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2型糖尿病中医非药物干预方法
(一)穴位按摩保健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穴位按摩时,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对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1.中脘穴按摩
两手相叠(男性右手心对左手背,女性左手心对右手背)置于中脘穴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图2-1),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旋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手掌呼气时按,吸气时松,各3次)。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每日2次。本法可健脾和胃,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2.关元穴按摩
按摩关元穴(肚脐与耻骨连线中下2/5,图2-1),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手掌呼气时按,吸气时松,各3次)。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每日2次。本法可补虚益损,对尿频、排尿不畅等症状效果较佳。
3.大横、关元振腹法
先把手抱成一个球状,两手的小指冲下,两手的拇指冲上,两个掌根冲里。将掌根放在大横穴上,小指对在关元穴的位置(图2-1)。把手微微下压,然后上下快速颤动,频率为每分钟大于150次。可选择在饭后半个小时或者睡前半个小时做,一般做3~5分钟。这个手法不但可以降糖,还能降压,同时可治疗便秘,效果较好。
4.期门穴摩法
两手分开置于胁下,以手心抚于期门穴(乳头直下两肋间,图2-1),先正(两手同时由外向内转)后反(两手同时由内向外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每日2次。本法有平衡血糖的作用。
图2-1 胸腹部腧穴
5.肾俞穴按摩
两手掌心置于腰背后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2)上,先反(由内向外转)后正(由外向里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每日2次。本法主治水肿、消渴。
6.三阴交揉按
三阴交在两侧内踝尖上3寸(图1-10),用拇指揉按,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做完左侧再做右侧。每日2次,每次约3分钟。
图2-2 背部腧穴
7.摩腹法
取坐位,双手叠掌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摩腹约10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
8.轻拍四肢
取坐位,双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拍四肢约5分钟。
9.糖尿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按摩
(1)揉足三里:
足三里的位置在两侧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前缘旁开1寸处(图1-2)。用手指按揉每侧足三里1分钟左右,力度以酸胀为宜,每日2次。
(2)揉血海穴:
血海穴的位置在大腿绷紧时,膝关节内上方肌肉最高点(图1-10)。用手指按揉每侧血海穴1分钟左右,力度以酸胀为宜,每日2次。
(3)揉梁丘穴:
梁丘穴的位置在大腿绷紧时,膝关节外上方肌肉最高点(图1-2)。用手指按摩每侧梁丘穴1分钟左右,力度以酸胀为宜,每日2次。
(4)揉承山穴:
承山穴的位置在小腿绷紧外侧肌肉最高点下面凹陷处(图1-9)。用手指按揉每侧承山穴1分钟左右,力度以酸胀为宜,每日2次。
(5)揉太溪穴:
太溪穴的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图2-3)。用手指按揉每侧太溪穴1分钟左右,力度以酸胀为宜,每日2次。
图2-3 太溪穴
10.便秘
(1)点揉天枢穴:
天枢穴的位置在肚脐旁开2寸处(图2-1)。用拇指点揉双侧天枢穴各1分钟左右,力度以酸胀为宜,每日2次。
(2)点按合谷穴:
合谷穴在两手拇指虎口两骨之间(图1-4)。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取穴。用拇指点揉双侧合谷穴各3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宜,每日2次。
11.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取穴:中极、关元、气海(图2-1)。
方法:选用摩法、按法、揉法。先以顺时针方向摩小腹约5分钟,再揉按中极、关元、气海;若肾气不足明显加揉按肾俞、命门穴,每穴施术2分钟左右。以上穴位在每次治疗中反复施术2~3次为宜。10日为1疗程,疗效差者可续1疗程。
12.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1)摩腹:
取仰卧位,两手掌相叠,以肚脐为圆心,在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操作时压力要大,移动要快,约2分钟。
(2)拿腹肌:
取仰卧位,屈膝使腹部肌肉放松,用一手捏住腹的肌肉(越多越好)由上到下进行提拿,约1分钟。
(3)按揉支沟穴:
坐位,以一手拇指按揉支沟穴(外关上1寸,尺、桡骨间,图2-4),以有酸胀感为宜。
图2-4 手臂部腧穴(二)
(二)耳穴按压保健
1.消渴病
治则:调理脾胃。
主穴:胰、脾、内分泌、缘中(图1-11)。
配穴:肺、肝、胃、神门、肾上腺(图1-11)。
操作:主穴每次取3~4穴,配穴取1~2穴。将王不留行籽1粒,在选定耳穴上寻得敏感点后,即贴敷其上,用食、拇指捻压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得气。此后,每日自行按压3次,以有上述感觉为宜。每次贴一侧耳,两耳交替。每周贴敷3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2.肥胖
很多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现代研究表明,肥胖人群胰岛素抵抗现象尤为突出,故对于体重超重的糖尿病患者,控制体重同样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方式。
治则:控制食欲、促进排便。
主穴:内分泌、缘中、胃(图1-11)。
配穴:肺、脾、神门、大肠、直肠下段(图1-11)。
治法:主穴如上。若食欲旺盛,配穴选用脾、神门、皮质下;若便秘,选用大肠、直肠下,严重者配合便秘点。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贴一侧耳,两耳交替。每周贴敷3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日。
3.不寐
