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牵引技术 Traction Technique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郑东
牵引是利用外界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的作用,对肢体或躯干进行牵拉,以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目的。牵引既有复位作用,又有固定作用,在骨科应用广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不宜手术的患者,可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
牵引目的和作用
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治疗创伤、骨科疾病及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等。
(一)治疗创伤
1.使骨折复位,矫正骨折缩短移位。通过调整牵引角度,也可矫正成角和旋转移位。
2.固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便于骨折愈合的作用。
3.使脱位的关节复位,并可防止再脱位。
(二)治疗骨科疾病
1.使肢体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和疼痛,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2.使患有骨结核或骨髓炎或瘤样病损、骨肿瘤的患肢相对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
3.矫正和预防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辅助矫正脊柱侧凸畸形。
4.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肢体肿胀,有利于软组织修复。
5.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
(三)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1.术前牵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脊柱侧凸畸形的术前牵引有助于术中矫形复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的牵引,还可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2.术后牵引,减少术后并发症。如截肢术后和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后牵引。
牵引用具
牵引用具主要包括:牵引架、牵引绳、牵引重量、牵引扩张板、床脚垫、牵引弓、牵引针和进针器具等。
(一)牵引架
临床应用的牵引架有很多种类型,尽管它们形状不一,但都是为了使患肢关节置于功能位和肌肉松弛位状态下进行牵引。如布朗架、托马斯架和双下肢悬吊牵引架等,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应用。
1.布朗(Braun)架
可使下肢患肢各关节置于功能位,并可防止患者向牵引侧下滑(图14-A1)。
图14-A1 布朗(Braun)架
2.托马斯(Thomas)架
可使患肢下面悬空,便于下面创面换药及伤口愈合;使患肢各关节置于功能位,利用腹股沟处的对抗牵引圈可防止患者向牵引侧下滑(图14-A2)。
3.尺骨鹰嘴牵引架
主要用于上肢肱骨骨折和前臂尺桡骨骨折的牵引治疗(图14-A3)。
4.小儿双下肢悬吊牵引架
主要用于3岁以下患儿的股骨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的牵引治疗(图14-A4)。
图14-A2 托马斯(Thomas)架
图14-A3 尺骨鹰嘴牵引
图14-A4 小儿双下肢悬吊牵引
(二)牵引绳
以光滑、结实的尼龙绳和塑料绳为宜。牵引绳长短应合适,过短使牵引锤悬吊过高,容易脱落砸伤人,过长易造成牵引锤触及地面,影响牵引效果。
(三)滑车
要求转动灵活,有深沟槽,牵引绳可在槽内滑动而不脱出沟槽,便于牵引。
(四)牵引重量
可选用0.5kg、1.0kg、2.0kg和5.0kg重的牵引锤或砂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牵引重量的增减。牵引锤必须有重量标记,以利于计算牵引总重量。
(五)牵引弓
有斯氏针牵引弓、颅骨牵引弓和张力牵引弓,可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选择。一般普通牵引弓多用于斯氏针骨牵引,马蹄铁式张力牵引弓用于克氏针骨牵引。
(六)牵引针
牵引针有斯氏针和克氏针2种。斯氏针为较粗不锈钢针,直径3~6mm,不易折弯,不易滑动,可承受较重的牵引重量,适用于成人和较粗大骨骼的牵引。克氏针为较细的不锈钢针,直径3mm以下,易折弯,长时间牵引易拉伤骨骼,产生滑动,适用于儿童和较细小骨骼的牵引。
(七)进针器具
有颅骨钻头、电钻、手摇钻和锤子。一般锤子仅用于斯氏针在松质骨部位的进针,皮质骨部位严禁用锤击进针。克氏针较细,一般只能用手摇钻或电钻钻入。
(八)牵引扩张板
主要用于皮肤牵引和兜带牵引,它使两侧胶布在肢体远端撑开,以免夹伤肢体,扩张板的宽度可根据肢体粗细而定,一般较肢体远端稍宽。木板中心有一圆孔,以备穿牵引绳用。
(九)床脚垫和靠背架
