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甫医案精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从阴引阳”举例
易某,女,2岁。泄泻20多天,肌肉清瘦,口干目合,头不能举,精神困乏。检视前服导滞、利尿、调气、止泻药无效。纹红,舌淡,显系脾胃虚寒,清气下流,泄泻既久,不能为胃以行津液。法当升举清阳,健运脾机。方用粉葛根、西党参、焦白术、云茯苓、怀山药、山萸肉、煨木香、藿香叶、炙甘草、炮干姜、炒粳米等味,渴泻均减,更益脾胃中元气。原方去萸肉、藿香、炮姜,加酒白芍、上安桂,调理而康。
“从阳引阴”举例
杨某,男,20岁。劳倦过度,喘促怔忡,面色无华,噫气不止,胸膈痞胀,左胸胁间沥沥有声,且有麻痹瘙痒的感觉,胃纳不佳,精神萎顿,脉虚弦,舌质淡。此劳倦伤脾,脾阳不足,水气凌心,故心悸而满,脾不散精,水精不布,故少气息短;水谷之精气反聚而成饮,故胸胁间沥沥有声。法当辛开苦降,引浊阴之气下达,甘温提挈脾胃,浊降自然清升。方用:西党参、姜半夏、枇杷叶、旋覆花、广陈皮、漂白术、朱茯苓、煅赭石、姜竹茹、佛手柑、西砂仁、九节蒲、炙甘草,心悸、噫气均减,胸膈舒畅,脉转虚缓,胸胁间起细密红疹,湿浊分化,当益肺扶脾:西党参、朱茯神、姜半夏、炒枣仁、紫丹参、当归身、酒白芍、柏子仁、麦门冬、广陈皮、炙远志、炙甘草为剂续服,面色浮泽,食欲增进而康。
为了阐述“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纲领。寒、热、表、里、虚、实,景岳称为“六变”,合阴阳为“八纲”。寒、虚、里为阴,热、实、表为阳,所以称阴阳为两大纲。用阴阳为纲分析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纲举目张,病无遁情。综举上例,说明阴阳学说的指导意义。 (1974年《湖南医药杂志》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