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甫医案精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甘温除热的治疗机制
“甘温除大热”的意义,东垣指出:“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当然热的产生原因很多,不独“阴火”为然。概而言之,有表热,有里热,有阴虚发热,有肝火上亢而热,有阴盛格阳而热,有元气不足阴火上冲而热,还有痰、血、食、郁等证皆能引起发热。一般说来,表热则解表发汗,里热则泻热存阴,阴虚则养阴清热,火亢则滋阴潜阳,格阳则回阳通脉,痰热则祛痰,血瘀则化瘀,食积则消导,气郁则宣达,诸如此类,较易理解。然胃中元气不足,谷气下流,阴火上乘之证:营气当升反降,出现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溏泻等症;阴火当降反升,出现短气喘促,烦渴大热,有时显出如火燎面等症状。既不能妄投辛热以助阴火之上升。亦不能侈用苦寒更迫清阳之下陷。法当用黄芪、人参、炙甘草之甘温以益元气、除烦热,升麻、柴胡之苦平以升阳气、复本位,白术、橘皮之甘苦温以益脾胃,当归身之甘辛以濡血,或佐麦门冬之甘寒以滋化源,或使酒黄柏之苦寒以泻阴火,或用麦冬五味易升柴以固肺阴,或用桂枝芍药易升柴以调营卫。这些,都是阐明甘温除热的治疗法则,从而充分地阐述了脾胃学说的辨证观点。
必须明确的是,补中益气汤证或清暑益气汤证与白虎汤证、虚实之间,是有原则区别的,与当归补血汤证,气血之间,亦当识别。如白虎汤证脉洪大而数,按之实,且尺寸俱长;而益气汤证的脉象则皆洪大而缓,也不似当归补血汤证脉虽洪大,按之虚芤。就症状来说,白虎汤证,身热,汗出,大渴而喜冷饮;当归补血汤证则不然,由于严重脱血,身虽热而汗泄,口渴偏喜热饮;不似清暑益气汤证之身热、体重、口渴、自汗而恶风寒。因为白虎汤证属于伤寒阳明经热盛,为外因;当归补血汤证,系由营血大伤,为内因;而清暑益气汤证,先由脾胃元气虚,劳倦复伤元气,而后被暑邪所侵。《素问·刺志论》说:“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具有内外因素,而以内因为本。所以,“清暑”和“益气”是对立的统一,而益气尤较清暑重要。以上表明三者发病机制有显著的不同,故治法亦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