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风卒中期的治疗管见
东垣分析中风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凡人年逾四十气衰之际,或因忧思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与河间“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理论基本一致。东垣主气,言其病本;河间主火,言其病机。我尝观察中风卒暴僵仆病人,随着口眼 斜,半身不遂,舌强目瞀,面赤身热,张口鼾息,痰涎壅盛,便秘尿涩或失禁,以致昏迷不醒,其脉洪大疾数,按之鼓指,舌质绛赤,苔黄或黑且燥,状似温病热犯心包之证。
中风究非外邪,所以,在卒中时不论病人或肥或瘦,风中或左或右,都应考虑平息内风为主。因为本病发生多由情绪剧变或饮食骤增所招致。河间指出中风病机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亏不能制火”。因此症状表现“热气怫郁,心神昏瞀,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心火暴甚,毕竟是内在因素,而肾水虚亏,为其主要原因;水不涵木,木火亢极而生风生痰。必须注意,肝为刚脏,又失肾水涵养,因而出现脉弦数而鼓指,舌绛苔燥,面赤高热,咽喉梗阻,便秘溺涩等“实”证的假象。诊察中需要透过这些假象来辨认本病实质是阴虚阳亢之证(个别病例亦有气虚中痰者)。由于肝阳上亢而激起心火暴甚,故治不在心而在肝。以木得水滋则火降,火降则风息,风息则痰消,痰消则心宁。
基于上述病因和病机,其治法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六味地黄汤:熟地(热甚舌焦改用生地)、山药、山萸、丹皮、茯苓、泽泻为基本方剂,必加生芪以领气,当归以濡血,白芍以平肝,贝母以化痰,痰实上壅加瓜蒌仁,热甚加连翘、滁菊,偏枯加钩藤、秦艽、口眼 斜加蚕砂、天麻,麻木不仁加木瓜、豨莶草,便秘加肉苁蓉、胡麻仁,小溲短涩加百合、木通等以救垂危。兹介绍一例供参考:
曾治一例病人,五十岁,一日,猝然中风,仆倒在地,左半身不遂,口眼 斜,流泪不止,口角流涎,病势沉重。全身麻木僵直,两颧潮红,唇麻舌謇,语言难出,目瞀咽疼,神志昏迷,小溲短涩,大便秘结。前医授以南星、半夏及风燥剂,须臾,痰涎阻住关隘,滴水不能下咽,势甚危殆。往诊时,热盛神昏,舌绛而焦,脉弦细数。此劳伤过度,精血内损,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热气怫郁,神明失据,正符河间“五志过极”的论断。先仿贝母瓜蒌散方意开痰启闭,方用:
川贝母6克 瓜蒌仁6克 麦门冬6克 生地黄9克 鲜竹茹9克 润玄参6克 胡麻仁6克 天花粉6克 淡竹叶3克 薄荷叶0.9克
频频呷下,喉间痰鸣渐低,略能吞咽。治以壮水制火,滋血清痰。
生地黄9克 怀山药6克 山萸肉5克 云茯苓5克 牡丹皮5克 建泽泻3克 漂百合6克 瓜蒌仁6克 左秦艽6克 生黄芪6克 当归身6克 川贝母5克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使人煎厥”。盖阴虚阳亢之证,滋阴血以制亢,治从其本。颧红渐退,水浆稍得吞咽,关隘无阻。
生地黄9克 怀山药6克 肉苁蓉6克 胡麻仁6克 润玄参6克 当归身6克 杭白芍6克 漂百合6克 生黄芪6克 左秦艽6克 连翘壳5克 牡丹皮5克 川贝母5克
大便坚黑如弹丸,小溲稍利,神志较清,卧床略能自转动,舌少润,脉弦数,滋液息风,真阴维续。
生地黄9克 肉苁蓉6克 胡麻仁6克 润玄参6克 当归身6克 生黄芪6克 左秦艽6克 杭白芍6克 漂百合6克 鲜石斛9克 牡丹皮6克 宣木瓜5克 淮木通3克
在治疗过程中,曾两次厥绝。病家坚持守方,经治月余,诸证全释,唯感腰膝无力,续服别直参共约二两,调理两月有余,健复如常。 (1964年《中医杂志》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