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葡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葡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鲜食葡萄比例在增加,酿酒葡萄比例在下降
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葡萄种植面积为750万公顷,年产量7730万吨,与2000年相比,下降幅度约为4%。主要的葡萄生产国有西班牙、中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美国等(见表1-4)。
表1-4 世界主要葡萄生产国的面积和产量
尽管长期以来,酿酒葡萄的栽培面积远大于鲜食葡萄,但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鲜食葡萄在世界葡萄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鲜食葡萄产量在2000年时仅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25%,而2015年时占比已达35%。
从葡萄产业的地理分布来看,由于面积巨大的酿酒葡萄种植,欧洲仍然占有世界葡萄产业最大的份额,但其栽培面积占比已经从2000年的63%下降至54%,其余各洲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尤其是亚洲,葡萄栽培面积占比已经从2000年的18%增加至2015年的25%。
(二)鲜食葡萄产业概况
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统计数据,2014年世界鲜食葡萄总产量约为2700万吨,主要的鲜食葡萄生产国有中国、土耳其、印度、埃及、美国、伊朗。在鲜食葡萄国际贸易方面,智利一直是最大的鲜食葡萄出口国,在全球每年420万吨的鲜食葡萄国际贸易量中,每年有80万~100万吨产自智利;其次为美国,每年鲜食葡萄出口量约为40万~50万吨。
经过多年的发展,世界先进的葡萄生产国大体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以智利、美国为代表,还包括近年来崛起的秘鲁、南非等国家,这些葡萄生产地区多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湿润,夏季干燥,且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较大,葡萄鲜果大多销售到较远的市场终端,因此以发展贮运性能良好的品种为主,包括克瑞森无核、红地球、汤普森无核、优无核、弗雷无核等,这些国家的鲜食葡萄产业多为规模化经营,田间管理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尽管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不高,但在经营主体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观的利润。另一类以日本为代表,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给葡萄带来较重的病害防治风险,也降低了果实的品质,因此,日本培育大量抗性良好的品种,并大量使用促成栽培、避雨栽培和限根栽培设施;同时由于日本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因此日本的葡萄产业经营规模也比较小,但在采用了包括精细的花果管理在内的品质管控技术后,主要生产高档鲜食葡萄,以较高的单价供应高端市场。
(三)世界葡萄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已经成型的两种产业模式中,其各自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两种葡萄产业模式将进一步完善。在第一种模式下会继续推出比目前更好的品种,育种方向也将集中在贮运性能好、便于集约化管理等方面,无核品种将进一步取代有核品种,成为这种模式下的绝对主导品种;同时研发和应用性能更好的葡萄园机械,进一步降低葡萄园管理成本,提高人均管理定额,借此提高经济效益。在第二种模式下,育种方向会设定为大粒、均匀、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更好、香气优雅等,栽培技术上会更加细化,精细管理与品质形成有关的各个环节,包括花果管理、水肥管理、枝梢管理等。
二、我国葡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鲜食葡萄总体规模大,产量严重过剩,整体品质不理想
我国目前葡萄栽培面积约为81.5万公顷,并且以鲜食葡萄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占世界鲜食葡萄总产量的37%以上,超过排名第二到第六的土耳其、印度、埃及、美国和伊朗的总和。我国鲜食葡萄主要靠国内销售,尽管近些年来鲜食葡萄出口量有了一定的增加,但也仅有10万吨左右的年出口量。
如此大的产量,事实上国内市场是消耗不了的,因此近年来我国鲜食葡萄每年都有大量的过剩,再加上国内鲜食葡萄整体品质不够理想,葡萄鲜果并未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平均价格在4~6元/kg,有时甚至不到2元/kg。市场供需的不平衡导致很多葡萄种植者效益变差。因此,接下来的数年时间也是我国鲜食葡萄产业重新洗牌的时期,葡萄行业的经营主体、技术模式等都会面临重大的调整。
(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日渐提高,葡萄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异常迫切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果品乃至高档果品的需求日渐提高,而我国近年来进口鲜食葡萄的快速增长和南方避雨栽培葡萄面积的上升都是迎合这一需求的必然结果。而市场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方面国产低端鲜食葡萄价格持续走低且大量滞销,另一方面进口和国产的高端鲜食葡萄却供不应求。因此,改变我国葡萄产业形态,生产优质果品乃至高档果品,形成良好的产品结构,进行葡萄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三)不适宜的经营模式是阻碍我国葡萄产业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我国葡萄产业的经营主体仍然是数量众多、规模很小的散户,这样的散户经营模式下葡萄产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难度很大,而零散葡萄种植户为获取可接受的经济效益,多采用提高产量、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技术措施,造成果实口感较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变弱、食品安全性能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现阶段阻碍我国葡萄产业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改变产业技术模式是我国葡萄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密植、高产、烦琐管理的技术模式数十年来一直在我国葡萄产业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种模式有利于高产而不利于品质的提高。而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和葡萄产业的发展,这一技术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栽培模式,而通过建立新的技术模式,实现葡萄生产的提质增效,是下一阶段的主题。