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发生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足、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再次入睡等,西医称之为失眠。
治则:解郁降火、宁心安神。
主穴:肝、心、皮质下、神门、内分泌(图1-11)。
配穴:脾胃不和者,加脾、胃;肾气亏虚者,加肾(图1-11)。
操作:常用弱刺激按压法。每次压10秒,放松,然后再压10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日3~5次,建议下午及晚上增加按压次数,疗效更佳。2~3日1换,双侧耳穴轮流使用。
4.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糖尿病患者出现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且进食后加重,多为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治则:调理脾胃,行气消胀。
主穴:脾、胃、大肠、内分泌、交感(图1-11)。
配穴:肝郁较甚、腹胀明显、善太息,加肝、胆;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者,加皮质下、三焦。
操作:平素体质虚弱、气短乏力、虚象明显者,宜用轻刺激按压法;新患病、身体尚壮实、症状明显者,宜用重刺激按压法。按压10秒,放松,然后再压10秒。每次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每日3~5次。2~3日1换,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同时,应嘱患者注意饮食有节,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三)腿浴疗法
腿浴疗法就是将一定处方的中药加清水煎煮后,利用蒸气熏疗、热效应、皮肤渗透等作用,浸泡腿部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治疾病方法,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或局部肢体病变。
1.消渴病
方药:桂枝50g、知母80g、苍耳子80g、玉竹80g、五味子30g、苦参100g、黄精30g、仙灵脾30g、鬼箭羽50g、生地黄80g、黄柏80g、丹参60g。
功效:配合降糖药物使用,可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
方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30~45分钟,滤出煎液。先以药雾熏洗患肢,待药液温度适宜再浸泡患肢,药液冷凉后再加温熏洗。每日1次,1次1剂,每次20~30分钟,10剂为1疗程
2.消渴病痹症
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下肢凉麻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也可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导致下肢循环障碍,出现疼痛、水肿、皮色黯,及糖尿病足1期皮肤无破损者。
方药:红花30g、苏木30g、透骨草30g、炮附子15g。
治则:温经、活血、通络。
加减用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瘀血较重者,可加入乳香15g、没药15g,加强活血化瘀之力;下肢筋脉拘挛较重者,可加入木瓜30g、伸筋草30g,舒筋活络;冷痛麻木甚者,加大桂枝30g、川乌30g、草乌30g;烧灼感甚者加金银花30g、赤芍20g;麻木甚者加全虫10g、蜈蚣5条。
3.皮肤瘙痒症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年纪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瘙痒,是由于阴血亏虚、生风生燥所致,腿部多见,也可见于身体其他部位,患者常在脱衣睡觉时瘙痒最甚。
方药:生地15g、当归15g、白蒺藜15g、白鲜皮15g、地肤子30g、苦参30g。
治则:养血息风。
特别说明:泡洗后适量涂抹凡士林等润滑油膏保护皮肤;若搔抓处皮损明显,不宜长时间浸泡,可改为药物热敷,即用消毒纱布7~8层蘸药汤敷于患处,待纱布将干未干之时,另用1块消毒纱布蘸药液淋渍患处,持续20~30分钟。注意,水温不宜过热。上肢皮肤瘙痒同样可以采用泡洗方法;而胸腹部位瘙痒,不便泡洗者,可采用药液热敷法。
4.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水温及浸泡时间。通常采用水温37℃,浸泡时间20~30分钟。在家中自行操作时,若无水温计,应以家中健康人用手试水温,温和即可。
器具:木桶,建议选用可以控制温度和时间的腿浴治疗仪。
操作:以上方煎煮药液500ml,加入适量温水,水量以没过小腿中部为宜。水温37℃,浸泡时间20~30分钟。
(2)如出现红疹、瘙痒等过敏症状,立即停止用药,必要时可口服氯苯那敏(扑尔敏)、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切勿搔抓,避免皮肤破损感染。
(3)如因浸泡时间过长、水温过热导致局部皮肤烫伤,出现水疱或破损,立即停止泡洗治疗,并局部消毒处理。
(4)禁忌证:浸泡局部有皮肤破损;对其中药物成分有过敏。
(四)艾灸疗法
艾灸是以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助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1.消渴病
治则:调和脾胃。
取穴:中脘、足三里、脾俞、神阙、曲池(图1-2、图1-4、图2-1、图2-2)。
操作: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穴每次艾灸约1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见于40%~80%的糖尿病患者,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DNB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在膀胱的表现,常见症状有尿潴留或尿失禁。
治则:温阳化气。
取穴:关元、气海、中极(图2-1)。
操作: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穴每次艾灸10~15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尿潴留以正常排尿为度;尿失禁,7~10次为1疗程。
特别说明:尿潴留者还可配合下腹部热敷。
3.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
治则:温阳健脾。
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图1-2、图2-1、图2-2)。
操作: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穴每次艾灸约1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