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血清补体的测定
补体是由三组球蛋白组成,第一组由9种补体成分组成,分别命名为C1-C9,其中C1包括3个亚单位,命名为C1q、C1r和C1s;第二组包括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它们参与补体的旁路途径;第三组包括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过敏毒素灭活因子等,可以控制补体分子的活化,对维持补体在体内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补体系统可经两个途径激活,即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是抗原与抗体(IgM、IgG3、IgG1、IgG2)形成的复合物,按照C1q、C1r、C1s、C4、C2、C3、C5-C9的顺序活化,旁路激活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聚合IgG或IgA、C3肾炎因子等,B因子、D因子和P因子等参与早期反应,直至C3活化,然后与经典途径一样激活后期的成分。
(一)检测方法
临床经常检测的单一补体成分是C3和C4等,通常采用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或火箭免疫电泳试验来测定。因所采用的测定方法不同,可能会出现同一标本检测结果不尽相同的现象。
(二)肾脏病时血清补体的变化
血清补体C3浓度降低常见于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狼疮肾炎;此外,还可以见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肾损害以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Ⅱ型等。
急性感染后肾炎时,补体能通过旁路和经典途径激活,导致血清补体C3降低,但一般在8周之内恢复正常。C3的检查对急性感染后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C3的减低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无关。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50%~70%的患者C8降低,其中Ⅱ型较Ⅰ型发生率高且程度重。前者补体系统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后者主要从经典途径激活。患者血液中常常存在一种热稳定因素即C3肾炎因子(C3NeF),它是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C3→C3bBb转化酶的一种IgG型自身抗体,它与C3bBb结合后能使此酶更加稳定。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C3多持续在低水平,且C3降低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无关。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补体水平与患者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或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相关联。约3/4的狼疮肾炎患者出现血清补体C3的降低,此时补体系统既经经典途径激活,又经旁路途径激活,且补体C3分解增加,合成减少,最终导致血清补体C3下降。
对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补体经典途径的早期成分通常是降低的,但降低程度与疾病的严重性无明显相关,在部分肝病和肝硬化患者也可有低补体血症,主要是由于补体产生减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