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病中医防治手册: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防治中医适宜技术(医师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医适宜技术防治2型糖尿病

一、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候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二)辨证分型标准
根据《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消渴病分为以下证型。
1.主证
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脉络瘀阻,脉弦滑。
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水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2.兼证
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黯,舌质黯,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
痰证:嗜食肥甘,形体肥胖,呕恶眩晕,口黏痰多,食油腻则加重,头重昏蒙,四肢沉重,遇阴雨天加重,倦怠嗜卧,脘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舌体胖大,边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
湿证:头重昏蒙,四肢沉重,遇阴雨天加重,倦怠,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舌胖大,边有齿痕,苔腻,脉弦滑。
浊证:腹部肥胖,实验检查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脂肪肝,舌胖大,苔腐腻,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