,脉细或细数。

【特点分析】

本成药源自《世医得效方》五仁丸加减。本成药以润燥滑肠见长,同时具有滋阴养血之功,兼有一定的清热攻下之效,为补中有泻、攻润结合之品。其润肠之力较为突出,滋阴补肾之功也较显著,但攻下破滞之力稍弱。临床对于年老和产后血虚便秘者较为适宜。一般以便秘、口干、舌红少苔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

具有润肠、泻下等作用。

【传统应用】

便秘证属大肠液亏者。

【现代应用】

功能性便秘、老年性便秘、产后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年轻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75.排毒养颜胶囊

【药物组成】

大黄、白术、西洋参、芒硝、枳实、青阳参、小红参、肉苁蓉、荷叶。

【功能主治】

益气活血,通便排毒。适用于气虚血瘀,热毒内盛所致便秘、痤疮、颜面色斑,舌淡苔白或薄黄,脉沉细或弱。

【特点分析】

本成药组方寓承气汤之意,泻下通便效用明显,合益气养阴润燥之品,又兼活血散瘀之效,是为攻补兼施之剂。临床对于内蕴热毒、气虚血瘀者适宜,以便秘、舌质红或偏紫黯者,较为适宜。

【药理作用】

具有润肠、泻下、降脂、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传统应用】

便秘证属气虚血瘀,热毒内盛者。

【现代应用】

功能性便秘,痤疮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①便秘、排便不爽者,一次3~6粒,一日2次,根据大便情况酌情加减药量,以大便通畅,每天1~2次为宜。②大便一日1次者,以1粒起服,每日服1~2次,根据大便情况逐渐加量至大便通畅,每天1~2次为宜。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不宜同时服用含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