如无特制骨科牵引床,可将普通病床床脚垫高,利用身体重量作为对抗牵引。床脚垫高度有10cm、15cm、20cm和30cm 4种。顶部有圆形窝槽,垫高时将床脚放入窝槽内,以免床脚滑脱。为了便于患者变换卧位和半卧位,可在头侧褥垫下放置靠背架。根据患者的需要,调节靠背架的支撑角度,直到患者感到舒适为宜。还可使髋关节肌肉松弛,有利于骨折复位。
牵引种类和方法
牵引种类主要有皮肤牵引、骨牵引和兜带牵引三类。利用悬垂重量作为牵引力,患者身体重量或对抗牵引带作为反作用力,通过牵引装置进行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的长时间牵引,不同疾病应用不同的牵引重量。
(一)皮肤牵引
皮肤牵引是借助胶布贴在伤肢皮肤上、海绵带捆绑在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间接将牵引力传递到骨路上,故皮肤牵引力较小,牵引重量不超过4kg。它主要包括胶布牵引和海绵带牵引两种,由于胶布牵引的并发症较多,因此现在较多采用海绵带牵引(图14-A5)。
图14-A5 皮肤牵引
皮肤牵引适应证:
1.小儿股骨牵引。
2.年老体弱者的股骨牵引,在夹板固定的同时辅以患肢皮牵引。
3.手术前的辅助治疗,如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等。
4.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如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后。
皮肤牵引应注意以下事项:
1.皮肤有损伤或有炎症时,禁用皮肤牵引。
2.牵引重量一般不得超过4kg,否则易伤皮肤或起水疱,影响继续牵引。一旦出现水疱后可改用海绵带牵引或骨牵引,皮肤破损部位用75%酒精溶液涂擦。
3.牵引期间应定时检查肢体固定的松紧度,及时调整重量和松紧度,过紧将影响肢体血运,过松则达不到牵引效果。
4.应注意粘贴胶布的部位及长度要适当,胶布要平整无皱褶,不能贴于踝上。包缠绷带不能压迫腓骨头颈部,不能扭转,以免压迫引起腓总神经麻痹。
(二)骨牵引
利用穿入骨内的克氏针、斯氏针、特制巾钳或颅骨牵引弓,对躯体患部进行牵引。常用的有颅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和跟骨牵引等。
(三)兜带牵引
利用布带或海绵兜带兜住身体突出部位施加牵引力。可持续牵引,也可间歇牵引。临床常用有颌枕带牵引、骨盆带牵引、骨盆兜悬吊牵引。
1.颌枕带牵引
用颌枕带托住下颌和后枕部,用牵引钩钩入颌枕带远端孔内,使两侧牵引带保持比头稍宽的距离。于牵引钩中央系一牵引绳,置于床头滑轮上加重量牵引。适用于轻度颈椎骨折或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根性颈椎病等。有两种牵引方法:一为卧床持续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2.5~3kg,其目的是利用牵引维持头颈固定休息,松弛颈部肌肉,使颈椎间隙松弛或骨质增生造成的水肿尽快吸收,使其症状缓解(图14-A6);二为坐位牵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间断牵引,重量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增加到10kg左右,但须注意如颈椎有松动不稳者,不宜进行重量较大的牵引,以免加重症状(图14-A7)。
图14-A6 卧床位颅骨牵引
图14-A7 坐位颅骨牵引
2.骨盆带牵引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神经根刺激症状者,也用作脊柱侧弯或后突的术前辅助治疗。骨盆带牵引方法:用骨盆牵引带包托于骨盆,两侧各有一个牵引带,所系重量相等,两侧总重量9~10kg,床脚抬高20~25cm,使人体重量作为对抗,进行持续牵引,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使腰腿痛的症状逐渐消退。也可利用机械大重量间断牵引,即用固定带将两侧腋部固定作对抗牵引,用骨盆牵引带包托骨盆髂骨进行牵引,每天牵引1次,每次牵引20~30分钟,牵引重量先从体重的1/3重量开始,逐渐加重牵引重量,以患者感觉舒服为宜。但腰椎如有明显松动不稳者,不宜用较大重量牵引,以免加重症状。
3.骨盆兜悬吊牵引
适用于骨盆骨折有明显分离移位,或骨盆环骨折有向上移位和分离移位,经下肢牵引复位,仍有分离移位者。兜带从后方包住骨盆,两侧各系一牵引绳,交叉至对侧上方滑轮上悬吊牵引,牵引重量以臀部抬离床面2cm为宜(图14-A8)。对骨盆环骨折有向上移位者,同时配合两下肢的皮肤或骨牵引,可使骨盆骨折分离移位整复,待4~6周后解除牵引,进行石膏裤固定。
图14-A8 骨盆兜悬吊牵引
第一节 颅骨牵引 Skull Traction
适应证
此牵引技术常用于寰枢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颈椎骨折或脱位、颈椎结核以及颈椎病的辅助治疗等。
操作步骤
将伤员剃去头发,仰卧位,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在两侧乳突之间画一条冠状线,再沿鼻尖到枕外粗隆画一条矢状线。将颅骨牵引弓的交叉部对准两线的交点,两端钩尖放在横线上充分撑开牵引弓,钩尖在横线上的落点作钻孔定位标记。在两标记点处进行局部麻醉后,各做一个小横切口,直至骨膜并略作剥离。钻孔时应使用特制颅骨钻头(在钻头上3mm深处有一安全环,可防止钻穿颅骨),钻头的方向与牵引弓钩尖的方向一致,与颅顶水平线成45°,仅钻入颅骨外板。钻孔后安装颅骨牵引弓,并拧紧牵引弓上的螺旋进行固定,以防松脱或向内挤紧刺入颅内(图14-1-1)。牵引弓系结牵引绳,通过床头滑轮进行牵引。床头抬高20cm左右,作为对抗牵引。牵引重量要根据颈椎骨折和脱位情况决定,一般为6~8kg。如伴小关节交锁者,重量可加到12.5~15kg,同时将头稍呈屈曲位,以利复位。如证明颈椎骨折、脱位已复位,应立即在颈部和两肩之下垫薄枕头,使头颈稍呈伸展位,同时立即减轻牵引重量,改为维持性牵引。