三、山东省葡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山东省葡萄产业的现状
当前山东省葡萄栽培面积约有4.1万公顷,其中超过2/3为鲜食葡萄,主要的鲜食葡萄产地有沂源、龙口、平度、莱西、沂水等地,产量和面积均排在新疆、河北之后位列第三。虽然山东省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是鲜食葡萄在整个葡萄产业中占大多数比例,但由于胶东半岛地区是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因此酿酒葡萄所占的比重也比其在其他产区所占的比例要大一些。
(二)山东省葡萄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山东省是传统的葡萄产区,在葡萄栽培方面有很多优势,一是积温能够满足各个成熟期葡萄栽培的需要,早中晚熟品种在山东均可栽培;二是降水量适中,具备露地栽培欧亚种葡萄的基本要求;三是山东人口众多,本地市场有较大的容量,且距离京津沪等大城市都不太远,所生产的优质葡萄有条件进入高端市场;四是葡萄栽培历史较长,人员有丰富的葡萄管理经验;五是鲁南和胶东部分产区气候温和,能满足露地不埋土葡萄栽培的要求,不仅减少了埋土出土带来的额外成本,还有利于规模化和机械化管理。
目前,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山东葡萄产业的发展:一是栽培观念和认知方面,虽然山东省葡萄栽培历史较长,葡萄栽培者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但长期以来采用以密植、高产为特征的栽培模式,对新时期消费市场更高的需求难以适应,是近十余年来山东葡萄产业落后的主要原因;二是经营主体零散、规模小,造成其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对新技术难以接受和采用,是制约山东葡萄产业进步的重要因素;三是山东还未建立适应当前市场需要的成熟的葡萄产业模式;四是尚未建立规范的苗木生产和供应体系,来保障葡萄产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山东省葡萄产业面临的崭新挑战和应对方法
借助刚才提及的诸多优势,山东省葡萄产业曾经创造过辉煌,为广大葡萄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2000年以来,随着南方葡萄避雨栽培和限根栽培技术的应用,以就近供应、品质优异为特点的南方葡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从10余万亩发展到300万亩以上,也使得山东的葡萄被江浙沪等南方市场排除在外,广东市场则长期被新疆葡萄所占据,造成山东葡萄只能在省内和省外的低端市场徘徊,比较效益明显下降,山东葡萄产业当前的模式已经难以维系,今后5~10年,必须转型为以优质、省工为特点的新的产业模式,找到突围方式,才能实现山东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葡萄行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具体思路如下。
(1)转变观念,将栽培方向从产量优先调整为质量优先 我国当前的鲜食葡萄产量超过市场实际需求20%左右,中低档葡萄在市场上的滞销已经有明显的苗头,同时中高档的优质葡萄供应仍然不足。葡萄栽培者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改变产量优先的传统做法,将产量降下来,把品质提上去,以优质果品供应市场,以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2)建立以稀植、高干、优质、标准化为特点的栽培模式 为追求高产,山东葡萄种植户多采用密植、矮干的栽培模式,不仅果实品质难以得到提高,而且导致多种病害容易发生,同时还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在规模化栽培的情况下难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而通过建立稀植、高干的栽培模式,可以通过稀植来缓解长势,不仅可以提高品质,还可以减少枝梢管理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
(3)发展避雨栽培和促成栽培,提高品质、拉长鲜果供应期 山东省大多数葡萄产区年降水量在500~800mm,虽然在采用适当病害防治措施的前提下能够进行鲜食葡萄的露地栽培,但成熟季节过多的降水还是明显降低了品质,而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应用以来,其果实品质明显高出山东露地栽培的葡萄,因此山东鲜食葡萄被排挤出江浙沪市场,这也是山东葡萄产业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要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山东省也应该适当发展避雨栽培,利用山东产区光照条件好的优点,生产品质优于南方产区的葡萄。目前葡萄的促成栽培和露地栽培已经较为普遍,并可以在每年4~11月向市场供应鲜果,但11月到翌年3月还没有葡萄鲜果供应市场,山东产区还应该适当发展延迟栽培,通过延迟栽培技术,于12月到翌年2月向市场供应葡萄鲜果,通过拉长葡萄鲜果供应期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4)推动以公司、大户、合作社等作为经营主体,以利于应用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品质 改变当前以零散农户为葡萄种植经营者的现状,大力推动以公司、大户作为经营主体,提高经营规模,以便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通过规模化的经营,提高葡萄产业的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并提高品质。对于仍然由零散农户种植的,也应推动葡萄种植合作社的建立,通过合作社将零散农户组织起来,规范葡萄种植技术和农资使用,塑造品牌,提高食品安全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5)在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进行葡萄限根栽培,利用盐碱荒滩种植葡萄 由于多数作物的抗盐碱能力有限,黄河三角洲有大量的重盐碱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葡萄作为枝条延伸性好的藤蔓作物,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上采用客土限根栽培的方式,利用其来进行葡萄生产。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重盐碱地,还能够提高葡萄种植者的经营规模,生产优质鲜食葡萄,同时还能够实现土地的持续改良。