图14-1-1 颅骨牵引示意图
第二节 尺骨鹰嘴牵引 The Olecranon Traction
适应证
尺骨鹰嘴牵引常用于肱骨颈、干、肱骨髁上与髁间粉碎性骨折伴移位明显和局部肿胀严重,不能立即复位固定者,以及陈旧性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法复位者(图14-2-1)。
操作步骤
助手将患者上肢提起,肘关节90°屈曲位固定,在尺骨鹰嘴顶点下2.5cm,尺骨脊两侧旁开1cm处作为牵引针的进口与出口点。按定位线将克氏针从内向外钻穿尺骨。克氏针横穿尺骨鹰嘴时须小心,不可穿过肘关节囊或损伤尺神经,尤其在肘关节肿胀时穿针更应注意。也可在尺骨鹰嘴尖下2cm处,拧入1枚螺丝钉进行牵引。对于5岁以下的小儿,可用巾钳夹持上述穿针部位进行尺骨鹰嘴牵引。为防止损伤尺神经,应由内侧向外侧穿针。伤肢前臂用布带吊起,保持肘关节屈曲90°,一般牵引重量为2~4kg或体重的1/20。
图14-2-1 尺骨鹰嘴牵引
第三节 股骨髁上牵引 Supra Femoral Condyle Traction
适应证
此牵引技术适用于股骨骨折、有移位的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等;也可用于胫骨结节牵引过久,牵引钉松动或钉孔感染,必须继续骨牵引时,但股骨下段骨折伴有较大血肿时,股骨髁上穿针牵引有造成外源性感染之虞(图14-3-1)。
图14-3-1 股骨髁上牵引
操作步骤
将伤肢放在牵引支架上,自髌骨上缘1cm处画一条横线,与内收肌结节向上延长线相交点即为进针点,沿腓骨小头前缘画一条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直线,相交的点即是出针点(老年人骨质较松,穿针要距髌骨上缘高一些)。局麻后,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粗细适合斯氏针,注意进针方向是由内向外。先向上拉紧皮肤,将斯氏针刺破皮肤,以手摇钻徐徐钻入,待穿出对侧骨皮质时,同样向上拉紧皮肤,注意针不可过于向前方,以免进入髌骨上部的关节囊,造成膝关节感染。一般使用斯氏针做牵引,可以避免针在骨内滑动,减少刺激和预防感染。安装牵引弓和牵引架后,将床脚抬高20~25cm,以作对抗牵引。牵引所用的总重量应根据伤员体重和损伤情况决定,如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牵引总重量,成人一般按体重的1/7或1/8计算,年老体弱者、肌肉损伤过多或有病理性骨折者,可用体重的1/9重量。
第四节 胫骨结节牵引 Tibial Tuberosity Traction
适应证
胫骨结节牵引适用有移位股骨及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髋关节脱位等。临床上,因胫骨结节位置表浅,易定位,周围软组织少,操作简便,胫骨结节牵引较股骨髁上牵引更常用(图14-4-1)。
图14-4-1 胫骨结节牵引
操作步骤
将伤肢放在牵引支架上,助手用双手牵引踝部固定伤肢,以减少伤员痛苦和防止继发性损伤。自胫骨结节最高点垂直向后1.5~2cm,再向下1.5~2cm处穿斯氏针。在确定牵引针出入点后,由助手将膝关节下端软组织用力向近侧和稍下方按捺,使该处软组织绷紧,然后在选定点进针,进针应从外向内,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将床脚抬高20~25cm,以作对抗牵引。牵引总重量成人一般按体重的1 /7或1 /8计算。年老体弱者、肌肉萎缩,粉碎性骨折或有病理性骨折者,可用体重的1 /9重量。术后两周内要定期测量伤肢的长度和拍X线片,以便随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并检查伤肢远端的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
第五节 跟骨牵引 Calcaneus Traction
适应证
此技术适用于胫腓骨不稳定性或开放性骨折、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早期或辅助性治疗(图14-5-1)。
操作步骤
踝关节保持正中位置,在局部麻醉下,在内踝尖部和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穿针;或自外踝尖向下2~2.5cm再向后2~2.5cm处穿针。必须注意:外踝尖端的位置比内踝偏向后,并低1cm左右,故穿针时要考虑到内外踝不在同一平面。一般由内向外穿针,也可由外向内穿针。由于正常胫骨有轻度外弧,因此,在跟骨穿针时,针与踝关节面略呈倾斜15°,即针的内侧进针处低,外侧出口处高(外侧点要略高于内侧点),这样牵引时才能恢复胫骨的生理弧度。一般成人的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1/11。术后要经常观察脚趾活动、感觉及血运情况。
图14-5-1 跟骨牵引
参考文献
1.赵德伟.骨科进修医生指导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唐农轩,范清宇.骨科常用诊疗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4.靳建卉,王学谦.骨科临床与相关技术操作常规.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张英泽,潘进社.临床创伤骨科学.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